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我与沟通(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3370900000022

第22章 好人缘要善于交流沟通(4)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人固然要有理想,有目标,并为了理想和目标而孜孜不倦地追求,但是人应该注重为实现目标而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不应该过分注重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房前的草地上长了一棵小树,但没人知道它是一棵什么树,妈妈看着像枣树。农校的一位朋友来访,看了说是一棵李子树。

小树一天天长大。父亲从乡下来,说它不是李子树,而是棵樱桃树。深秋的一天,开发公司来这里丈量土地,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画线员要我们赶快移走核桃树,我纠正说那是一棵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那上面明明挂着一个核桃。”我顺着画线员指的方向看,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10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

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这棵树不因为人们的张冠李戴而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最后用果实来证明了自己。

穿了一身华丽的衣服,并不能证明你就是名门贵族;穿了一身褴褛的衣服,也不能说明你是个低贱之人。作为一个人,只有拿出自己真实的实力,让别人取得一致的认同,大家才会真正地认识你。

每个人都很重要

这个世界上谁最重要,我们常常可以排列出一个顺序来。其实,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准确。当你罗列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轻视了身边的小人物时,很可能,你的身边就会布满了陷阱。

有3个实习生到一家机关学习,办公室有位表情木讷的阿姨,是临时人员,她的打字速度很慢,而且经常出错。其中两位大学生经常嘲笑她。有时,两人会聚在一起发泄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而另一位来自农村,他做事总是默默的,不参与他们的任何讨论。

3个月后,有人告诉他们,那位阿姨是某局局长的夫人。那3位大学生就愣在那里。后来,那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分配到了这家机关,然后又成了某局局长的女婿,再后来,他就成了县里最年轻的局长。

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因为我们在前面提及过,人人生而平等,以貌取人除了暴露你的浅薄和无知,有时还会给你带来尴尬的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你应当记住:每个人对你都很重要,都是你的伙伴,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

有个人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在一天晚上公司加班时,隔壁酒店突然失火,火焰迅速蔓延至他的公司,把他困在了办公室。当时公司里其他加班的人都忙着逃命,没有一人顾及他。

就在这时,一个人冲进火海,奋不顾身将他救出,而这个人却是他都叫不出名字的门卫。清醒过来的他,拉着门卫的手千恩万谢。门卫却淡淡地说:老板,你可能不记得了,去年我老婆住院期间,我曾带小孩来上了一天班,小孩到处乱跑,刚好被你撞见。你正要发作,我儿子甜甜地叫了你一声“叔叔”,你居然转身从车子里拿出一个漂亮的音乐盒,递给了我儿子,然后对呆若木鸡的我说:“不要做任何解释,带他回去吧,我只给你这唯一的一次机会,看在你可爱的儿子的分上。”老板,你不知道,你那只漂亮的音乐盒是我儿子收到的最好的一件礼物,给我儿子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是呀,要不是这个老板友好的对待每一个人,那么在他生命危险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帮他了。

所以说,无论你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都不要对地位低于你们的人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要用冷漠高傲的眼光来看人,要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低处。只有这样,在危难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到别人的援助。多留意一下身边的人,是他们才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

换个角度做事情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哎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幽默是一项生活的技巧,也是一个人莫大的优点。很多时候,幽默能使人与人化干戈为玉帛,让本来很尴尬的事情轻松得以解决。所以,关键时候,不妨幽他一默。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请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做人要懂得取长补短,要想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要不断地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好人缘还需要懂得功成身退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是说,功业既成,就应当引身退去,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就像大自然中的花一样,结了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该隐退了。

范蠡在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后,与西施泛舟于江湖,可以说是功成身退的典范。有时候懂不懂得这个道理,获得的结果却会大相径庭。看看孙武和伍子胥。

吴王夫差继位后,虽能继承父业,争当霸主,但其生活极其奢侈、腐化。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在朝政上也逐渐变得独断专横、自以为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也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伯嚭收受了越国的巨额贿赂,充分利用受到夫差宠信的合法身份和手中掌握的权力,离间夫差和孙武、伍子胥等忠臣贤士的关系,结党营私,借刀杀人。

夫差的狂妄孤行,伯嚭的贪婪祸国,吴国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倾轧争斗,这一切孙武看得十分清楚。他机敏地觉察到吴王夫差在奸臣的诱惑下,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执行了极其错误的战略方针,已经不可救药,无法扭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愿重蹈叔父田穰苴的覆辙,著述兵法以教后人才是自己的选择。孙武在其兵法十三篇首篇《计》中就曾写道:“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现在该是急流勇退,辞去将军的官衔,归隐养老的时候了。

孙武向夫差正式提出了自己不愿为官、归隐养老的要求。夫差让伍子胥再三挽留孙武,但孙武此时已是去意已决,不可动摇。临别之时,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深谈。他暗地里劝好友伍子胥:“你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吗?自古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吴王夫差现在自恃强盛,四境无虞,以至奢侈无度,荒废朝政。如果我们功成名就还不懂得隐退,哪将来必定会有后患的。我并不是只想自保,也是想着保全自己的家小啊。”伍子胥听了以后,很不以为然。吴王夫差念孙武战功卓越,临别赠送了金帛数车。孙武沿路全部散发给了贫困百姓,以示其全心归隐。

孙武走后,伍子胥未听从孙武的劝告,在越国的问题上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夫差进谏。伍子胥的苦谏,夫差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厌恶反感,日久就疏远他,咒骂他。后来,夫差在伯嚭的挑拔下,借口伐齐前伍子胥偷偷地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怀有二心,是对自己不忠,于是派人送属镂之剑(属镂为剑名),赐伍子胥自刎。死后不予安葬,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伍子胥不听孙武忠告,只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同样不懂得功成身退的还有秦相李斯。他贵为秦相时,“持而盈”、“揣而锐”,可谓权极一时,但他却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的道理,最后以悲剧告终。在临刑之时,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他临死时的醒悟,渴望重新返璞归真,过平民生活,但已不可能了。

当然“功成身退”并不一定要引身而去,比如要到深山老林里去,比如雇一条船在太湖里漂啊漂,隐匿形迹。不是的,如果这样拘泥,这就是不能圆满解读这种智慧了。其实还有一种“功成身退”,即是有了大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摆老资格,不吃老本,不自我膨胀。这也是“功成身退”,你不张扬,更不嚣张、不飞扬跋扈,不作“老子天下第一”,人家当然尊重你,还记着你昔日的功劳。

同治三年,曾国藩指挥他的湘军攻克天京,历时十四年、势力遍布十八省、攻克城池六百余座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这也是曾国藩率领湘军出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此时,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声望如日中天。清政府对于镇压农民起义的功臣们进行了赏赐,曾国藩被赏加太子太保,赐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戴双眼花翎;曾国荃被赏加太子少保,赐封一等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然而曾国藩心里非常清楚,这一切只是表面上的荣耀,其实暗地里,他们所面临的是无数汹涌的“漩涡”,这些“漩涡”有的来自清廷内部的满汉矛盾,有的来自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因为朝廷担心他功高震主图谋不轨,有的则来自湘军集团内部的矛盾。曾国藩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更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所以就在他功名达到了鼎盛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功成身退。

首先,他向朝廷一再表明不居功,把打下南京的功劳全都归于皇帝和太后,而且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跟人提起过打南京的事情。接着,他劝弟弟解甲归田,那时候的曾国荃已经是浙江巡抚,但是曾国藩觉得形势并不乐观,背地里已经危机四伏,于是曾国荃就此回到湖南老家,专心的做农民。然后,曾国藩宣布裁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将湘军裁掉了九成。同时,他还撤掉了为湘军提供资助的税务局,让清廷彻底的放心。正是他地这一系列的举措,才使他在功成之后成功地身退,成为大清的“中兴之臣”,并得以安享晚年。

曾国藩是个聪明至极的人,他懂得在合适的时候罢手,而不是去追求更大的荣誉,既保住了自己已有的功劳,免除了朝廷的猜忌,又留下了忠臣的美名。“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至今仍是人们流传的一句佳话。

“功成身退”的现象不仅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这也是一种功成身退,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在美国,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的名字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钢铁公司通过白手起家建立成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获得优势,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古人云:“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真可谓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