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业情商
3345900000012

第12章 保护自己(2)

如果是很深的矛盾,你也不要退缩,而应该主动去找对方沟通,以求化解彼此的心结。如果刚开始你不方便出面,可以找一位办事靠谱的中间人,为你们调停。

切勿像有些人那样,表面上让别人看到他是在主动求和,实际上却是在暗暗地为自己辩解,为的就是想证明对方是错的。这种做法只会令矛盾进一步加深。

总之,同事之间出现了矛盾,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如果不及早进行修补,小矛盾就会变成大裂痕,进而引发大问题。这绝对是老板不希望看到的。

但如果很不幸,你遇到了一个爱钻牛角尖、顽固不化的同事,任你好话说尽,对方仍不领你的情,那么你也不必太难过,更不要因此影响了心情、怠慢了工作。遇上了这样的人,问题不在于你,你尽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离他远一点,避免矛盾再次爆发就好。

情商修炼思考题

1、如果你是小孟,你会怎么样处理与陈大姐之间的矛盾?

2、当你与同事一不小心产生了矛盾,有了裂痕,你怎么办?

第4节

别让私事在办公室里泛滥

低EQ的员工在聊私事时,一说到兴起便口不择言,满嘴“跑火车”,丝毫不知有所保留,往往是一句话说出了口,才知道这话不该说。可惜为时已晚,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又怎么可能收得回?

办公室原本就是个谈公事的地方,但同事与同事之间相处得久了,难免要交流到一些私事上来。而这,也确实是不错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在开口谈论私事之前,还请你在心中衡量一下: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因为有的“私事”一旦泛滥成灾,就会化作洪水猛兽,将你的职业前景彻底吞噬。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低EQ的员工在聊私事时,一说到兴起便口不择言,满嘴“跑火车”,丝毫不知有所保留,往往是一句话说出了口,才知道这话不该说。可惜为时已晚,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又怎么可能收得回?

这种低EQ的人的头脑中也许根本就没有防患危机的意识,也不知道一句脱口而出的不恰当的言辞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拜自己那张嘴所赐,很多低EQ员工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与重用。贾秀媛就遭遇到了这样的职场滑铁卢。

贾秀媛是个文静而略显脆弱的女孩子。前不久她失恋了,她纠结于心无法释然,于是便去向同事倾诉,告诉同事自己被男朋友甩了,那个男人又看上别的女孩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就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在一次公司例会上,老板便对大家说:“有些人连男朋友都摆不平,公司的事我又怎么可能放心地交给她处理呢?自己的私事都拿出来四处宣扬,又怎么能为公司保守商业秘密呢?”

不久之后,夏秀媛便在公司内部被调职,调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工资也像“黄瓜打狗——不见了一大截”。

这对于那些常常口不择言的员工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如何,我们都尽量不要将私事过多地掺杂到工作中来。

有些员工可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向同事吐苦水。诚然,这可能会使同事之间的交往更富有人情味。但有相关研究却指出说——这世上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人能严格保守秘密。所以,不要让自己的私事在职场上泛滥,以免成为办公室的焦点和老板眼中的“问题员工”。

当然,这不是说要你闭口不谈私事,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我们应该像高EQ员工那样,在说话时把握好一个尺度。那么,这个“度”究竟要怎么样才算合适呢?下面是高EQ员工的若干宝贵经验。

第一,同事之间理应保持适当的礼貌和距离,尤其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讨论太多的私人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高EQ员工给出的建议是:公司组织的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上,我们可以谈论一些与此相关的私事,譬如个人爱好、教育经历等;而在单位组织家庭亲子等福利活动时,我们可以与同事谈一谈家庭、孩子一类的话题,这些都是增进同事间感情的良好契机。换言之,在职场上谈论私事,应该与环境场合相得益彰,与公事不冲突,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第二,不要把私人烦恼带到工作中来。

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如失恋、家人生病、夫妻吵架等等,你因此会感到烦躁、沮丧,你很想找人倾诉,你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同情,于是你不知不觉想到了同事。

但是,深谙人性的弱点的高EQ员工提醒大家,在“一吐为快”之前请我们想清楚,自己的话究竟能够为自己博来同情还是带来危害。而且我们还要明白,这是在办公室里,别人没有义务为我们的个人问题付出什么,我们必须要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总之,身在职场,我们一定要“公私分明”。这是一条到任何时候都适用的职场规则。在办公室里,话不要乱说,要说也要点到为止,你的私事别人可能根本不感兴趣,但若真有了兴趣,其结果可能更加糟糕。

情商修炼思考题

1、你是否在办公室里让自己的“私事”泛滥成灾过?若有,你最终是怎么收场的?

2、对于在办公室里说话的“度”,你是怎么把握的?

第5节

远离办公室派系纷争

低EQ的人,他们自以为很聪明,认为通过拉帮结派壮大了势力,就有了与老板谈条件的资本。但是,这些低EQ者忽略了一点:老板并非“等闲之辈”,他一定会防着你来这一手,一有机会就把你“除掉”。

职场上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一些员工习惯于拉帮结派,他们或是以地域为标准、或是以部门为分界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圈子。这些因不同目的连结在一起的、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对企业内部平衡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那么,员工本身对于职场内的“拉帮结派”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据一项职场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此持否定的态度:

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很不喜欢这种拉帮结派的职场氛围,常常会感觉自己已被排斥在众人之外,总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另有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拉帮结派对于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因此形成一股不良的风气,对企业产生一种不良影响,对企业的团结和稳定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职场中,有些人拉帮结派,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希望藉此得到保护。

但事实上,这样单纯为私利而结成的小圈子,表面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实则一有风吹草动,便大难临头各自飞,根本就靠不住。

二、为了经营自己的势力,培植自己的羽翼,用以对抗上司,伺机取而代之。

显而易见,这是老板和上司绝对不能容忍的,因为这会危害到整个企业的团结与稳定,会威胁到领导者的权威。所以,老板绝不会放任小圈子的发展,一经发现,定然要将其“拆毁”、“砸烂”!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里就上演过这样一幕。

刚刚休完年假,DB公司就实施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措施:重新调整公司框架,将客户部一分为二,组成了新的A部和B部,业务额各占公司业务总额的30%和25%,而立下过大功劳的Tony林只负责业务额相对较小的B部,不升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