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叶不习惯过团体生活,经常离群索居,过着苦行的生活。随着年龄的递增,身体逐渐衰老的大迦叶,对头陀苦行生活的认真,令佛陀担心不已。一天,佛陀在鹿母讲堂召见大迦叶,劝他放弃头陀苦行,迦叶反而向佛陀说道:“佛陀的慈悲,弟子深表感激和了解。精舍里无论是静坐、经行、闻法,到处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环境非常优美,但是对于我修头陀行的人,是十分不合宜的。在这里,闻不到尸臭味,见不到白骨色,生活舒适,却无法修行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这毕竟对我是不合适的。我乐于冢间生活,独自一人;欢喜乞食行化时就进城,不愿乞食就以野果草根充饥,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名利得失,只感到清净解脱,自由自在。”
舍利弗和目犍连曾劝谏大迦叶要忘我、要发菩提心,从事弘法度众工作,但是他总是坚定地回答:“要教养那些没信心、贪欲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被尊重与实践。弘法利生那艰巨的任务,只有仰赖你们去担当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不但不感到失望,反而赞叹道:“长老能在修行方面树立法幢,非常难得。在佛法修持的归趣上,的确各有志趣,我们祝福长老!”
大迦叶一再恳求佛陀慈悲,允许他的固执己见。终于佛陀欣然同意,向大众说,将来佛法的毁灭,非天魔外道,而是僧团自身的腐化与崩溃。佛陀也认可大迦叶的意见,认为巩固僧团之道,在于修行者过着严肃的生活,并要大迦叶记得未来承担住持正法与僧团的责任。
大迦叶在僧团中有着自然的威德与自在,佛陀分予半座,待他如宾如友,而迦叶也始终不忘以师礼对待佛陀。在师徒二人灵觉互照的会心中,留下“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一段美丽传说。
大迦叶在佛陀入灭后,继承佛陀衣钵,召集经典结集,领导僧团,担负起对大法流传的责任。直到一百岁高龄,他才独自在王舍城西南八里外的鸡足山禅坐入定,等到弥勒佛降世时,再来辅翼教化人间。
04.多闻第一的阿难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力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阿难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
阿难有功于女人,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喜爱。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难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难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等,以至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难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爱欲,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年老时,需要一个常随侍者,因此把弟子集合起来,要大家推选一人。舍利弗、目犍连认为阿难陀年轻、记忆力强,担任此职最为合适。佛陀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而阿难是佛陀的堂弟,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阿难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每天跟随着佛陀,阿难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他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阿难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使得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都曾受到他的感召。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爱欲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祇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
佛陀涅槃后,大迦叶举行经典结集,阿难虽是多闻,但是尚未证悟,因此被摈斥在结集的石窟外。大迦叶以长老身份教育阿难,数落阿难种种过失,以激励阿难奋发向上。终于在结集前半夜,阿难开悟证果,进入窟内,参与结集。阿难被大众推上狮子座,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难将记忆中的大法完整背诵出来,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诫一般,为之感动万分。
最初的经典《阿含经》,就这样结集流传在世间。多闻的阿难,对佛法的流传与贡献无可替代,他温文谦忍的性格,让人如沐春风,使后世的佛弟子永远怀念这一位圣者的风范。
05.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在佛弟子中,对众生最关怀,对弘法布教最富热诚的,首推富楼那尊者。他言辞美妙,信心坚固,态度庄重,是随佛宣化的众多弟子中,最受欢迎的比丘。所以,十大弟子中,富楼那被誉为“说法第一”。
富楼那非常善于运用佛陀对于众生施教的方法,如“方便说法”、“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事理圆融”等,可以说,富楼那已经得到佛陀说法布教的三昧。
见一种人,说一种法,这是富楼那的特长。他对医生说:“佛陀的圣教大法,如同甘露法水,可以洗涤众生的心垢;戒、定、慧三学,如同万灵丹,可以医好贪、嗔、痴的心病。”见到官吏说:“国法不能治人不犯罪,国法之外,你们和一切人民应该奉行佛法。五戒十善、因果轮回的法则,大家要信受奉行,就可以不犯罪。”对农夫说:“信仰佛教,奉事三宝,对于沙门要恭敬,对病人要看护,对慈善事业要热心,更要孝顺堂上双亲,这是耕种福田最好的方法。”
富楼那说法化度众生,不求恭敬,不图容易,越是偏僻,越是难以教化的地方,他总是更热心地去传播佛陀的教法。
当时,印度西方有一个输卢那国,蛮荒落后,国人的性情凶恶暴戾,喜好嘲骂。有一回,富楼那向佛陀请求,自愿到输卢那国传教。佛陀听了以后,赞许他的弘法热忱,然后委婉地对他说:“富楼那!那个地方文化未开,民风暴戾,老百姓野蛮粗鲁,弘法布教很困难,你最好不要前去。”
富楼那信心百倍地回答说:“正因为输卢那国的人性凶恶,人民知识浅薄,因此弟子更要前往将佛法传给他们。”
“话虽如此,但是当地的人民不但不会接受你的佛法,而且会破口恶骂你。”佛陀考虑周到地说。
“佛陀!他们骂我,又不痛不痒,只要他们不打我就很好了。”
“万一他们用拳头、棍棒、瓦石打你呢?”
“那也没关系,只要不将我打死,让我一息尚存,我还能宣扬如来的圣教。”
“如果他们穷凶极恶把你打死呢?”
富楼那意志坚决,毕恭毕敬地回答佛陀:“佛陀,即使他们把我打死了,我也没有遗憾。身为您的弟子,若能有机会用生命供养佛陀,为真理而牺牲,我将衷心感谢输卢那国的老百姓完成我弘道的心愿!”
佛陀大喜,称赞道:“富楼那!你不愧是我的真弟子,修道、布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和,我们欢送你起程。”
他像一个教师,教土著识字明理,白天教他们耕种、治家的方法,晚上讲说五戒十善、因果报应的道理。他也扮演一个医师的角色,探视看护贫病的人。他没有谈玄说妙,而是与他们生活融合在一起,以佛法的力量感召输卢那国人,建立了五百僧伽蓝。
富楼那布教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场所,有时在露天公开演说,有时到家庭佛光普照,有时唱歌赞美佛陀,有时显神通启发人们的信仰,因此佛陀的教法很容易让众生接受。
06.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悟“空”是进入涅槃的重要法门。须菩提作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解空第一”。
须菩提出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的出生很具有传奇性。其父鸠留富有无比,惜年老而膝下无子。鸠留每天虔诚地祈祷诸佛,一天突然空中显现一位天神,对他说:“你当得福子,不久有一天王奉命将投胎长者家。”后其妻果然怀孕,取其“善现”、“善见”、“善吉”、“吉祥”之意,名须菩提。又据《法华文句》称,其生时“家中仓库筐箧器皿皆空。问占者,占者言‘吉’。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须菩提自幼聪慧出众,但性情暴躁,所见人畜皆嗔骂。后离家入山,见山中鸟兽、风吹草动,仍嗔骂不止。后随山神见佛陀。其时佛陀于祇园精舍讲法,须菩提当下睹佛相而生欢喜心。佛祖为他演说嗔怒果报之苦,须菩提闻法后皈依佛门,经过多年精进修习,对空有着独特的体悟和透彻的理解。
在出家之初,因同情贫困的人,须菩提每次都去有钱人家化缘,而大迦叶则要给穷人积善的机会,专向穷人化缘。后来,佛祖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于佛家法规不符,并立下了和尚化缘不可挑选贫富的戒律。
一次,外道婆罗门就“空”向须菩提提出质疑,须菩提用手一指,道:“你看那间房,是四大元素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砖瓦拆分,不但房子的形状消失,就连名称也会不复存在。这便是从一切都是和合可以看空。这房子在村庄中最为堂皇美观,若把它搬去与城市中的房屋相比,顿显矮小简陋。城市中高耸的建筑,若是和舍卫城的王宫相比,也毕现穷酸之相。这就是从相对的事理上可以看空。空,才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
婆罗门听了,向他行礼致谢。而后,须菩提用手在空中一画,示意说:“当你的黑发转白,当你见到叶落归根,还有那花的种子入土、萌芽、成长、开花、结果,历经变化循环,又回归它原有的风貌,记住,这就是空!”
07.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阿那律,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顺随义人”、“不争有无”等,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迦毗罗卫人之释种,佛陀之堂弟。关于其身世,有的记载为斛饭王之子,有的则载为甘露饭王之子。
佛陀成道归乡,阿那律与阿难、难陀、优婆离等,即于其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出家后之阿那律,修道精进,堪称模范。他曾于佛陀说法时酣睡,为佛陀所呵责,遂立誓不眠,后患眼疾,导致失明。然以修行日进,心眼渐开,终成佛陀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
阿那律长得很英俊,没有出家时就有很多王族的姑娘希望嫁给他,但阿那律却不为女色动心。出家之后也仍然讨姑娘的欢心,有一次他从祇园精舍往萨罗国的途中,路上没有比丘宿处,借民间家一宿。而民间家里有一位姑娘,见他长得英俊,就喜欢上他了。夜半,灯光渐渐暗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门声响处,姑娘轻轻地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温柔多情地求爱。而阿那律结跏趺坐,双目紧闭,像高耸的山岳,岿然不动。姑娘以手推他,阿那律严肃地把眼睁开,庄严地呵责欲的种种不是,姑娘生大惭愧,当即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做了在家优婆夷。
阿那律双目失明后,一天想缝制衣服而无法穿线进入针孔,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希望有个人帮助他把线穿进针孔,于是佛陀就亲自帮助他,帮他把三衣缝制好,并教他如何修定,以见到光明。阿那律坚持不懈,不久就证得天眼,不分远近,不分内外,他都看得到,从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08.持律第一的优婆离
优婆离又作优波离,意译为“近执”或“近取”,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迦毗罗卫国人,首陀罗种姓(奴隶阶级),为净饭王宫廷中的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提婆达多等七人出家时,优婆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路、四种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
优婆离虽是一个以理发为业的首陀罗,但他心地纯正善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释迦王族的信任,命他在王宫里为诸王子理发。跋提王子因见优婆离工作细心,很喜欢他,优婆离也喜欢跋提王子。
当初,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的时候,跋提王子等因受佛陀德慧的感召,毅然舍弃虚妄的王子尊荣,皈依到佛陀的座下出家为比丘。尊贵的王子可以随佛陀出家,优婆离很悲伤,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运,生在下贱的首陀罗种姓中做人,他不敢妄想,认为下贱的首陀罗是不会有资格皈依释迦牟尼并出家做比丘的。所以当跋提等七人出家披剃的时候,优婆离除了伤心啜泣以外,实在不敢有一句不平的语言。
恰巧,他的悲泣难过被舍利弗看到了,舍利弗问明原委,就对优婆离说道:“优婆离!请你不要伤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贫富以及身份的,佛法如大海,不厌众流,不弃涓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资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护。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紧,证得涅槃是第一,你随我一起去佛陀的座前,佛陀一定会准许你出家的。”
优婆离成了僧团第一个首陀罗种姓的比丘,佛陀鼓励他说:“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在我的教团中,将来你一定会成为持戒第一的!”后来他果然精进持律,修持严谨,精通律仪,被誉为“持律第一”;后来在大迦叶举行第一次结集时,公推他诵出全部律部典籍。
09.论议第一的迦旃延
迦旃延是西印度阿槃提国人,其族姓及出家皈依佛陀之因缘,有多种说法。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记载,他是猕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第二子,名那罗陀。初入国都优禅耶尼城附近之频陀山中,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见释迦牟尼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成佛陀,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迦牟尼为师。他出家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
迦旃延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论议第一”。真理不辩不明,他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简短的言辞,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