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20多年前,当徐小平知道俞敏洪是21岁上大学的时候,兴奋地给了俞敏洪一个热情的拥抱,因为徐小平上大学时已经22岁,他觉得俞敏洪上大学的年龄和他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至今日,徐小平还经常以此事开玩笑说:“我22岁上大学,老俞(俞敏洪)21岁上大学,我很开心,因为我是因为‘文革’,老俞不是。”
1956年,徐小平生于江苏泰兴,因为时代的原因,他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上大学。直到1979年高考恢复,已经在江苏泰州文工团做小提琴手的徐小平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
毕业后,徐小平到了北京大学工作,先是当教师,后来升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他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俞敏洪和王强。
五年后,徐小平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北大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搞学术我不喜欢,从政又不成功,我看不到再往前走的路,所以不要说中国梦,连中国路都没有。”
1987年,32岁的徐小平决定放弃工作出国留学。拎着两只皮箱,他奔赴美国。当时,他还写了首歌——《两只皮箱一个梦》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多年之后,在《老友记》的录制现场,他唱起这首歌仍然动情:岁月来去匆匆忙乱,青春已无再无短暂。山穷水尽疑无路,出国好像是阳关,两只皮箱一个梦,雄心壮志离家园,谁知留学的辛酸?……那时,徐小平的美国梦是先挣点小钱,过好日子,再拿到绿卡,在美国定居。
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很远,徐小平出国后举步维艰。辗转到了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但徐小平仍然寻不到梦,甚至根本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前途渺茫后路已断”,为了生活,徐小平在餐厅刷过盘子,在必胜客送过比萨,每天还为能拿到几块钱的小费而费心伤神。
1993年,察觉到中国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的徐小平,别妻抛子回国创业,结果事业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合作伙伴。惨败而归的徐小平只好又回到加拿大。
这一次回国,让徐小平清楚地看到中国崛起的潜力,他也开始期待能再有回国发展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年底,同样从北大辞职,但已经成功创立了“新东方”的俞敏洪来温哥华,看到失业在家的徐小平,便热情邀请他回国,共同推动新东方的发展。于是,1996年,40岁的徐小平再次从加拿大回国,加入了新东方,并建立了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
徐小平的英文能力、演讲素质,以及对出国留学形势的了解,在当时的出国热潮中派上了大用场,也为新东方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加入新东方也是徐小平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只是,这个转折点并不是他事业发展的终点。
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这也是徐小平加盟新东方的第十个年头,50岁的徐小平选择了退出,带着他在新东方积累的创业经验和财富,转身为天使投资人。并于五年后与红杉基金合作,成立真格基金。开启了他又一崭新的人生,也正因为这个新身份,徐小平和陈欧有了相识的机会。
相对于一路坎坷的徐小平,陈欧的人生可谓是顺风顺水。
1983年出生于四川的陈欧,从小就是个争强好胜的好学生。小学毕业以全市第一的成绩直接跳级读初二,在当地被誉为“天才少年”。 16岁(高二)那年,陈欧以全额奖学金,从四川德阳中学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
除了会读书外,陈欧还是个游戏高手,在中学时,他就开始打职业比赛,最多的时候赢过1000美元。进了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后,陈欧如鱼得水,经常参加游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获新加坡《魔兽争霸》第四名。不过,玩游戏并没有让陈欧过瘾,他开始自己研发新游戏。大学四年级时,陈欧仅靠着一台笔记本,创办了全球领先的在线游戏平台GGgame(新加坡游戏公司Garena前身)。此时的陈欧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
2007年,在父母的施压下,陈欧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在去美国之前,他遇到了徐小平。
当时,徐小平因成功投资了世纪佳缘、兰亭集势等公司在圈内声名鹊起。与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陈欧见徐小平是为了融资。
时隔五年,两个人对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徐小平回忆说:“第一次见到陈欧,是在2007年的春天,在上海。当时他创建了一个网站叫GGgame,想让我来投资。陈欧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才华横溢、精力旺盛的创业者,我说我一定投你,只不过他已经得到了斯坦福商学院的录取,他在是去斯坦福读书,还是留下来创业之间挣扎。 我还半开玩笑地邀请他到我投资的一部电影里做男主角。”
而陈欧则回忆说:“第一次见徐老师,他说,他想投部电影,让我去当男主角。我当时就崩溃了,我说,‘徐老师,我真不适合当演员。’这也是第一次见面让我觉得最出乎意料的事。其实我当时正在是留在新加坡创业还是去美国读书之间做选择。一方面是事业的顶峰期,另一方面是取得全世界最好的MBA学位的机会,我不知道怎样选择。徐老师叫我不要去读书,先去创业。”
第一次见面,徐小平就立刻决定给陈欧投资,50万美元占股10%,但条件是陈欧留在公司继续创业而不是去斯坦福读书。这个条件让陈欧非常为难。陈欧在新加坡创业,父母就认为他是“不务正业”,陈欧的父亲是地方政府官员,他更期待唯一的儿子能以学业为重,为此还曾专程到新加坡苦口婆心劝说陈欧继续学业。如果再放弃斯坦福的学习机会,无疑会深深伤害亲情。
但对陈欧“一见钟情”的徐小平,为了阻止其去美国读书也是煞费苦心,甚至邀请与陈欧同为四川人的郭去疾(兰亭集势创始人),一起动身前往德阳说服陈欧的父亲。
最终,徐小平的“政变”之行没有实施,因为陈欧自己也对斯坦福充满了向往,他决定放弃事业,先去读书。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作机会,也因此失之交臂。
与徐小平的国外窘境不同,陈欧在美国的校园生活十分地潇洒,卖掉创业公司GGgame的钱,不但足够支付他在斯坦福100多万美元的学费,以及保障他在美国生活得无忧,还让他帮父母买了一套房子。
斯坦福一直有鼓励创业的传统,这也让陈欧的创业梦想燃烧得更旺盛。两年之后,陈欧完成了MBA的学业。虽然父母想让他继续读博士,但这一次他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毕业后第三天,陈欧便回到了国内准备创业。
回国后不久,陈欧拨通了徐小平的电话,徐小平听到陈欧的声音非常兴奋,在还没有搞清楚陈欧到底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就答应投资。不久,便有了现在仅开办三年,营业额就达到10亿元人民币的“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是徐小平投资史上又一得意之作。而陈欧也因此迅速成了明星级的创业家。
虽然陈欧没有成为徐小平投资的电影中的男主角,却在徐小平的鼓励下,勇敢地为自己代言。
2012年2月,一则由“聚美优品”团队参演的励志视频在网络上推出,很快就蹿红网络。片中,帅气的陈欧那句“ 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嘲笑和质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激发了众多网友的创业梦,“陈欧体”也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次年5月,以徐小平第一稿编剧为基础,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在国内上映,该片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反响,同样也激励了一群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虽然徐小平一直说,电影最后只用了他写的十几个字,但新东方的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是理所当然地被观众想象成了三位男主角的原型。人们又开始探究徐小平与新东方,与俞敏洪、王强的过往。
其实,新东方上市后,离开新东方的徐小平很失意,甚至曾哭着问俞敏洪可不可以回归新东方。徐小平对新东方,对俞敏洪、王强的感情非常深厚。他曾在媒体上自述:“王强说,等我们得了老年痴呆症,在长城脚下相遇,互相盯着对方看,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是谁,但是总觉得和这两个人在一起做过什么事。这就是新东方三兄弟合作的最迷人的结局:在一起做过伟大的事。我的梦想是能够重振新东方。当年那个团队充满了互相敬佩、互相欣赏、互相臣服,但是又互相挑战的基因。王强说得很好,经不起思想的考验,就不是真正的友谊。”
陈欧对友情的理解也和徐小平一样,感性纠结着理性。
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刘辉都是为了追随陈欧而回国创业的。刘辉为此放弃了对战平台价值百万美金的期权,戴雨森放弃了还有三个月时间即可拿到的斯坦福大学学位。但是2013年聚美优品“301”事件爆发后,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陈欧痛下“杀手”开除了刘辉。
“当他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同事哭成一团,因为八九年的兄弟,竟是非常痛的结局。但是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我必须这么做,而且这意味着聚美到了开始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了。我希望再过三五年之后,当他真正地获得公司的成长利益时,他觉得陈欧做的是对的,这对他好,对大家都好。”
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追求企业家的成功,陈欧几乎把自己分裂成了三种不同的角色。一种是公众面前的名人,阳光、帅气、正能量,为自己代言;另一种是在工作中非常严厉,发起脾气来几乎要掀掉房顶,是一个令人咬牙的完美主义者,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犯错;而只有极少数生活中的朋友能看到他大男孩的一面,感受到他的幽默和风趣。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陈欧,都是他包装后的那一面,能被人看出端倪,说明他还不够成熟。而幽默风趣的徐小平已经很少能让人察觉他在刻意包装或者掩饰什么,有些东西也许真的是岁月赋予的魔力,没有历练,学是学不来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两个相互信任、相互欣赏,成为合作伙伴与忘年交。而我们也因此能看到,两个不同年代,但同样成功的创业者,在《老友记》中向我们娓娓道来:想创业,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青年创业白皮书
当眼光锐利的投资教父,遭遇狂热冲动的创业青年;当功成名就的财富新贵,撞上急于效仿的粉丝群体,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还是循循善诱、悉心指点?是什么让年轻人步履蹒跚?又是什么让投资者左右为难?历尽沧桑的风险投资人徐小平对话一帆风顺的创业者陈欧,以草根的视角解读高端话题,为青年人细说般若,为创业者指点迷津。
徐小平:有一天,一个男孩在一家宾馆找到我,他说,他曾到北京找了无数的人,等了我十几天,都没有找到我。后来在回苏州的路上,还把手跌断了。这次好不容易见到我,一定要跟我聊聊。我看他手上还有绷带,就答应和他聊聊,可是,我听他讲了两个小时以后,就完全否定了他的梦想,残酷地对他说:“你的悲剧从想创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他连APP、O2O是什么都不知道,却想做一个facebook。
陈欧:其实有无数个想融资的人给我发过私信,甚至有人冲进我办公室里直接跪下,说如果不介绍您给他,他就跳楼去死。吓得我也跪下了,劝了他半天。
徐小平:对于没有任何创业合理性的人,我有时真不知道怎么办。
陈欧: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创业之后的荣誉和财富,喜欢上市敲钟的那一刻,但是很多人并没想过怎样去一步步实现,甚至很多时候连创业最基础的东西也没准备好。北京有很多机会,但是机会未必属于你。
还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海归容易拿到钱?道理其实很简单,很多名校MBA毕业的学生,工作后就是十几万美元的年薪,对投资人来说,投十几万美元,买一个MBA毕业学生的三年青春是很划算的。
之前对我和您之间的关系也有误传,大部分人都以为,一个年轻人遇到您,喝杯茶,便融资成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和您是认识了好几年的朋友。您又不是慈善家,凭什么那么轻易给我钱?
我觉得融资最本质的是,钱不是要来的,也不是乞求来的,而是要能证明自己有资源和能力可以换来钱。
我们常说,好多事未必要死缠烂打,只要把自己变得优秀,就会有投资人去追着投。
徐小平:陈欧,你不能这样说下去,不然他们就会恨你,因为投资人追着投的那些人,是这个时代的绝对少数的精英中的精英。
说实话,我投的项目很多,但投到好的项目也不多。投得最好的两个项目中就有你这个。当时我们谈完了,我就给钱了,因为我是如此喜欢你这个项目,或者就是你这个人。谈完后,我还打电话给你说:“我还有一套房子你要不要用?”当时,我特别怕你不喜欢,结果你看了房子说太棒了。那个时候我才放松。
所以我觉得投资有的时候是投人。当你真心觉得这个人行的时候,不管他做什么,投就一定没错。你16岁留学,在校园里白手创业,后来又考取了斯坦福,这些经历都契合了我心中“精英”的形象。
我觉得,创业不是百米赛跑,创业是马拉松,你知道吧,就是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