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慈善与公益
3370300000010

第10章 让慈善公益事业深入人心(3)

(3)适度地夸张,精辟地警策

好的广告创意离不开精妙的比喻,更离不开适度而准确的夸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在直言相告国民“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后,接着不无夸张地警告人们:如果肆无忌惮的破坏水资源,我们最后看到的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画面上,一滴晶莹的泪水从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中滴落。让人闻言慑服,触目惊心,实在是警世箴言,点睛妙笔。

常看电视公益广告,总感到创意风格各异,各有各的妙处:有直言相告,启迪心智的;有妙语惊人,针砭时弊的;有措辞警策,发人深思的;还有画龙点睛,让人茅塞顿开的……总之,一条创意绝妙的电视公益广告,总会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充分体现其创意效果,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看创意好的公益广告是一种艺术享受。

公益广告事业,不仅仅是政府行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更多的企业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地参与,我国未来的公益广告事业定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网络公益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实世界对公益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公益活动,除了现实世界的多种公益中国、爱心满世界组织,各种各样的网络公益形式发展很快。现在网络已经让世界变平,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心得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过程中规避了繁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有效的公益行为。就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人们的爱心得到了展现。通过网络,让地球各个角落的人参与其中,实现了不仅仅物质的互换,更帮助“知识贫瘠”地区的人们获得来自各界的精神食粮,开拓眼界,启迪思维,点燃梦想。

网络公益,发源于网络,成长于网络。这种具有现代特质的方式,正倡导着最广泛的志愿精神和公益行动。网络已不可阻挡地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而网络公益的发展无疑将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绘入一抹亮丽温暖的色彩。

网络公益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以志愿的精神,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推动面向公众,具有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公民性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参与意识与技能。通过网络虚拟社区,公民可以锻炼、培养参与的热情、理性、宽容和合作技能。尤其是在公益性结社里,还能积累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

实际上,网络上各种慈善救助事件,比如重病救助、助学等,唤起了人们的善愿和行动,有助于培养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可贵的社会资本,传达给人们一个信息:大家是可以合作的,社会上好人还是很多的。这种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对公民社会、对社会团结与稳定都是有正面作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公益是值得鼓励、应该得到更充分发展的。

当前网络公益已起步,正在升温而走向正轨。从长远来看,网络公益的优势将随着社会公益制度的完善、大众公益理念的跟进以及网络媒体自身的权威影响力的巩固,逐步得到释放。“一呼百应”的网络公益或将成为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融入人们生活,激发全社会公益热情,展现企业公民精神,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充分说明当代青年不仅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而且并不缺乏公民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

目前我国的“网络公益”大都以成立网上社区公益联盟的形式存在,公益联盟可以为热心网络公益事业的网友提供广泛的平台,与广大网友携手推进公益事业。除此之外,一些世界学习室旗下公益网站的发起人还建议,应搭建一个纯粹的、开放的公益资讯平台,整合各种公益资源,力所能及地为各类公益组织的网络推广出一份力,并在公益中国爱心满世界有合适的人、有合适的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开展公益活动。

当然,目前网络团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织者经验匮乏、经费欠缺、参加人员流动性过大等,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渐加以解决和克服。在这方面,有关专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更充分地发挥引领作用,对青年网络团体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指导和规范,使之健康发展,成为培养青年的载体、建设和谐社会的助力。

博客公益成为很好的补充形式。近来“博客公益”的出现也成为了网络公益很好的补充形式。博客公益,简单说就是一种大众公益、平民公益。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超过3亿,而博客人数已经过亿。如果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一个公益宣传,超过一亿的博客,其产生的公益效应足以影响整个社会!

“其实公益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博爱的理念,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如果公益博客的点击率有名人博客那么高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将充满爱!现在一些公益爱心推广特辑,把不少著名公益组织的官方博客给‘打捞’了出来,以单独的页面进行集体的展示,形成了一片公益博客的天空,这样的形式非常好。”一位博友在如是表示。

众所周知,博客是一个承载个人心得和思想的空间,没有任何人强迫你放什么、不放什么。因此,博客是我们自己可以主导的工具,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支持自己认可的社会公益,发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网络公益或许是另一种新兴时尚,但它正引领着这种时尚潮流,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它依托互联网的互动性、无地域限制特点,以及网络在团结和凝聚个体参与公益活动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正逐步搭建起一个低门槛、透明化、方便快捷且高效互动的网络公益大平台,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由少数企业、团体或个人参与的慈善活动,变成了人人便于参与的社会公益全民运动。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8年,我国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金会的立法。该管理办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基金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这一年,共青团十二大通过了体制改革的决议,会议后成立了共青团中央事业开发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筹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基会成立后,做什么类型的公益项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资助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破土而出。

其实,“希望工程”的诞生是一个必然。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1989年初春,时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在办公室里畅想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大瑶山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在徐永光脑海中闪现,“希望工程”的灵感也跃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