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3357100000009

第9章 陈欧 徐小平(3)

陈欧:是的,我们对此很抱歉,确实是搞砸了。虽然做了预案,但是消费者的热情远超我们的想象,而且我们也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服务能力,没想到后果那么严重。

我觉得最悲剧的是当物流发不出货的时候,消费者又铺天盖地地投诉,打客服电话,也接不进去,聚美整个体系崩盘了。当时还有很多消费者给我发私信,但是我个人确实没有能力每天服务上万个消费者,我们的想法是在仓库里面用最快速度把货发出去。开始以为3天能发完,后来发现发7天也发不完,最后,自己都有些绝望,已经不是生产效率的问题,整个流程全down掉了,我们发货都发不出去了。

徐小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陈欧:比如说一家小店一天只能发1000单,让他发2000单也很容易,只要再找十个帮手就行了,但是对有规模的电商,比如说一天能发十几万单的,却让他能发到40万或者50万单,基本上是个不可跨越的挑战。

徐小平:创办聚美优品以来,你一直高调自信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出色的营销模式也为你赢得了80后创业偶像的声誉,但是“301”发生的时候,是不是你也难以招架?

陈欧:这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我只能自己劝自己说,没有企业能够常青,总会遇到问题,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奋斗的激情不破灭,不管被打成什么样,哪怕像马蜂窝一样,都要高调地自信地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其实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的梦想而活,我只要做自己,做好自己,真正地去往前冲。虽然最后不能保证结果是最好的,不能保证企业和陈欧永远辉煌下去,但我能保证我的行为是对的。

徐小平:你这样高调地一路走过来,人长得也帅,又是少年得志,有没有担心过,走得越高,往往摔得越重?

陈欧:经验关键不在于时间,而在于经验的质量。我在新加坡刚毕业一穷二白的时候,做了游戏平台。其实我在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做了,因为我是一个游戏玩家。我爸爸一直觉得我是不务正业。当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我爸爸气得要死,他飞到新加坡劝我不要创业。因为我爸爸的朋友总问他“你儿子发明搞出来了吗”,他们都觉得我不务正业。

当时我父亲苦口婆心地讲各种感情讲了一个星期,最后撂下断绝父子关系的狠话回了中国。我父亲觉得我太不懂事了。

徐小平:你父亲是不是在期待着你失败?

陈欧:对,期待我失败读书去。

徐小平:他觉得创业是一条邪路,他要你走正路,是吧?

陈欧:是的。但他决绝的身影并没有让我产生动摇,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三年之后,用斯坦福商学院的通知书与父亲冰释前嫌。那一年,我24岁,大学时代的创业成功已让我拥有了1000万的资产。也是在那一年,我在北京见到了您。

徐小平:我突然想到,你从美国回来后,给我打电话说:“徐老师我们做了转型,要做化妆品。”我当时大叫:“好啊好啊。”因为当时凡客的故事撩人心肺,我觉得自己怎么没有投到一个好的电子商务。我还记得你说:“真的吗?你真支持吗?几个爷们儿卖化妆品,是不是有点不decent?”你还记得那种心态吗?

陈欧:当时确实觉得,几个大老爷们儿做与女性相关的生意有点丢人,后来想一下,既然别人都做游戏去了,那我走一条不同的道路反而更有机会。

徐小平:你转型以后的第一笔收入是什么时候到的?

陈欧:第一笔收入其实挂上网了,第一天就发现有收入了,虽然不多,就几块钱。

徐小平:你还记得是哪天吗?

陈欧:2010年3月。所以3月是我们的生日,也是我们的悲剧日。“301”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风波,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得罪了消费者、伤害了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在我们这儿体验很好的话,就没有那么多负面,也没有那么多的投诉,我觉得这是企业成长历史上最深刻的一课,但是这一课也让企业变得成熟。

徐小平:我给你分享一个我们遇到的问题。2001年的2月份,美国ETS告新东方盗版,《华盛顿邮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然后全球轰动。我们当时表态是,新东方可以关门,但是中国学生的信用不可诋毁,中国学生的学习权利不可以损害,我们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表明自己的态度的。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2004年,新东方已经融资,准备上市的时候。有一个部门招生时说,房间有彩电、空调、热水器,结果学生来了发现住的地方差得不能再差。几千个学生暴动,学生家长指着我们鼻子骂“骗子”。当时我们采取的办法很简单:第一,不想学的人退学费,同时负责回去的机票;第二,想学的人,就近找星级宾馆,只要能找到的宾馆就把学生全部放进去,当时真是不惜一切代价。这一战,新东方亏了1000万,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商誉。

陈欧:对,所以“301”之后,为了保证不被影响,我每天砍掉将近上千万的销售,很多货品不卖了。只有销售量降下来了,才能保证不会有更多消费者体验被影响。

徐小平:即使这样,依然有许多因为“301”而对你失望的用户,你要怎么办?

陈欧:我只能说我们肯定会补偿大家,我们会针对“301”的用户做一次感恩专场。下一次做活动的话,我们也肯定会控制量,不会再来一次崩盘。

其实有的时候,人红是非多,自从出来为自己代言,网上便有关于我的各种传言,比如各种版本的女朋友,还有各种版本的男朋友,包括攻击我所有的简历造假。当然现在碎片化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所以没法阻止别人说什么样的话,但我在声明中说了一句话:创业者的名誉你是永远不能剥夺的,因为很多创业者就是为了名誉而奋斗的,绝对不能剥夺。

徐小平:那假如把陈欧现在的这个面纱掠掉,有没有一个更加真实的陈欧?

陈欧:很多同事说喜欢生活中的我,因为工作中的我太严肃、太严厉、很苛求,而生活中的话有些“二”,就是傻傻的、无忧无虑的感觉,那样的我更为真实。

编导手记

20年前的徐小平,会不会想到他今天的功成名就?10年前的陈欧,又会不会想到他今天的风生水起? 答案不言而喻,没人能预测未来。玛雅人也没有猜到2013,不是吗?

但是他们确实成功了,成为很多创业者的导师和偶像。在这期节目的筹备阶段,我对他们还没什么了解,甚至也不知道该去如何了解他们。坦白来讲,我是一个“菜鸟”编导。这是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期节目,刚拿到选题的心情就两个词——兴奋和忐忑,像极了姑娘即将出嫁时的心态。别问我是什么心态,我不是姑娘。

为了制定节目的主题,也为了填补我内心的无所适从,我去见了徐小平,在黑马大赛的一个徒步活动上。春寒料峭的3月,北京奥体公园,我就像个跟屁虫一样陪着年近花甲的徐老师走了10公里,记得刚出发时,我还对他说:“如果您走到一半走不动了,我就搀着您。”结果他倒好,一点不像个老人家,毫不费力地走下来不说,还和同队的创业者们手舞足蹈地聊了一路,两个多小时几乎没见他停过嘴。快到终点时,路边有一块写着他语录的展板,他还兴奋地冲过去拍照发微博。参加完活动,我兴奋地对制片人闫鹏描述:“徐老师太可爱了,像个老顽童。”

然而这样一位活泼随和的“老顽童”,内心却很细腻,也很重情义。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最初的剧本就出自徐小平之手。众所周知,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2006年选择分道扬镳,曾经的好兄弟因为商业上的分歧不得不各自“单飞”。

在录制节目之前,他讲了这样一段故事给我:“去年洪水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手上的新东方股票暴跌巨额数字,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给俞敏洪发短信,我说,敏洪,要我干什么,我24小时待命。有什么需要我的,做人体炸弹、暗杀,都行。”在谈论过程中,他用了“毫无疑问”“改变了我的人生”“惊天动地”和“功德圆满”来点评他和新东方创始人的友谊。面对这些极尽夸张的词汇,我却没有一点反感,因为我看到他眼睛中的真诚。后来我们把这段采访剪辑在特别节目《献给朋友的歌》中,以示对他们友情的尊重。

俞敏洪改变了徐小平的一生,而徐小平也改变了陈欧的一生。作为陈欧的投资人,徐小平在现场逼问陈欧是否售假,他说“在面对公众时,我总是坚持原则。我不会投资一个卖假货的公司,绝不会用自己的一世英名去赌。必须确信,才会支持”。这也是徐小平的另外一面,认真和严谨。

在80后企业家里,陈欧的知名度应该不输郭敬明。2012年年底的“为自己代言”红遍了整个网络。励志、拼搏、年轻有为、追求自我,这些名词让许多小伙伴的内心正能量漫溢。然而,成名是需要代价的,饱受争议的陈欧显然无力招架种种言论的风波,也活得很小心翼翼。没化妆之前不接受拍摄,拍摄过程中还要坐得板儿直。没办法,他被绑架到了偶像的神坛上。

陈欧无疑是幸运的,遇到徐小平这位良师益友。但是他也是有准备的,正如节目中说到的,投资人追着投的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节目一录就是三个小时,如果不是徐小平老师后面有安排,估计他们俩可以一直聊到深夜。这也正是我喜欢的《老友记》的感觉,两个老朋友,才能无话不谈。

(优酷《老友记》导演: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