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情绪与健康
3370700000010

第10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2)

1.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

“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2.需求斗争奖赏与人类精神疾病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患者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这种消极麻木、浑浑噩噩的斗争方式同样违背了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因此,这种没有主导需求、没有动机兴趣的斗争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斗争。

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但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就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恶智),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却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

4.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轰然倒地,听天由命。试想,在远古,这种人要是遇到了虎、狼之类的猛兽,自然要一命呜呼,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

5.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

我们正面临怎样的心理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疑更加大了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每个人的切身问题。拒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有2亿人心理都有问题,那么中国人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

仅以1993官方的调查数据就可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了:

1.1993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中国有1600万重性精神病人,但实际上,保守估计,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患有心理疾病人数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有1.6亿。现在具体数字如何,还有待明年卫生部做实地的全国性调查。

2.今年举行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估计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3.费立鹏研究员报告,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6600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全国每年在综合医院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1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

3.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如此严重的心理危机,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现代年轻人最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精神被物质所奴役,无论是物质生活贫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里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2.爱动物胜过一切,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我国目前的宠物热多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3.出国所致精神问题,公干、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言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干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三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前途渺茫。这三个时期一般需要三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

4.药物依赖,有病自然要吃药,可现在有很多人无病也要吃药,听信广告乱吃补药,心里不开心,就吃抗抑郁药,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还有吸毒、酗酒……药物依赖者的特征是迷信药物,其依据与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生了病或觉得自己生了病,也总要拿点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药物依赖是药物滥用的结果,因此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吸烟和酗酒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分析学说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证。

我们需要健康心理学

什么是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主张运用心理学和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并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界的重视。它是在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形势下出现的。美国从节约医疗保健经费开支与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出发,率先开始了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

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讨论了心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强调心理学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外,还指出心理学应当研究有损人类健康或导致疾患的心理与社会行为因素,探讨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以及帮助人们学会应付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随后,成立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健康研究小组,并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了健康心理学分支,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8分支,并创办了《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杂志》。该分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提出了健康心理学的4项目标:第一,保持并促进健康水平;第二,预防并治疗疾病;第三,鉴别病因以及健康与疾病和相关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关联;第四,分析并改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政策。

由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连,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所以它在建立后的短短几年里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今在欧洲不仅已成立欧洲健康心理学会,比利时、德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也都建立了为数很多的国立健康心理学机构。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和联邦政府直接提供研究资金开展健康行为和健康教育的工作。在南美和北美各国已制定出公众健康法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制定出有关计划。

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任务是使心理学在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中发挥作用。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行为理论、程序学习、行为健康和条件反射的原理。它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对降低许多心身疾病,如对降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等起了重要作用。

在预防与心理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心血管疾病方面,健康心理学着重探讨行为模式引起冠心病的机制以及矫正的方法。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出了积极的预防心脏病的措施,例如,提供有关禁烟、戒酒、限制高盐与高脂饮食的咨询建议,提倡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增强体质的锻炼,主张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养成良好习惯,并强调个人对自己健康的责任心,培养自我保健等等。统计表明,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

实践表明,健康心理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并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造福人类的重要作用。在美国,通过健康心理学家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吸烟者的比率已明显下降,成人的吸烟率比20年前下降了1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吸烟致病致死的这一尖锐社会问题。

加强保持我们的健康心理

人有时感到心情不爽是正常的事。人生真的是压力重重。开始工作,身体出现问题了,或者家庭生活不如意啦,这些事是常有的。幸运的是,总是有方法要摆脱这些,重新找回那个正常、快乐的自己,让你感觉更好。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吃药。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改变心情,让你获得更多的能量和热情,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

动起来

改善心情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做些运动,中等强度的最适合。锻炼的好处是,它同时具有短期和长期的效果。锻炼是如此的有效果,因为它会释放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这些激素会使你感到更加开心和精力充沛。同时,从长期来看,经常规律运动的人,健康问题更少,更能够处理好压力。

打开你的感应器官

听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不管哪种类型,这是很好的改善心情的方法。音乐对改善心情有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关于大脑活动的研究表明:听音乐时,人脑的愉快中心会更加活跃。但是记住,如果你是抱着改善心情的目的去听的,那么我建议你选择轻音乐和积极向上的音乐,而不是忧郁的和伤感类型的。

和朋友待在一起

我们是社会动物,大部分人和好朋友和家里在一起的时候都感觉心情很好。同样,如果你想交新朋友,你应该做的最好的事之一就是参与一些你感兴趣的活动,比如上公共课,加入俱乐部,或者加入某个你信任的志愿者活动。有的时候当你做这些的时候,你会遇到有思想的人,一起共事的同时你会发现和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吃好

缺乏能量,心情不好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吃得不好。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检查你的饮食,高淀粉的食物能够帮助你迅速提高能量,但是接下来就是很长的无力期。相反,你的饮食中应该包括瘦肉蛋白,各种颜色的蔬菜(特别是绿色蔬菜)和水果。同时,当你吃碳水化合物的时候,确保是全麦的,分量也要注意,不能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