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诚信与道德
3370500000022

第22章 诚信道德与人生幸福(2)

具体来说,道德与幸福可以因为幸福的内容、德性、痛苦、偶然性以及环境等因素而在一定条件下一致。二者冲突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直接冲突和间接冲突两种类型。道德与人的幸福之间存在的一致与冲突的两种关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为尽可能地使道德与人的幸福的一致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社会制度的优化,以及公民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而使公民获得以公正为核心和基础的德性等因素,是解决道德与幸福不一致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和机制,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人类必定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德福冲突这一古老的问题。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如果常常感到道德在约束着他,就说明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道德的作用远不止于给人约束,道德又是一个人真正幸福的源泉。当一个人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后,他内心的愉快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一切观感上的快乐,都有达到饱和的时候,正像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也会腻一样,如果天天吃山珍海味,说不定还会得肥胖病、高血脂或者消化不良。而且一切观感的享受都有伴之而来的副作用,开始时观感的快乐大于副作用,随着快感的滥用,副作用终于超过了正作用。此时的人不但没有快乐可以享受,反而堕入了痛苦之中。唯有德行给予人的愉快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你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你就越是远离了一切烦恼。

道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圣人云:“人无德,天灾人祸;地无德,万物凋落;天无道,地裂天崩,苍穹尽空。”

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世代传诵影响至今。“缺德”、“损德”、“积德”等,老人总是用这样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孙,我们哪个不是在这样的传统氛围下成长的?但不知从何时起,周围的人热衷于金钱,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谈论起道德,也是说那“德”值多少钱。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日渐冷漠,真是“人人相见如敌,事事都难如意”,有的人甚至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今,不能说我们的物质生活不丰富,可以说,只要有钱,可以尽情地享受、放纵自己,但这样就幸福吗?问过许多人,答案是否定的。仅仅能满足自己的一时欲望,却满足不了内心那份渴望宁静、祥和与爱的感受。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生活烦恼,面对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现代人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在心灵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何去何从?是金钱第一,还是诚信重要?是手段第一,还是道德重要?

有这样一样故事很有含义:

有一次,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一下。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的天性呢?”

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都要“蛰”你!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那个印度人未免有些傻,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然而当人人都因为别人的不义而放弃或降低道德的底线时,我们每个人从这个越来越没有诚信的社会环境里得到的回报将会是什么呢?

我们左右不了别人,但能够改变自己。如果一生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善良而改变了曾经交往过的十个人的话,那么那十个人又用自己的善行影响十个人,那么这个世界能不变得美好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把她变得更美好,只有信守心灵中的那份善良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光明,只要遵守道德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也许我们没有金钱,也许我们没有财产,也许我们没有学问,也许我们没有权势,但只要我们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精神财富——真诚、善良、宽容、尽职尽责,无论是谁,都能赢得人们的尊重,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幸福社会需要更多“道德储蓄”

“这是我送给女儿的‘道德储蓄罐’,她每做一件好事,我就往里塞一枚硬币,有12枚了。”一个母亲对她的朋友说道。进行道德储蓄,是提升个人道德的重要方式之一。宋代名相文彦博每做一件好事或错事,就分别放粒红豆或黑豆在罐子里,以此砥砺自己的品行。这位母亲用道德储蓄罐教育自己的女儿,其异曲同工之处,就是他们知晓道德需要自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

而社会的道德构建,需要个人的自律与参与。一边感叹“道德冷漠”,痛心于女童被碾无人施救、老人跌倒没人肯扶之类的“道德寒流”,一边却拒绝主动伸出援手,把营造道德善境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习惯沉湎于“道德怀旧”,念叨着往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温暖,却甘愿做一名看客,当道德的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时无所作为……长此以往,社会道德的构建将会成为纸上画饼。

只有人人参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道德的储蓄罐攒下一枚枚善行的硬币,道德空气才能越来越好。

道德储蓄的本质是激励。每做一件好事,就存一枚硬币,这是一种自我肯定与激励。社会道德的构建同样需要激励,必须旗帜鲜明地奖善惩恶,让好人不吃亏、好人有好报,让一个个“最美草根”得到社会的尊敬,获得应有的精神与物质褒奖,道德储蓄才能蔚然成风。相反,如果英雄流血又流泪、做了好事还得担心被反咬一口,社会的向善、从善之心就会越来越冷,道德储蓄也更会被漠视。构建机制,奖善惩恶,把好人有好报变成永恒的承诺,是营造向善之风的当务之急。

人是道德的参与者,也是道德的观察者。道德楷模、先进典型是公众观照社会道德的重要窗口,传播学有种观点认为,身份决定影响力,社会精英的道德言行有时比普通人有更大的示范效应,在道德的储蓄罐里,他们应该作出更大努力,存进更多“硬币”,助推公众道德信心的确立和自觉储蓄道德这一习惯的养成。

一个幸福的社会,不仅要有先进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每一个公民乃至整个社会重视道德建设,有意识地养成道德储蓄的习惯,社会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加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幸福社会,需要更多的“道德储蓄”。

诚实守信是个人成功的关键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离不开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高楼大厦的屹立,需要厚重坚硬的基石支撑;那么,我们人,又是靠什么来成就无比辉煌的事业呢?那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的品行和人格魅力的闪光点,也是赢得他人信赖和尊重最重要的条件,因此也是孕育、奠基并成就事业的基石。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为什么男孩放养的羊被狼吃了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三番五次地戏弄了人们的善良。其后果,往往是自取灭亡。

无论做一件大事或一件小事,诚信是人生存的道德底线,亦是人类几千年来的行为规则。如果没有诚信的约束,人与人之间就会缺乏基本的信任,然后就会怀疑一切,最后也就会影响彼此感情,彼此形同陌路。

有句古语说得好:“骗得一时,骗不了一世。”当一个人以贱卖诚信为代价,虽然获得了眼前利益,但终归不会长久。如果失去诚信,就会众叛亲离,遭到鄙视,所造成的恶果就是离失败的人生不远了。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可能都希望别人能够对自己诚实,对自己守信用,都不愿被人欺骗,因为在人的心里,都存在着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诚则灵”,这正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虽然,一个人的成功天赋、运气、机遇、智力等因素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有这些条件却没有诚信的品德,是不会成功的。

吴晶,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曾被评选为十佳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多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诺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