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蓟县文化志(终)
3354500000048

第48章 人物(1)

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无数先贤。这里纪录的,是从历史深处绵延至今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代表。

徐邈(171—249)无终(今蓟县)人,字景山,生于东汉建宁四年,三国末年、魏国初年的著名画家。

徐邈善于丹青绘画,尤其善于画虫鱼。一次,明帝曹叡来到洛水之滨游玩观赏,徐邈陪侍在身旁。明帝曹叡见水中有白獭,喜爱至极,但又不能得到。徐邈说:“白獭嗜好鲼鱼,见到鲼鱼不避死亡危险。”于是,就在画板上画出了一条鲼鱼的图形,并将画板悬置在岸上。一群白獭竞相奔赴画板前来吃鱼,守在旁边的人不一会儿就抓到了一只白獭。明帝感叹徐邈的画技神妙,说:“卿画何其神也?”唐代,张彦著有《历代名画记》一书,书中记载历代关于绘画的人,上起黄帝,下至李唐,记录了各代名家的名画,内中记有徐邈,并记载了他所作的《魏元阳神射图》。

阳固(466—523)字敬安,北朝北魏人,阳尼之孙,阳承庆之弟。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喜欢和剑客交往,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知识非常渊博。景明元年(500),出任北平太守,颇有政绩。宣武帝初年(500),外戚专权。阳固作《南北二都赋》,讽刺达官显贵奢靡之风,后被罢官。肃宗继位,阳固任尚书考功郎。正光四年(523)卒,时年五十七,赠辅国将军,太常少卿,谥曰文。阳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文学兼致,居官清洁,终末之日,家无余财,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他的亲故出资将其发送埋葬。阳固临死时,告诫他的子孙遵从祖制、以俭约修身治家。阳固有文才,博览群籍,善诗、赋,著有《演赋》、《刺谗嬖疾幸诗》、《终制》等。

阳休之(?—582)字子烈,北朝北齐人,阳固之子。少勤学,爱文藻,通韵律。仕魏(北魏)历中书侍郎。北齐时,任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凡所选用,才地俱优。至后周,拜上开府和州刺史。隋开皇初罢。开皇二年(582)死于洛阳。主要著作有《幽州人物志》十三卷、《韵略》五卷、《文集》四十卷。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时人语之曰:“能赋能诗阳休之。”

陈子昂(656—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都对他推崇备至。隋军驻渔阳时曾作《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臧用》诗7首,其中就有著名的《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窦禹钧(872—954)五代渔阳人。唐昭宣帝天祐(907)末年任幽州掾。后历任沂、邓、安、同、郑、华、宋、澶等州的支使或判官。后周广顺初年(951),授户部郎中,赐金紫大夫。周世宗显德年间(955—961)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赋闲后多行好事。曾夜游延庆寺,拾遗银二百两、金三十两,明晨至寺,候失主至,而将之归还。凡宗族乡里婚丧窘困者,皆以金帛相资助。又于宅南建昌房40间,聚书数千卷,并聘来教师,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者听其自至。

窦仪(914—966)字可象,五代北宋渔阳人,窦禹钧长子。年十五能属文,后晋高祖天福(936—959)年中进士。曾为滑、陕、孟、郓四镇从事。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年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后周世宗(954—959)时拜端明殿大学士,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入宋,迁工部尚书,罢学士,兼判大理寺,奉诏重订《刑统》三十卷。再入翰林为学士,加礼部尚书。死后赠右仆射。窦仪学问渊博,有弟4人也相继登科,时号“窦氏五龙。”

窦俨(918—960)字望之,五代北宋之际蓟州渔阳人。窦禹钧次子。幼能属文,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举进士。辟滑州从事,拜左拾遗。仕后汉为史馆修撰。后周广顺(951—953)年初为右补阙,修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加全部郎中,拜中书舍人。后周显德元年(954)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曾上疏论历代致治六纲:明礼、崇乐、熙政、正刑、劝农、经武。甚为世宗欣赏。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入宋转礼部侍郎,祠祀乐章、宗庙谥号多其撰定,人服其渊博。终年四十二岁。著有《周正乐》120卷。文集70卷。

窦偁(925—982)字曰章,五代北宋渔阳人。窦禹钧第四子。后汉隐帝乾祐二年(949)举进士。入后周补单州军事判官,迁秘书郎,出为绛州防御判官。宋初,历武宁军掌书记,西京留守判官、天雄归德军节度使判官。宋太祖开室六年(973)拜右补阙,知宋州。宋太祖领开封府严,选窦偁为判官。不久出为彰义军节度判官。宋太祖太平兴国五年(980)召为比部郎中、枢密直学士。七年,擢参知政事。死于任,赠工部尚书。史载为官以正直著称。

德麟 生卒年月不详,号法信大师,辽燕京(今北京)悯忠寺僧人,精于书法。辽乾亨年间(979—982),景宗耶律贤赐予德麟紫衣,任燕京前左街僧录判官。统和五年(987),盘山千像寺修建讲堂。工竣之后,住持僧人树碑记载创建始末。应蓟州军事判官李仲宣邀撰写《盘山祐唐千像寺创建讲堂碑》碑文。碑额由正楷书写,笔法上承晋魏六朝遗风,追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逸韵,工整艳丽,潇洒庄重。碑文由正楷起始,典雅秀丽,肃穆庄重。德麟心注于文,笔锋顺势下行,逐渐放开,变为行书,渐而由行书变为草书。忽而,德麟自觉离题,于是收笔,由草书复归正楷。如此正楷、行书、草书,反反复复,放放收收,一气呵成。楷体以正取静,草书寄欹取动,行书承上启下,取中过渡,连贯有序,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千像寺碑记书法三体兼融,开诸体并用的先例,空前绝后,独步书林,受历代书法大家所瞩目。因而,书法界誉称千像寺创建讲堂碑为“京东第—碑”,誉称德麟为“燕山奇士”。

张斛 生卒年月不详,金蓟州渔阳(今蓟县)人,字德容。仕宋,任武陵郡守,金人向宋索要张斛,携之北归。张斛返回中都(燕京),任秘书省著作郎。平生著有南游诗、北归诗,今《全金诗》存其诗18首。

左光庆(1135—1185)字君锡,金蓟州人。沁南解节度使左渊之子。以荫补閤祗侯,历西上閤门副使、东上閤门使,兼太庙令。迁同知宣徽院事,改少府监、右玄徽使。喜为诗,善篆、隶书法,尤工于大字。金世宗行郊礼,受尊号,及受命宝,皆其所篆。凡宫庙榜暑经其书者,人皆称赞。平时喜为山言,蓄善药,号“善善道人”

鲜于枢(1256—1301)祖籍蓟州渔阳,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直寄老人,生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元大德年间著名书法家,与赵孟兆齐名。除具有书法专长之外,还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不但能填词作曲,而且精通文物鉴定。鲜于枢具有广泛的艺术修养,并且将它融会到书法中,因而成为书法大家。鲜于枢的书法,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与赵孟兆齐名,并称“二妙”、“二杰”,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擅楷、行、草书,尤以行草书著称。他同赵孟兆一道倡导书法要师晋唐名家,对当时影响很在,形成一代书风。主要传世作品有《跋颜真卿祭侄文稿卷》、《老子道德经卷》、《赵秉文御史箴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王安石杂诗卷》、《苏轼海棠诗卷》、《论草书帖》、《杜甫魏将军歌卷》;著述《困学杂录》、《因学斋集》等。

崔富 生卒年月不详,明蓟州(今蓟县)上醴泉人,字教之,别号端阳子。明正统六年(1441),崔富考中举人,任邓州知州,改任南通州知州,升任两浙运司同知。崔富赋性刚正,任官的时候有“洁立保持贤贞”的赞誉,年纪不到60岁,就要求退隐。归乡时,手摇马鞭,骑一跛足毛驴,行李凄清冷落,如同平民百姓一样。崔富学问渊博,曾经增修《家礼集说》,重新校订《声律》,刊印《教民条约》,著作《盐政一览》。正统年间(1436—1449),蓟州州民给知州汪溥立德政碑,崔富撰写《州太守汪公德政碑记》,又作《白涧秋澄》胜景诗:“抱谷怀山湛复停,一条素练绕云屏;玉绳冷浸三千尺,珠斗平涵数点星。白鸟常浮天外影,苍龙时露镜中形;分明幻出无尘镜,几度游观眼倍青。”

李志 生卒年月不详,明蓟州(今蓟县)人,字惟学。自幼由舅父陈氏抚养,因此以陈为姓,后来又返归李姓。李志天性至孝,母亲染疾,愿以自身替代。明景泰元年(1450),李志考中举人,任山西平定州知州。为官宽厚廉谨,士人和平民都称他是循吏、良吏。李志在官任身卒,百姓痛悼。李志曾作蓟州胜景《铁岭云横》诗一首,留存于世。此诗是“蓟州八景”中最早出现的一首,诗云:“岭头铁石拥如屏,岭畔闲云日日横。溶泄不随烟雾散,氤氲常接戍楼平。曈曈日映如霞烂,冉冉风迎似雪轻。行客经过多感慨,思亲摇动故乡情。”

王鸾 生卒年月不详,字鸣世,明镇朔卫(在蓟县北)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74)举人。任陕西凤翔府同知。史称在任持身俭约,抚爱百姓,甚有声誉。

今存王鸾《彩村烟霁》胜景诗一首,诗云:“一阵轻风散晓烟,山村景物觉熙然;依依杨柳青垂径,冉冉桑麻绿满田。茅屋参差篱落外,酒旗摇曳夕阳边。小门深巷无人到,谩唱农歌乐有年。”

汪溥 生卒年月不详,字原学,明南直隶绩溪县人。明天顺三年(1459)举人。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任蓟州知州。在任革宿弊病,均徭役,修学宫,纂志书,并选生员数十人,亲自授课,后皆成人才,当时本州科举考试成功率之高,前后莫比。后迁庆远府知府。善诗文,今存其诗文有《游崆峒山记》、《张郭二公祠记》、《蓟门田妇叹》、《渔阳怀古》等。

李秋 生卒年月不详,明顺天府下礼泉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行人,转御使,历任宣府(嘉靖四十三至四十六1565—1568)、大同(明隆庆三年至四1569—1570)、辽东(隆庆四年1570)巡抚。颇有政绩。后赋闲归乡,能和睦乡邻,不以势凌人。今存其文有《修神仙岭东岳祠记》等。

毛钢 生卒年月不详,一作毛纲,字伯炼,明顺天府蓟州(今天津蓟县)宦籍,山西太平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汝宁推官。在任清廉,秉公持法,不畏权势。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由太仆少卿为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官至户部左侍郎。赋闲归家后,读书授徒。今存其文有《修香林寺碑记》等。

成宪 生卒年月不详,明直隶蓟州卫官籍。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庶吉士,历编修。为同考官,选拔出许多名士。又充经筵日讲官,参与纂修本朝史。曾奉命出使册封朝鲜王,升两京国子监祭酒,后退休归乡,捐资修鼓楼,资助贫苦读书人。因学问渊博,善于为文,一时著作多出于其手。今存其文有《重修武庙记》、《修广福寺碑记》、《增修永济桥记》、《白马泉记》等。

张文炳 生卒年月不详,明蓟州上礼泉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举人,后任范县知县。在任捐奉禄代民补交迁赋。该县不重视读书,张文炳竭力劝课,使文风大振。后为褒城(治所在今山西勉县东北)知县,其为政一如范县。两县士民俱为里祠。后辞官归家,两袖清风。著书教徒,门人多有获取功名者。今存其文有《净土庵记》等。

吴可愿 生卒年月不详,字见素。明蓟州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曾任涉县知县。侨居宝坻,与王好善等联文社,才华横溢,自成一家,一时碑铭传志多出其手。

羊祖(1621—1753)名诚正,明清之际山东即墨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中进士,但因发生李自成起义,未能廷对,回籍养母。明亡后,著黄冠,蓬首跣足,浏览名川胜迹。清顺治十年(1653)至蓟县歧山澜水洞隐居。后创理教,以仁孝八德为宗,信徒甚多,其人断戒烟酒。据传说,其所以不吸烟,乃因烟叶产于关东,所以不饮酒,乃因所遇之时无可乐之事。

武勘 生卒年月不详,明山东临淄县人,曾任蓟州学正。认为治学贵在约束放荡之心,故对诸生要求甚严。其门人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者极多。以精通《礼记》著称。在其影响下,蓟州士人从此开始盛行研习《礼记》之风。

庐有猷(1662—1722)清康熙年间廪生。字吉士,清蓟州人。著有《四书遵注知言》14卷,《事物类考》16本。本州李江曾为其作跋。

观荣 生卒年月不详,字梅林,清蓟州人。曾司淮榷,后隐居盘山。工诗词善画梅。与天成寺僧寄禅师交往甚密。著有《挂月山中诗抄》,收诗300首。后其弟为之刊行遗集,名流姚元之、岩桂龄接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