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你讲登山的这种心理活动,跟航海也很像。有时候我们要走长距离,刚开始几个人有话说,最后都没的说了。大家就默默地坐在甲板上,晚上看着星空,听着海浪哗哗地响,享受那种孤独和宁静的过程。然后把自己的人生回顾好几遍,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在大海里面人非常渺小,尤其有风浪的时候,海水扑过来,船都像树叶一样,人更是像蚂蚁一样,航海会让人对人生有一个全新认识。而且人孤独的时候就会去思考,想想这一生,想想周围所有的事,天天计较真是很可笑。
黄怒波:有一年,我在尼泊尔营地的时候,正好是冰川化了,露出来好多氧气瓶,当地人就把它们清理出来,堆在营地边上。有一次,我一个人在营地,突然发现有一个很古老的氧气瓶,我特别兴奋,花了10美元买了下来。这些人就开始到处给我找氧气瓶。我也就收集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氧气瓶。有一些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但是,要把氧气瓶运回来很困难,首先要背下山,走七天到卢卡拉机场,再用飞机运到尼泊尔,可我还是决定雇人把它们背到机场,再弄回北京。
当地那些孩子都抢着背,因为背一次最多能挣200美元,可以养活他一家一年。我看一个孩子瘦小得可怜,就指定让他背。因为是称重算钱,他就尽量多背,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得别人帮着才能站起来。这个画面差点让我落泪。我就说多给他100美元,还在他兜里塞满了巧克力,他当时就哭了。他走的时候背很大的包,里面都是钢铁制成的氧气瓶。那一夜我没睡着,我就想着还是中国富了,要是国家不富,个人也永远难以富裕。
汪潮涌: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大别山挑柴,要走十几里地,肯定觉得背得越多越好。
黄怒波:但是他要走七天,你想一想,在山道上走,从海拔4000多米走下去……
汪潮涌:听说,你登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失败。
黄怒波:我第一次登山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带尿壶。也没人告诉我。在6300米的时候,雪地里非常冷,晚上每一次爬起来都是一个灾难。去公共厕所来回一次最少半个小时,一夜折腾两三次,第二天早晨就没有体力了。
二是,他们给了我一个S号的英式氧气面罩,实际我需要L号的。因为面罩小,不能充分呼吸到氧气,所以我走到最后越走越走不动。
登山会遇到一系列斗争,是上还是不上?是前进还是后退?但登山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活着回来,有些人死也不回,结果就真的死在那儿了。
另一次失败是因为意外。一个云南的山友上山的时候蹬下来一块大石头,砸到了他的向导头上,向导头被砸破了,但可能他们以为没大事,就把向导留下,一队人继续前进了。等我到那儿看到向导的样子时,我吓坏了,他头上的血像石油一样往下流,因为高山上很冷,血出来也不凝固,胸口一大片血。我一下子急了,可又没有经验,也没带绷带,身上的衣服也撕不了。后来,我就告诉山下,山上出事了,又叫别的向导把前面那个队的高山摄像追回来,一起送他下山。因为只有两个人护送他下山,他才能活下去。
这一追一回得40分钟,我就等在那儿,但登山是不能停的,因为走起来会很热,一停下来,身体就迅速冷却。等安排好这些事情,我再往上走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手没有感觉了,我让向导掐没感觉,拍也没感觉,我只好跟山下通话。队长说:“山在那儿你明年还可以来。”我倒没想过会死,只是想如果非要上去可能手会被截肢,最后放弃了。
当时我已到了8000多米了,下撤到6400米营地时,我大哭了一场,我一辈子都没那么哭过。似乎把积攒了多年的情绪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一年后,我再一次对珠峰发起了挑战,但仍然不是特别顺利。珠峰8800米后是最难的一条路,我当时走一下摔一下,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的向导扶着我一看,原来我的氧气面罩漏了,我根本没吸氧,无氧登到8800米。我赶紧换上了一个新面罩。就在换氧气面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背后有一个人躺在那儿,那天我是第一个到8800米的人,我想,这个人应该是五年前死在这儿的波兰山友。不知道为什么,我并没有悲痛。换上氧气面罩后,不到一分钟,脑子一下子清醒了,感觉之前像做了个梦一样。又走了几十分钟我就到顶峰了。
我登顶主峰后,摘下氧气面罩,哭着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珠峰颂》:我在顶峰刻印白色的玫瑰,然后在花蕊中久久下跪,我祝愿我的灵魂永远干净,我希望我的世纪永远温情,我轻呼死去的山友在冰雪下安宁……
汪潮涌:那应该是两年前吧?记得两年前在无锡看到你时,你刚刚从珠峰上回来,满脸的冻伤但是充满激情,跟大家讲登珠峰的一些情节,也给大家念了这首《珠峰颂》,当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觉得一个人在珠峰上能够把氧气罩拿下来,面向世界朗诵诗,那真的是用生命最后的力气在呐喊,所以非常佩服你。
做美洲帆船赛后,我去了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港口,见了很多国际上的航海大家,贵族也好王室也好,他们对诗歌、艺术、音乐、登山、帆船运动背后的精神都非常推崇。坦白地说,中国的企业家再有钱,跟他们相比还是九牛一毛。如果是暴发户,他们对你没有任何的尊敬感,但如果他们觉得你在精神层面上能跟他们站在一个高度,就会很尊重你。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在锦衣、盛名、高位、厚禄之外,能够体会细腻情感、享受心灵自由、品味人情之美,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奢侈。
编导手记
谈论生死的人很多,但直面生死之后,安静地讲述生死的人,不多。
黄怒波是一个直面过生死的人,在8844米的珠峰上,生死也许只在刹那之间。
进入黄怒波的办公室需要经过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的地板上整齐地摆放着各个时期的氧气瓶,而上方的墙面上则是几百张叠加在一起的照片。这些都是黄怒波多年登山经历的藏品,对他来说都格外珍贵。
和大多数地产商人的办公室不同,黄怒波的办公室分两层,当然这绝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只猴子和两只鹦鹉定居于此,不过这三位显然通情达理,并没有打扰我们的拍摄,反倒是几只猫咪会时常不经意地入画,丝毫没有顾忌。
黄怒波身材高大,以至于我在做前采的时候要略微调整视线,要知道,我也是身高一米七八的“伪大个”。黄怒波很期待这次对话,因为今天与他对话的是他多年的好友汪潮涌。就在我们进行前采的时候,汪潮涌出现在了录制现场,一件黑色的西装显得格外笔挺、别致。老友见面自然不必过多寒暄,落座后,对话开始。
怒波、潮涌,虽然怒波是改名而来,但这丝毫不影响对话汹涌澎湃的气氛。这次拍摄恰逢黄怒波计划重返珠峰之际,曾经攀登珠峰的经历,似乎也一下子浮现在黄怒波眼前,而生死一线间似乎是登山故事中最醒目的章节。
很多人质疑富人登山,说这是一件玩命又烧钱的运动,坦率地讲,我也不是特别理解,而黄怒波的回答却尤为简单——山在那里。
其实我们总是纠结一些关于金钱的事情,所以我们总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盛、情怀寡淡的年代里。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鲜有机会去体验8844米的高山和动辄上亿的帆船,但真正的富有,其实存于内心。
(优酷《老友记》导演: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