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与风俗(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3371200000007

第7章 传统家庭礼仪(4)

在岳母面前夸妻子“言过其实”点也不要紧,岳母会认为这是开玩笑,但心里却愿意听,这总比当面指责她的女儿要好得多。世间的女婿们,你想获得岳父母的好感吗?请不要忘记,在岳父母面前夸妻子,这是岳父母与女婿相处和睦的第一个秘诀。

2.女婿的“贵”与“忌”

贵在嘴甜忌“多嘴”。评论女婿的依据,就是看女婿的嘴甜不甜。女婿嘴甜,意味着亲近,岳父母在外人面前也“有脸”;女婿的嘴懒,意味着“生分”,不仅别人骂你缺家教,岳父母脸上也无光。所以,嘴甜是一个好女婿的必备品质。

嘴甜,不等于“多嘴”。多嘴是女婿干涉岳父母的“家政”,这也是女婿的一大“忌”。对岳父母家的事情,女婿若多嘴,即使意见正确,也会认为这是乱了“体统”,是外人当家,心理上最反感。

贵在奉献忌索取。女婿要博得岳父母的爱,与妻子家的兄弟姐妹搞好关系,必须明确岳父母的开支,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女儿没有权力干涉。作为女婿更无权让妻子回娘家要钱、物等。

娘家的兄弟妯娌,最讨厌出阁的女儿回来索取东西,许多婆媳不和,家庭纠纷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做女婿的切记不要让妻子回娘家索取东西。

3.岳父母的“三忌”

一忌宠爱闺女。小俩口矛盾斗气,女儿没处诉说,不免向母亲倒倒苦水。精明的岳母会批评女儿,女儿在母亲这里没有得到好处,就会认真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若岳母是个糊涂人,女儿一哭诉,即感到揪心的痛,对女儿采取“宠”的态度,女儿则以为有后台,更加有恃无恐,小俩口矛盾将越来越大。

二忌过分“参政”,有人对自己的女儿总是不放心。特别是分家时,生怕女儿吃亏,往往给女儿出主意。出的主意好还可以,如果出的是“馊主意”,非挑起女婿家的矛盾不可。所以岳父母最好不要介入。

三忌指责女婿。小俩口一旦发生发矛盾,岳父母千万不要当女儿的面指责女婿。因为女婿与岳父母的关系,并非一种骨肉情,二者相对的基础是相互尊敬。

4.女婿要时刻将岳父母的恩德铭记在心。

岳父母花了半辈子心血把女儿抚养长大,刚刚长大,就给你作媳妇,这也是一种大恩大德,做女婿的应该铭记在心,加以报答,这是应该的。

女婿对岳父母尊敬、孝顺,妻子也会对公婆行孝道,和公婆和睦相处。一个不关心岳父母的人,妻子同公婆的关系一定好不了。

赡养父母,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义务。因而,妻子的义务,也就是女婿的义务。平时多到岳父母家去探望,遇到节日、生日,买点礼品前去祝贺,这都是女婿应尽的义务。人都有老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把岳父母请来家住几天,尽尽孝道,不但岳父母心里高兴,就连妻子也高兴,对于巩固和发展夫妻间的爱情,意义更大。

兄弟之间的礼仪

兄弟之间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关系,由于血缘关系,特别是一般兄弟之间都有长时期共同生活的历史,彼此间情感是很深的,所以我国历来都把兄弟之间的感情称为手足之情。但是为了一点小利,窝里斗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这样的事一般都发生在兄弟都结婚之后,家里有了媳妇了,兄弟之间的交往就无形中加上了一层膜,重要的事情不像过去那样,兄弟几个在一起一研究就可以定了。结婚后,兄弟之间的事情他们的妻子也要参与,甚至有些意见还会起决定性作用。兄弟都结婚后的交往,不但是兄弟之间的交往了,而且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交往了,由个人之间的交往变成家庭之间的交往,这里面就有质的变化,家庭之间的交往就比较复杂了,这里有兄弟间的手足情,也掺杂着各自的个人利益。兄弟之间本来只要一方谅解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让媳妇一参与,问题就复杂化了。因为媳妇往往只考虑自己丈夫、自己家庭不吃亏就可以。因此,兄弟之间只有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好结婚前后不同时期的交往关系,特别正确处理好各自家庭与兄弟之间的交往关系,才能永葆兄弟手足情。

妯娌相处的礼仪

妯娌关系是家庭中很难处理好的关系,一个家庭常常因妯娌之间的矛盾,闹得全家不得安宁,闹得兄弟之间伤感情,兄弟之间“窝里斗”。妯娌之间应当认清你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因为你们不是和这个家庭有血缘的关系,你们之间的感情绝没有兄弟姐妹之间那样深厚,兄弟姐妹之间有时也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母体上同血系的矛盾,比较好解决。妯娌之间发生矛盾就不同了,你们是不同血系的人,因丈夫的关系成为一个家庭的,你们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有时因讲话不慎都容易引出矛盾来。为搞好妯娌关系,有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不传话。家庭是个小社会,都存在各种矛盾,作为妯娌看见家庭的矛盾和问题本应积极地去化解,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谈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可是往往当面不说,背后瞎嘀咕,有时本来没有多大的事,经妯娌间一嘀咕,反而把问题闹大了,结果成了风波的导火线。

不拆台。女同志,特别妯娌之间嫉炉心很强,生怕别人比自己强,妯娌是家庭的新成员,她一进家门就想得到多方面关照,自己做事也总想让家里人知道,让家里人赞扬,说自己是个能干的好媳妇。妯娌们都是带着这样的心理组成一个家庭的,这就为和睦带来了障碍,因为都想自己好,自己压过别人。这样做事时就喜欢拆对方的台,使别人的好事办不成。

不计较小事。一个家庭琐事过多,也很难满足每个人的要求,特别是妯娌之间小事更多,如果整天为小事去斤斤计较,那么家庭的矛盾也就没完没了。爱计较小事的人就连吃饭时,你多吃一点,她少吃了也会打仗,在一些大问题上更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私心过重瞎猜忌而闹矛盾。

不给丈夫出难题。妯娌之间不和睦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一些事情弄得兄弟之间不团结。作为妯埋不要在丈夫面前搬弄是非,为妯埋之间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使丈夫难堪。

不要总想占便宜。妯娌之间要谦让,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要遇事总想自己,一有什么好事自己就往头里抢,总想多占点便宜,占上风,不吃亏。这样是搞不好妯娌之间关系的,只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互感化才能处理好妯娌间的关系。

凡事多商量。妯娌之间应当是遇事多商量,这种商量不是客气的商量,而是真心诚意地相互协商,这样做一可以表示相互尊重,二可以交流感情,三可以增进友谊,四可以统一认识便于合作。因为一个家的琐事乱如麻,一旦有什么情况,只有妯娌们同心协力,兄弟之间才能产生一种合力。

要有共辱感。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家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妯娌应在困难中鼎力相助,要知道患难中的友谊情最深,千万不要一方有困难,另一方不伸手,不出力相助,这是最伤妯娌之间感情的事。

(要多讲别人的好处。妯娌之间都想让家里人说自己好,说自己是个能干的好媳妇,谁也不愿听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因此,妯娌之间应多讲对方的长处、优点,这样时间一长双方自然会相互尊重,有什么不愉快的小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要宽容。妯娌之间要有宽厚之心,都是女同志,都有为自己的小天地做贡献的心理,都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难免相互间有碰撞的地方。不能一有相碰的地方就揪住不放、耿耿于怀,要大度一些,家庭琐事无真理,让三分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要常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一些矛盾,往往就是因为双方没见面而产生的一些误解,而且越积越深。妯娌之间更是如此,因为在大家庭里,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其中还有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难免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传到彼此的耳朵里都不要轻信,要诚恳交谈,把所谓的问题摊到桌面上相互交流意见,但要注意平等交谈,谁也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高,特别是在那些当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人的妯娌之间更是如此。

姑嫂之间交往的礼仪

“姑嫂,姑嫂,见面就吵”。这是人们对姑嫂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法,但是也不尽然,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小姑子和嫂子关系处得很好的典型。但是一般来说小姑子和嫂子的关系是家庭矛盾的“热点”,许多矛盾容易从此产生。小姑子和嫂子同是女性,都具有女性的特点,却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嫂子没有进门时,小姑子在家可以说了算,有什么要求和想法,父母都能答应,就是平时与哥哥闹点意见,父母也要站在小姑子这一边,有时还要帮助说几句话。可是一旦嫂子进了门,父母就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护着她了。小姑子和嫂子如果闹点什么毛病,父母要考虑嫂子是外姓人,轻易不能批评嫂子,只能批评小姑子。这样,就容易在小姑子的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特别是父母或哥哥多给嫂子点什么东西时,小姑子就总觉得不舒服,总要在别的什么问题上找茬发泄一下。当嫂子的总有点心不实,总觉得自己是外姓人,总愿意拿在家当姑娘时与现在相比,在家当姑娘时可以随便一些,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可是结婚后就不自由了,置办一件东西要事先考虑周到一些才行,否则小姑子就有嫉妒心,就容易产生矛盾。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说女人在一起事就是多,无风三尺浪,更何况生活在两个不同家庭的女人,又要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呢?

对亲属、朋友的礼仪

夫妻任何一方的亲戚朋友来时,都要以礼相待,热情待客。

富裕的亲戚来了,一般比较受欢迎,礼也周到;对待穷亲戚怎样,就看你知礼不知礼了。比如,丈夫或妻子的亲戚从农村来了,有的妻子或丈夫表现颇冷淡,瞧不起,吝钱如命,根本不懂“有来无往非礼也”的道理,客人走时,带来的东西全留下,却不知买点东西给人家“压包”。

其实,对待所有的亲戚,不管是妻的,还是夫的,不论是贫的,还是富的,都应一视同仁,过年过节,红白喜事,亲戚来了,要一样热情地对待。让座、敬茶、入席吃饭,首先应让年龄大、辈份高的,然后一一顺序而让。

朋友有很多种,不同的朋友来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一般朋友。夫妻一方的朋友来家时,要热情相待,丈夫的朋友来后,丈夫要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妻子;同样,妻子的朋友来了,妻子也要向朋友引见丈夫。如果爱人不在家,他的朋友来访,也要热情款待,让朋友在家稍候,和他们攀谈,不要冷落客人,如果爱人暂时不能回来,要向他们说明原因,请他们留下姓名地址及有何事情,等爱人回来办理。

2.爱人的旧恋人。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位不速之客,夫妻中某一方的旧恋人突然因事来拜访了,是冷淡、讥讽、挖苦还是以信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爱人呢?正确的态度是以礼相待来者,不凭空怀疑自己的爱人,你要理解和尊重配偶在婚前的经历,这样就容易促使爱人忘却旧情,获得爱人对你的感激、敬佩和热烈的爱,假若爱人真有旧情萌发的现象,也不要改变态度,和自己的爱人讲清道理,摆明利害,加以开导和劝说,必要时可找其亲友和组织加以干涉,切不可感情用事,施之以暴,授之以柄,把事情弄坏。

夫妻一起去走亲访友时,在亲朋家说话要口径一致,要么妇唱夫随,要么夫唱妇随。有不一致的意见时,不要当着亲朋面争吵。也不要把家里的矛盾或不愉快带到亲朋家。

邻里之间的礼仪

社会的信息化,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公寓和其他住宅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可能会给邻里关系带来新的因素,却并不意味着邻里关系的淡化。与此相反,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改变家庭缺乏多代之间抚慰的状况,尤其需要加强邻里关系,强化邻里之间从物质到文化的互相合作。

每个家庭的生活情态,都是一幅个性鲜明的民俗图。这些家庭组成的互助、互谅、互让的邻里关系环境,能够形成一种松散和可以提高家庭功能效益的有机整体,使各自的家庭在发挥特有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生存的智慧,表现集体生存的优势。这个道理在中国古代就被人们广泛认识到了。

《南史·吕僧珍传》里有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宋季雅从南康太守任上卸职回到京城,在辅国将军吕僧珍家旁边,购买了一栋住宅。吕僧珍问他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说花了一千一百万。吕僧珍说太贵了,宋季雅却说不贵,说他这是用一百万来买房子,用一千万来买吕僧珍这个好邻居的。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古代是很重视选择好邻居的。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守好邻,学好邻”。人们对邻居的选择,其实质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孟轲是战国时著名的教育家。他小时家靠近墓地,玩耍时常做些墓地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说:“这不是我用来居住教育孩子的地方。”就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旁边,从此,孟轲玩耍时又常做些炫耀拍卖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用来居住教育孩子的地方。”又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以后,孟轲玩耍时就常做些讲礼貌谦让待人的事。孟母说:“这才是我儿子住的地方。”就决定在此定居。孟轲长大以后,学习六艺,终于成为了大学问家。孟母这种选择生活环境的做法,很受人们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