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囚徒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只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相信对方,选择与其合作,要么不相信而做出背叛对方行为。人们在作出某些决策时,应该将决策作为大家共同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这样一来,加深合作的同时也会让双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共同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4. 原来不讲信誉也可以让你防不胜防
信誉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赢得别人好感或得到支持的关键因素。可总有人不能做到信守信誉,来看看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上被广泛传诵的一个与信誉相关的故事。
美国芝加哥一个图书出版富豪的儿子在与他的朋友谈生意时被骗了,于是富商的儿子将被骗的经过告诉了父亲,并抱怨他的朋友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人。富商知道儿子缺少经商经验才会被骗,于是便安慰他,告诉他每个人都有道德底线,而在被外界的条件刺激后,这个人的心理就会产生变化,甚至会突破他的道德底线。简单来说,当一个人面临外界的诱惑时,心理就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当这种碰撞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人的道德底线就会消失。
富商的儿子听完后并没有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于是富商就带着儿子进行了这样一些试验。首先富商和儿子来到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的经营面积还不到20平方米。进入书店后,富商便和店主攀谈了起来,并告诉他想要将一批书拿到店里来卖。店主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和富商谈起图书的价格问题。而令店主没有想到的是,富商竟然答应等书全部卖完后再结款,这令店主感到非常高兴。就这样,富商在小书店店主那里存放了价值1万美元的书。
随后,富商又带着儿子来到了一家经营面积有100平方米的中型书店以及一家经营面积更大的大型书店里,也同样将价值1万美元的图书放在这两家店里,同样等他们将书全部卖完后再结款。不到一个月,大型书店的店主找到富商,将1万美元的书款交给了富商,并要求继续进更多的书。由于该书店经营面积大,资金周转灵活,因此能够快速地将书卖掉来还款。随后,小型书店和中型书店的店主也找到富商,归还了1万美元,并且也提出了继续卖书的要求。于是富商又将价值5万美元的书给了三家不同规模的书店。富商的儿子好奇地问道:“既然三家书店如此讲信誉,您何不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图书呢?”富商听完后并没有作答,而是笑着让儿子看接下来发生的情况。
一个月过后,大型书店的店主还是最先过来还5万美元的书款,并又提出加大图书供应的意愿,之后中型书店的店主也来结5万美元的书款,也提出了要加大图书供应的要求。可小型书店的店主并没有来,于是富商驱车带着儿子来到了这家书店。他们来到这家书店后,只见书店门前竖立着一块“停业”的红色牌子。此时富商的儿子大叫起来:“这真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人,居然带着价值5万美元的图书逃走了。”富商并没有说话,选择了沉默。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富商接连给中型书店和大型书店又提供了各价值10万美元的图书。富商的儿子见到以后劝说父亲应该对讲信誉的人多提供图书,富商听后并没有说话,只是笑笑。又过了一个月,大型书店的店主还是像前两次那样高兴地找到富商,并给其结清了书款,同样要求提高图书的供应量,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中型书店店主的影子。于是,富商带着儿子又来到了这家书店,结果发现这家书店也已经人去楼空,书店里只剩下还未及时清扫的垃圾。此时富商的儿子非常生气,他大声骂店主不讲信誉,并告诉他的父亲只有大型书店的店主是最讲信誉的,可以选择和其进行长期合作,可富商听完后依旧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富商又将价值15万美元的图书放到了大型书店中,不到两个月,大型书店的店主又将书款交给了富商,富商为此非常欣慰,于是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富商一次又一次通过加大图书供应量的方式与大型书店展开了密切的合作。随着富商放在大型书店里的图书价值越来越高,在达到50万美元时,富商再也没有收到大型书店店长的还款。这个时候富商的儿子忍不住问道:“难道大型书店的店长因为有事没来还款?”富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儿子来到了大型书店。不料,儿子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发现书店已经变成了一家咖啡店。为此儿子苦恼极了,——大型书店的店主竟然也如此不讲信誉。富商听完儿子的抱怨后笑了笑,并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而有趣的是,人的道德底线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小型书店店主的道德底线是5万美元,中型书店店主的道德底线是10万美元,大型书店店主的道德底线是50万美元。这就是人性,也是一些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富商的儿子听完父亲的述说后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含义,同时,富商还告诉他,这三家书店的店主正在接受法律的制裁。
富商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底线。如果这个人想和你继续打交道,他的道德底线就会有所保留;可当他认为目的达成,不再需要和你发生关联时,他的道德底线就会沦陷,只会满足自己的利益。
每次哈佛大学教授向学生讲完这个故事后,都会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可还是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书店店主的失信发生得如此突然呢?”对此,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泰普林给出的解释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会做出不伤害别人感情的事情。比如借了钱能及时还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赢得对方的信任,以便下一次还能借到钱。其实,这是人的最真实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在这些人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并从别人手中借到大笔的钱后,在金钱面前,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波动,并产生‘还与不还’的矛盾心理。最终贪婪占据上风,他们选择了不还钱,于是就发生了不讲信誉的情况。这种不讲信誉的情况看似出现得比较突然,其实这是必然现象,甚至在当事人心里已酝酿了很久。可以说,这是人类非常常见的一种本能心理,只不过在每个人身上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持续时间长的人更容易做出不讲信誉的事情,而持续时间短的人做出不讲信誉的事情的概率会相应降低很多。”
现实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防不胜防的失信行为,让自身蒙受损失,但却也能从中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或许,这就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课程带给人们的最有趣也最实用的启发吧。
5. 海盗分金真的能够做到对所有人都公平吗?
加勒比海盗异常凶残,这一天,五个海盗在劫持一艘小船时从船上找到了100块重量、色泽都相同的金子,于是他们决定将金子占为己有。但在分赃的过程中,五名海盗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于是他们共同约定了这样一个分金规则:
首先,用1~5五个数字决定每个人的号码。接着,由抽到1号的海盗提出分配金子的方案,然后和其他四个人同时对该方案进行表决,如果该方案有超过一半的人通过则生效,否则提出分配方案的人就会面临被扔下海喂鲨鱼的危险。以此类推,直到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同的分配方案。
假设五个强盗都具有理性且聪明的头脑,他们都可以对当前的分配方式作出理性选择,同样也假设每个决定都可以被顺利实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海盗们究竟会提出什么样的方案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摆脱被喂鲨鱼的厄运呢?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海盗提出的分金规则是公平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事情的发展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不管是哪个强盗抽到1号,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第一个提出者能够存活下来,不被扔到海里的概率几乎为零。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让抽到1号的海盗一分钱都不要,将钱分给其他四个人不就可以保全性命了吗?”其实不然,即使他这样做了,也会有人不赞同他的意见,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扔到海里的命运。
抽到1号的人提出的分配方案或许会让人感到意外——他提出的方案是给3号1块金子;4号或5号2块金子,2号1块金子也不给,而自己独占其中剩余的97块。也就是97,0,1,2,0或97,0,1,0,2的分配方案。为什么他会提出如此让人感到意外的分配方案呢?其实站在这个海盗的角度认真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所思所想。他知道,5号是五个人中最没有压力,同时也是最不合作的人。如果前面四个人提出的分金方案都没有被采用,那么5号就可以独吞所有的金子;4号的处境与5号不同,如果前面三个海盗提出的分配方案都没有被采用,他自然会被扔到海里,那么他生存的概率也会变得渺茫;而3号是五个海盗中最为轻松的一个人,他提出的分金方案只要让4号同意即可,而前面的海盗的死活与他没有直接关联;再来看看2号,2号要想不被扔下海就需要两个人支持他,那么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