众所周知,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极端落后。小农经济像汪洋大海,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在中世纪的水平上,封建剥削制度根深蒂固,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工业经济很不发达,抗日战争前,现代工业产值在全部生产总值中只占10%左右,小农和手工业个体经济的生产占90%以上。为数极少的工业中,帝国主义兴办的工业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工业占统治地位,民族工业所占的比重极少。在工业生产中,70%以上是生活消费资料的轻工业,而生产资料的重工业不到30%。如此微弱的重工业生产,也是残缺不全的,规模狭小,技术装备很差,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基础,机器设备和许多重要原料都靠依赖外国进口。就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情况下,又经过10多年的战争的破坏,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工农业生产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大大降低了。生产资料生产降低了53%,消费资料降低了5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份比较都普遍下降了,钢下降83%,生铁下降86%,原煤下降48%,发电下降28%,水泥下降71%,棉布下降32%,糖下降52%。总的来说,平均减产将近一半。粮食和大豆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降低25%,棉花产量降低48%。生产凋敝,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国民党通货发行量(换算成“法币”)增长了1.768亿倍,同期的物价上涨了2500亿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死亡线上挣扎,生活达到了极度困境。
党中央和毛泽东清醒地充分地估计到建国后面临经济恢复和建设的艰巨任务及其严重意义。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曾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否则,“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由此可见,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建国初期一项关系全局的中心任务。为此,党采取了“边打、边稳、边建”的正确方针,把各项社会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同恢复国民经济这个中心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努力,到1952年底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这是新中国建立后一个伟大成就,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建国头3年的国民经济建设工作,不仅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且稳定了国内市场,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内外贸易、文教卫生等事业。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10亿元,比1949年的466亿元,增长了70%。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461亿元,比1949年的326亿元增长了41%;工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元,比1949年的140亿元增长了145%。可见,工农业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1952年国民收入达到589亿元,比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了70%。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一切,标志了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在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巩固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力量。工业总产值中,194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只占26.2%,而私营工业占48.7%;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比重占41.5%,私营工业下降为30.6%。交通运输业方面,1949年国营及地方国营占80.52%,私营占11.48%;1952年国营及地方国营占95.78%,公私合营占0.71%,私营只有3.51%。国内贸易方面,批发额1949年国营占23,2%,私营占76.1%;1952年国营占60.5%,私营占36,3%。零售额1949年国营占9.7%,私营占83.5%;1952年国营占18.2%,私营占57.8%。对外贸易和金融业绝对的优势在国营经济方面。这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在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3年中,国家通过发放农业贷款,供给肥料、农具、农药,采取合理的价格收购农副产品等办法,支持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3年来,大力开展兴修水利的工作,改变了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条件。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1950年相当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水利经费最高1年的18倍,1951年相当于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3年内,直接参加水利工程人员有2000万人左右。仅1950年春季,就完成了1亿多立方米的土方工程。3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完成17亿立方米以上的土方工程。这样,保证了大片农田的丰收,大大减少了洪水灾害的严重威胁,变水害为水利,全国水灾受害面积逐年减少。1949年全国水灾面积达1亿亩以上,到1952年全国水灾成灾面积为2800万亩,受灾面积为4200万亩。此外,在农村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改进工作,改进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和深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广大农村还开展了爱国增产竞赛运动,亿万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得了土地,打倒了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翻身当家作主人。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生产高潮,这对迅速恢复农业生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建国头3年我国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1952年粮食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的2263亿斤增加44.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超过9.3%。1952年棉花产量2607.4万担,比1949年的888.8万担增加193.4%,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加53.6%。粮食和棉花的增产,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长期粮棉依赖外国进口的状况。其他经济作物如麻类、烟叶、甘蔗、甜菜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林业、畜牧业、渔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关系重大,为工业生产、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打下稳固的基础。
在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党和人民政府抓紧了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工人阶级表现了忘我劳动、朝气蓬勃的当家作主的精神,广泛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和稳定金融物价的基础上,为恢复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党和人民政府在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同时,帮助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恢复和发展。此外,有重点地发展钢铁、燃料、机器制造工业。由于上述条件,3年来,我国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工矿的生产一般都已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增长的速度也很快。1950年至1952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4.8%。1952年工业总产值达349亿元,比1949年的140亿元增加143%。重工业总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了一定的增长。从1949年的26.4%,到1952年提高为35.5%,增加9.1%。这3年来,钢铁.机器制造工业发展尤为迅速,钢1949年只有15.8万吨,1952年达到135万吨;铁1949年只有25万吨,到1952年为193万吨。此外,原煤1949年为3200万吨,1952年达6649万吨;发电量1949年只有43亿度,1952年达72.6亿度;水泥1949年只有66万吨,1952年达286万吨;棉纱1949年只有32.7万吨,1952年为65.6万吨。总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成绩是很显著的。
此外,恢复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运输业成绩也是十分突出的。1949年,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都遭到破坏,整个交通运输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经过全体铁路员工和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的全体指战员的努力,到1950年初,全国铁路网基本修复。到1952年底,先后新修了来睦、成渝、天兰三条铁路,全国铁路通车里程有22900公里。建国头3年,人民政府在重点恢复铁路运输的同时,还积极进行公路、航运和民用航空的恢复和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由1949年的80700公里增长到1952年的126700公里,内河通航里程,由1949年的73600公里到1952年增长为95000公里。民用航空解放初没有航线,到1952年已增长到13100公里。这样,全国的海、陆、空航路的交通运输基本畅通,大大地加强了全国城乡各地的交流和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建国头3年,我国的邮电事业、国内外贸易、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的改善。就业人数逐年增加,1949年的职工只有809万人,1952年为1603万人,增长近1倍。从1949年到1952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了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般增长了30%以上。城乡人民的购买力大大提高。中国人民受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压迫剥削的痛苦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建国后头3年社会经济改组和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所制定的新中国经济方针政策是符合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