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将拟定规条开列于后,计开:
万善会各档百戏,必须各按次序排行,方无错综紊乱之事,今议得第一起三股,第二起秧歌,第三起吵子,第四起音乐,所有各档全仗旗幡为令,俱按次序排列,如拿拨旗错次序者罚,若办档不遵旗号错次序重罚。会首罚香三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
本会人众每遇行会,必遵旗号行止。如出会执旗三号不到者罚,行会掌号令不动自行者重罚。会首罚香三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
各档执拨旗,听号令必须先到,查看本档人数家伙,如误迟走在办档人后者罚。会首罚香四十包。
在会善众须听董事人分派,各档执事人不许舛串自专,如有挑轻捡重者罚。会首罚香六十包。
行会之时倘有故违会规等情,任听会首秉公议罚,如有矫情分辨者重罚。会首罚香六十包,办档罚跪香二柱,外罚香二十包。
进出会日期,拟定寅时在会场听号聚齐,不许随意偷闲先后,如犯者罚。会首罚香二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
各档执事善众,凡事尽由本档会首分派,不许自专错乱会规,有犯者罚。会首罚香三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外罚香十包。
行会勿论走街朝山,如有挚衣便歇,任意自在荡游混串者重罚。会首罚香六十包,办档罚跪香二柱,外罚香二十包。
各档百戏办档之人,不论出会演会,之期务须彼此恭而敬之,不可稍有诙谐,如犯者重罚。会首罚香五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外罚香二十包。
会中善众,必须大家和平谨慎,不许分较喧哗,凡事同众相善,彼此商酌,不致有失会规体统,若有不义之人故犯者重罚。会首罚香六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外罚香二十包。
各档行会,勿论朝山游街,人多势重,勿倚仗行善致生意外斗殴事端,如犯者指名逐出本会。会首罚香一百包,外罚钱十吊。
回香之时仍要整齐严肃,不可错乱自便,亦不可始勤终惰,若不遵规条自行紊乱者重罚。会首罚香五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外罚香十包。
各档收会之时,仍从头档为始,按次序收会,不准错乱,如不按档收会者重罚。会首罚香四十包,办档罚跪香一柱。
会中各档器具等物,今拟出经管之人,用者领,不用者查收,必须按数点清,若有亏缺者当时报明,如胡乱收存,若被查出,经管人自行赔补,似有推诿矫情之人,除赔补外,亦从众领罚。会首罚香六十包。
自立万善会以来,约有数年,依仗从善捐募资助,共成盛事,兹以前捐过钱文已逾数百千之数,不但不敷应用,尚欠借垫钱若干,虽因银米无期,不能捐募,究属懈弛,不成善事体统,现届银米有期,众会首必须实力义举捐资,以重引善之念,嗣后若再按季捐钱,众会首互相五日内捐齐,如不齐者罚。会首罚香四十包。
会中外捐募钱文,总由董事人拟派几人比户捐之,五日内要齐,第恐日久生懈,不能认真齐凑,有犯者罚。会首罚香四十包。
会中各档衣履器具什物,收会第二日查齐,俱归一处收存,各箱柜钥匙交与各档会首执掌,不准私行通便,借用什物情弊,若犯者以该档钥匙之会首从众领罚。会首罚香一百包。
众会首内有穷富不等,秉性不一,如有借端滋生异言惑众,不捐钱文,又云除名等情,必须同众言明所以缘由,相约众会首公论,似属通情顺礼,除将以前捐过钱文勿庸议外,准其除名,自备香蜡表文,神前焚化,罚束钱十吊作为罚典,自销自己名姓押记。会首罚香一百包,外罚钱十吊。
会中捐募钱文,除还账日之外,仍按季捐募,散撵二两,钱粮一吊一两五钱,钱粮八百一两,钱粮五百。每大股捐钱六吊,中股捐钱四吊,小股捐钱二吊,积有盈余,以备出会添补什物津贴,不可稍有懈弛,方不负义举之念,如各执事人等,勿论何档,日久始勤终惰,必须指名领罚。会首罚香六十包。
会首犯规条者罚钱,入会中公用。
办档犯规条者,罚跪香。
以上各款,俱系大众公议,俱关会中仪制体统,伏维诸公一体遵行,洗心向善,毋抗前规,愿共诚敬遵循,各享无量善庆,瑞应祥征,介尔景福。
同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敬起
二、舞台舞蹈
蓟县的舞台舞蹈,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业余剧团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是小型多样,自编自演,生活气息浓烈,多为情节简单的情绪舞。解放初期,由解放区传入的《腰鼓舞》、《霸王鞭》、《秧歌舞》等广场舞蹈首先出现在蓟县的舞台,五六十年代,当时在全国流行的《跑驴》、《荷花舞》、《扇子舞》、《采茶扑蝶》及自编自演的小型歌舞节目,日渐增多,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为普遍。1969年2月,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绣太阳》等歌舞节目参加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春节联欢会。1972年,文化馆组织排练演出的歌舞《喜摘丰收棉》,参加廊坊地区文艺汇演,并被选入地区代表队参加河北省文艺汇演。1981年,文化馆成立舞蹈组。1982年,由李立、刘光辉、段文俊创作,周立军表演的独舞《鱼水情深》,获天津市舞蹈协会、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第二届舞蹈汇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1984年,由李立编舞,冯旭泰作曲,周立军表演的独舞《独乐观音》,获天津市舞蹈协会、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天津市第三届群众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表演三等奖。1989年,由周立军创作,官庄镇教师表演的舞蹈《农家一步一层楼》,在天津市首届田野文化艺术节获优秀创作奖和表演奖。1990年,由李立、冯旭泰创作,马伸桥乡教师表演的满族舞蹈《佳期》,获天津市舞蹈大赛创作奖。2008年,由王琳琳创作,蓟县评剧团表演的舞蹈《生死相依》,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天津地区选拔赛中获银奖。2008年,由戢敏华编排的舞蹈《欢聚一堂》,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了“中国水利科学院新年团拜会”贺新春团拜演出。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自我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舞台舞蹈的创作、表演也随之进入了向更广层面、更高层次发展时期。从创作上看,除了讴歌时代的主旋律题材如《中国喜洋洋》、《大地飞歌》、《竹林深处》、《火火的秧歌》、《渔阳颂》、《西班牙斗牛士》、《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华情》、《祥鼓贺新春》、《流彩飞虹》、《五星红旗》、《盼红军》、《我爱你中国》、《绣红旗》、《唱支山歌给党听》、《山里人》、《开门红》、《好运来》、《祝福春天》、《祖国颂》等舞蹈外,也有像朝鲜舞蹈《大长今》、印度舞蹈《天竺少女》、舞蹈小品《小帽舞》、《纤夫的爱》、《孔雀舞》以及健美操和其他题材的舞蹈,此外,部分舞厅舞蹈如“中三”、“恰恰”、“伦巴”、“街舞”等,经重新编排后,也经常搬上舞台表演。
三、舞厅舞蹈
1952年,在县总工会(地点在老农机厂,后为棉纺厂机修车间,现图书馆南院文化市场)举行舞会,主要是跳当时由苏联传入的交谊舞。此后,跳交谊舞的人逐渐增多,到1958年前后,县城一些机关、单位、学校、厂矿等也经常举行舞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内交谊舞活动全部停止。1984年初,县文化馆邀请天津市交谊舞老师孙洪生、徐秀兰、庞志等,来蓟县教授交谊舞,主要有慢三、中三、快三、慢四、中四等初级舞种,开始举办学习班,推广普及交谊舞。
1985年,县文化馆先后举办两次交谊舞学习班,有50多人参加。同年年底,县文化馆在图书馆四楼开办蓟县第一个半营业性质的舞厅,吸引了不少交谊舞爱好者。从此,交谊舞活动在全县开始普及,主要舞蹈种类有华尔兹(慢三步)、维也纳华尔兹(快三步)、布鲁斯(慢四步)、狐步(中四步)、快步(快四步)、探戈、吉特巴、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等。
1987年,由县文化局主办,城关镇文化站承办的“天津市首届田野文化艺术节蓟县舞蹈大赛”,开蓟县交谊舞比赛先河,吸引了全县交谊舞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在全县引起轰动。此后,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交谊舞交流比赛活动,并逐渐形成了约150人的交谊舞骨干队伍。
随着交谊舞爱好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蓟县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营业性舞厅,后遍布县城及县内主要大集镇。主要有蓟县东方之珠歌舞厅、蓟县红梅歌舞厅、蓟县小太阳歌舞厅、蓟县盛达音乐茶座、蓟县下仓康达酒楼歌舞厅、天津市佳佳迪斯科广场、蓟县上仓梦真休闲屋、天津市蓟县工人俱乐部歌舞厅、蓟县文化馆豪门歌舞厅、蓟县影剧院地下歌舞厅、蓟县邦均影剧院歌舞厅、蓟县五百户乡水利站娱乐厅、蓟县翠屏山乡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厅、蓟县环宇百乐门舞厅等。
至2012年底,全县歌舞娱乐场所登记正式营业的歌舞厅有天津圣派嘉华歌厅、奥斯迪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渔阳宾馆歌舞厅、陶爱音乐俱乐部、非常相思豆娱乐城、荣灏金穗宾馆内部KTV、甲天下酒吧、火树银花娱乐城、宏成乡酒吧、亿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水郡分公司(KTV)、金碧辉煌酒吧、NO.1酒吧、天津市蓟县午夜香吻酒吧、天一酒吧、天津市盛世金色年华娱乐有限公司。
第五节美术书法
一、美术
蓟县绘画历史悠久,许多庙宇寺院均有壁画,现保存较好的独乐寺观音阁彩色壁画,为明代按照唐代壁画重绘而成,是蓟县地区民间绘画艺术的瑰宝。小毛庄汉墓出土的绘画作品,是迄今为止蓟县地区最早的民间绘画艺术珍品。
蓟县历史上曾出现过著名的绘画大家。三国时期北魏的徐邈(无终人),其画作《魏元阳神射图》,被唐代张彦逸《历代名画记》收录。清代较著名的画家有:蒋熙,字石泉,又字缉亭,嘉庆年间人,善画梅花、菊花、竹子;蒋元霖,字小泉,道光、咸丰年间人,所画梅花“花瓣洁白、冰肌玉骨、别饶风致”,所画山水“宗法宋、元,而云岚烟瘴,无不逼真”;王晋之,所画兰、菊、梅“超脱风流,自成一格”;尹清舫,道光、咸丰年间人,擅长画兰花、兰草,与蒋元霖合作,蒋画石、尹画兰,作品“尤为佳妙”。
20世纪40年代,八营(今属上仓镇)人王鹤,擅长写意山水、花鸟,笔墨功力精深,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天安门高挂的8盏大宫灯上面的山水、花鸟即为其所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的根本改善,绘画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文化馆设立美术组,开办美术学习班,组织群众书法绘画活动,举办美术书法展览,到1983年,全县有业余美术书法爱好者180多人。
198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津分校在蓟县成立辅导站,委派专门教师定期来蓟上课,并通过与北京、河北等地的书画名家交流学习,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的国画、书法水平。后来成立的蓟县老年书画协会,通过举办书画展览及艺术交流、笔会等活动,发展会员近60人,为蓟县群众书画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2月,蓟县老年书画协会更名为蓟县书画协会,同时扩大了会员层面,到2008年,已发展会员300余人。2008年11月25日,蓟县书画协会分设为“蓟县美术家协会”和“蓟县书法家协会”。
二、书法
蓟县书法创作历史悠久。1985年蓟县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上有“戈父丁”三字铭文。
蓟县境内名胜古迹、殿堂庙宇留有大量碑刻匾额,多为书法佳作,其中部分为县内文人所书。据旧志记载,金代左光庆喜好篆隶,擅长大字;元代鲜于枢擅长行草,其书圆劲,具有褚、柳笔法,时与赵孟兆齐名,并受到赵的推崇。传世书迹有《草书千文》、《书萧山文朝碑》、《书青天词》、《书杜诗》、《翰草千文》、《游高亭山广严院记》、《满堂红词》、《评书》、《檩波罗密贴》;清乾隆年间董世宁所书杨家楼永善寺“雨花福地”匾,意态闲雅;清嘉庆、道光年间蒋懋德,擅长楷书、行书,真楷苍劲、行书遒婉,草势雄逸;清道光年间赵承祖,书法遒丽,文庙中有其所书的碑记;民国年间,王锡三、张恩溥、仇锡廷、金凤翥、耿宗仁、王九臣、王梅村、赵彤宣等人,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或学颜体,或学柳体,风格各异。
新中国成立以来,蓟县的书法创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949年,县文化馆设立美术组,组织群众进行书法绘画活动,举办美术书法培训班,从自发的交流活动,到有组织的下乡书写春联、举办书法作品展览等,逐渐形成了书法爱好者队伍,到1983年,全县有业余书法骨干100多人。198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津分校在蓟县成立辅导站,委派专门教师定期来蓟授课,后来成立的蓟县老年书画协会,拥有会员50多人,1996年发展为“蓟县书画协会”,2008年底,更名为“蓟县书法家协会”。经过多年的研讨、交流,蓟县书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县拥有会员70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