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3347600000023

第23章 为什么美国人不仇恨投降的军人?——哈佛大学的趣味人本主义心理学(4)

当然,行为个体在执行任务时也有可能获得和自己之前预期不相符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来达成自己事先预定的目标。假如到最后依然不能使反馈信息和预期信息相符合,那么这个人就会感到抑郁、失落。

在这里,胡科特举出了那喀索斯的例子。

那喀索斯实际上就是自恋这个词的来源,他是希腊神话当中的美少年,受到众多女孩子的追捧,但是那喀索斯对这些人却丝毫不感兴趣,并且还要处处躲着她们。

那喀索斯的这种做法最终激怒了对他倾心已久的仙女,她们对这个骄傲的美男子施了法术,让他爱上了自己的倒影。在一次俯身喝水的时候,那喀索斯看见了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于是深深地爱上了他。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他们一个在岸上,另一个在水中,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呢?面对这个情况,那喀索斯烦躁不安,他不断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最后在一阵撕心裂肺的尖叫声中,人们看见那喀索斯跌入水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于那喀索斯,胡科特分析说:“在确定追求自己的影子之前,他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模拟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自身和倒影最后完美地结合一处,但是最后的结果很不幸,那喀索斯不能和水中的影子结合。也就是说,那喀索斯的预期结果和反馈信息是不相符合的,经过多次调整无效之后,那喀索斯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哀伤,于是最后他一头扎进水里,再也没有出来。”

当然,对于胡科特的理论,我们也可以通过更简单的话语来表示:“当现实结果达不到心理期望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受挫;而显示结果和心理期望相吻合的时候,人们就会欢欣鼓舞。”按照胡科特的理解,这就是自恋的本质,即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认可与赞美是通过不断检验自身能力来完成的——他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者,同时也通过了现实生活的重重考验,那么他对于自我的认可也就会得到加强,自恋也就随之而来了。

其实关于自恋的解释,我们也不应当一概而论,从弗洛伊德,到后来的阿德勒,再到胡科特、巴施,有不少专家对这种心理现象做了诸多解释。有一部分心理学家将自恋定义为“缺乏外界关爱之后的自我补偿”。虽然这一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是胡科特的胜任理论占据了上风——人在处于婴孩阶段的时候总是被奉为神明,这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对于世界的改造能力过分高估,在他们成年之后,这种认识很自然地被带入了现实生活中。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认可——时间反馈——自我检验”中,人们体验到了胜任的快感,同时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得到无法胜任的哀伤。但是无论如何,人类的自恋情结其实是与生俱来的。

通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对于自恋的认识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那种“自恋偏向于病态”的观点渐渐消失不见了,大多数人也已经开始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自恋人人都有,只要把握得当,它还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少帮助。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把握不好,高度的自恋也很有可能让你显得无比自私。下面就是哈佛学者设计的一套关于自恋的心理测试,快来看看你属于他们当中的哪一类吧!

1.照镜子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在它面前发一小会儿呆,时间超过了3秒钟?(“是”前往6,“否”前往2)

2.比起发型来说,头发的清洁程度才是最重要的。(“是”前往7,“否”前往3)

3. 在 喝 咖 啡 的 时 候 , 你 是 不 是 总 是 让 勺 子 留 在 杯 中 ?(“是”前往4,“否”前往9)

4.截至目前,你已经有了3套以上的个人写真集。(“是”前往5,“否”前往9)

5.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你很重视它们的功效。(“是”前往10,“否”前往9)

6.洗完澡之后,你发现自己正在无意识地抚摸自己的肌肤。(“是”前往11,“否”前往7)

7.每天都更换内衣。(“是”前往8,“否”前往12)

8.你睡的枕头,是非常柔软的那一种。(“是”前往13,“否”前往9)

9.总是穿高跟鞋会很不舒服,天天打领带也很烦人,但是为了形象,就这么着吧。(“是”前往13,“否”前往14)

10.不能忍受3天以上不洗澡的行为。(“是”前往15,“否”后退至9)

11.已经拍摄了两套个人写真集啦。(“是”前往12,“否”前往16)

12.一个人的时候,喜欢裸身走来走去。(“是”前往13,“否”前往17)

13.不介意甚至希望同性看到自己的身体。(“是”前往14,“否”前往18)

14.已经习惯裸睡。(“是”前往19,“否”前往15)

15.会有意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性感或者魅力。(“是”前往19,“否”前往20)

16.对于伤害,你是非常敏感的。(“是”前往类型A.“否”前往17)

17.一件服装的样式要比它的质量重要。(“是”前往类型B.“否”前往18)

18.工作的时候,你想要一个非常柔软的座椅。(“是”前往类型C.“否”前往类型B.

19.有时候不穿内衣也不会不舒服。(“是”前往类型D.“否”后退至18)

20.经常觉得自己受委屈了。(“是”前往类型E,“否”后退至19)

很显然,研究者已经按照自恋程度,将顺序排好了,其程度是从A开始到E结束,效果依次加强。对于那些选择A的人来说,我们很难将他们看作一个自恋的人,但是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蒙蔽了,他们的自恋更多是存在于思维层面的,很多时候他们不说,别人也就无从得知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认可和欣赏都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这类人的自恋,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选择B的人将自恋看作了表现形式,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够迷人,就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他们和自恋有着一道明显的界限,这些人能够区分开哪个是真正的自己,而哪个又是伪装后的假象。他们将自恋看作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有一点依赖,但是如果没有,也是可以接受的。

选择C的人对于自恋的依赖是非常强烈的,在他们眼中,生活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自己需要从自恋当中寻找慰藉。在很多时候,这种自恋已经不受欢迎了,因为它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而往往导致其他人受到伤害。对于这一类人,我们需要包容、引导,因为他们远没有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傲慢和自私,而是他们已经很难离开现有的生活模式了。

选择D的人看上去有些偏执,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有些困难。因为在很多时候,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无比看好的,而其他人眼里的他自然是要低上一等的。这种骨子当中流露出来的骄傲让其他人在和他们交往的时候显得小心翼翼。最可怕的是,这种处于亚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却是最好的。

最后一类是选择E的人,他们已经将自恋发展到了一种病态模式,他们对于外界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种“别人根本就不爱我”的恐惧。事实证明,这种无来由的臆想很容易诱发所谓的受迫害妄想症,这是一种对个人极为不利的心理状态,其实没有人对你太坏,只是你对自己太好了而已。

总体而言,自恋和一个人对于自身能力的判定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实力都是非常自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做成了一件事情之后,就会越发感到愉快、舒畅,这个人的自恋也就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周期。也就是说,自恋本身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胜任能力的“高峰体验”。当然,自恋除了能够让人感受到美妙的高峰体验之外,同时还会给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带来阻碍,所以就像胡科特对自己的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自恋是对的,但过分的自恋会毁掉你,即便你来自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