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3373100000025

第25章 青史留名(9)

齐奥尔科夫斯基每天起得很早,去学校上课以前,他在家还要工作两三个小时。下课后,他一分钟也不在学校里呆,急忙回到住所研究自己的飞行器。夜深了,县城沉浸在死一般寂静中,惟独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房间亮光闪闪,不时传出他的咳嗽声。在闪烁的烛光下,他披件旧大衣,坐在椅子上,右手不停地写着什么。其实他正在总结前一段时间与风作斗争的经验。瓦琳卡隔着门缝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暗暗想:他既能当木匠、当钳工、当铁匠,又能写诗作文章,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瓦琳卡总是关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并深深地爱上了他。姑娘爱他谦虚、正直、勤奋、好学,爱他专心研究科学。耳朵聋当然是个缺点,眼睛近视也不好,但这些在瓦琳卡眼里是微不足道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也倾心瓦琳卡,却老也找不到机会表示。

相爱的心总是相通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使他们互诉衷肠,并商定两天以后去教堂结婚。

巴洛夫斯克县城的教堂都在城外,最近的那个离城也有四五千米。这天早晨,天刚亮,两个人就动身去教堂了。他们决定7点以前履行完结婚的一切手续,新郎8点以前还要赶到学校上课呢。结婚仪式一完,小俩口就跑了——瓦琳卡回了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到学校去了。放学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看时间还早,在回家路上,绕道到沃洛比尼科夫家搬运上个月买好的一部旧车床。他雇了一辆马车,把车床拉回家来。

齐奥尔科夫斯基一走进院里,发现岳父苏格罗夫正陪着证婚的神甫和七八位客人在房里喝酒。他在房门口站了一会儿,看样子“宴会”一时还散不了,只好推门进去对客人们说:“尊敬的来宾们,请大家不要见怪,我要把车床从这儿搬过去,请各位让开一条路,不要弄脏了你们的衣服。”客人们吃惊地刚刚站起身,齐奥尔科夫斯基接着说:“时间也不早了,请各位回家去吧,谁没有喝够酒,可以带一些回家,慢慢喝。”

客人们对他这种无礼的行为感到气愤,但也不好说什么。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一个个噘着嘴,拂袖而去。出门以后,他们纷纷议论说:“瓦琳卡这孩子真可怜,嫁给了一个疯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接二连三的挫折

齐奥尔科夫斯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有时孩子哭着要一块黑面包吃,瓦琳卡都拿不出来。为了让丈夫研制飞行器,瓦琳卡把家里能够当卖的东西都当卖光了。她常常坐在屋角里流泪。每当见到这种情景,齐奥尔科夫斯基总是亲切地安慰她:“忍耐一些,等我把金属飞行器研究成功了,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既经济又方便可靠的飞船来,那时咱们的生活会好的。”

18岁那年,他就想设计一个金属飞行器。12年过去了,他只得出三个结论:一是飞行器的外壳一定要像轮船那样坚固,像鸟儿那样轻巧;二是它的外壳要有一定的伸缩性,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三是它的外壳应该是金属的。制造金属外壳的飞行器不简单呀!齐奥尔科夫斯基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反复设计、计算、实验,终于搞出了点眉目。

他写了《气球原理》一书,里边有80个公式,150幅插图。设计草图挂满了墙,制作的模型摆满了屋子,但能充上气飞行的只有一个。他回忆这段生活时说:“这两年,除了在学校上课以外,我几乎没有和别人说过话。看来人不说话也能生活。”望着自己两年的心血,齐奥尔科夫斯基多想把它介绍给社会,以求得资助呀!

机会终于来了。1887年春天,齐奥尔科夫斯基得到自然科学爱好者协会的允许,可以就飞行器研究状况办一次讲座,但首先要通过一名权威的考核。接到消息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立即动身去了莫斯科。一下火车,他就直奔考核专家斯托列托夫教授家。

教授打量着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随后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冯特的因果关系学说,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守恒定律,黑格尔和莱布尼茨的学说,气体动力学原理……这突然袭击式的“考试”,不但没有吓倒齐奥尔科夫斯基,反而驱走了他初来时的不安心情,他讲话声愈来愈高,好像不是在回答提问,而是在演讲。他从来没有遇见过能跟他谈论这么广泛、这么深奥科学知识的人,好不容易碰上了这个机会,他怎么能放过呢!

“考试”完了,斯托列托夫教授站起来说:“好极了!我没想到,你这位居住在穷乡僻壤里的青年人能精通这么多科学理论,明天请介绍你的飞行器吧!”

第二天在综合技术博物院礼堂,第一个做报告的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的整个报告几乎全是实验结果、公式和数据。报告结束时,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鼓掌。大会主席礼节性地和他握手表示祝贺。齐奥尔科夫斯基闷闷不乐地回到了住所。

可就在这天晚上,斯托列托夫教授派人送来了一封便信,信上写道:“亲爱的朋友,我祝贺你!尽管在你今天的报告结束时鼓掌的人寥寥无几,这也难怪,因为你的报告太枯燥,同时你大胆的设想和科学上的独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然而我认为你的每句话都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你的飞行器一定会制作出来的,它将是我们俄罗斯科学的骄傲!我要尽全力帮助你实现这个宏大的理想。我决定以我个人名义向皇家技术协会航空部推荐你的报告。我想,他们会拨出钱来资助你的。你要马上返回巴洛夫斯克,把所有的资料,还有你做的模型寄往彼得堡,一天也不要耽误,越快越好!”

齐奥尔科夫斯基连夜乘火车赶往巴洛夫斯克,可是不幸的灾难发生了,邻居家发生火灾,殃及到周围几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家也被大火吞没。他用10多年积累起来的图纸、数据,及模型全部被大火烧毁。

火灾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病倒了,而且病了很长时间。病情稍稍好些,他就不顾医生的劝告,撑着虚弱的身体又开始工作了。全家人既要吃穿,又要买工具、材料,可是钱从哪儿来呢?压缩生活开支,这是惟一可行的办法。菜不吃了,黑面包也只允许吃八成饱。穿的好办:一件衣服大人穿完小孩穿。

齐奥尔科夫斯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困难,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又整整研究了3年,总算把飞行器的详细设计图和模型搞出来了,连同手稿一起寄给了斯托列托夫教授,由他将飞行器设计方案呈送皇家技术协会航空部。

一两个月过去了,他的设计方案如石沉大海。在绝望中,他看到彼得堡一家报纸上登的一条消息:昨天在皇家技术协会航空部会议上,彼得洛夫上校就齐奥尔科夫斯基先生提出的制造金属飞行器设计方案作了长篇报告,与会者对报告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齐奥尔科夫斯基喜出望外,激动得热泪盈眶。全家人像过节一样愉快地度过了两天,第三天上午,邮递员送来一封信:皇家技术协会否定了他的论文。尽管有许多学者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进行辩护,终因大权掌握在不学无术、对科学技术一窍不通的一伙人的手中,给人类造福的一项重大科学发明被否决了。

锲而不舍

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齐奥尔科夫斯基气馁。1895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征服星际空间的具体主张,他发表了人造卫星的图样,提出人造卫星星际航行的中途“基地”,以及再从这个“基地”向月球和其他星球发射火箭的主张。这个主张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钦佩。

这个勇敢的幻想家,决心通过实践,征服地球引力,使人类变成宇宙的主人。

1895年,他写了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奇异的地球和天空》。1898年,他又写了《用火箭推进飞行器探索宇宙》的论文。但是,这篇论文拖延5年以后,才于1903年发表在俄国《科学评论》杂志上。

这篇论文第一次阐述了火箭飞行和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说明了液体火箭的构造,认为可以用液氧和煤油作燃料,提出了质量比(起飞质量和燃料消耗完以后的质量的比值)概念,推导出计算火箭飞行最大速度的公式。它从科学原理上论证了太空旅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首先提出了用火箭探索宇宙空间的思想,并作出了深刻的论证。他所提出的著名的火箭速度公式,被人们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这尽管是设想,但他有把握地说:“星球和星球之间的旅行是可能实现的。”因此,他曾自称为“宇宙公民”。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而又不知多少万次的计算,他知道了,要摆脱地球引力,火箭必须具有每秒11.2千米的速度,才可以沿抛物线轨道飞离地球,进入茫茫的星际空间。可是,当时他所设计的火箭速度没超过每秒2.5千米。他坚信:今天不可能,明天就必然会变成可能。

齐奥尔科夫斯基继续顽强地对火箭进行着研究。到1929年,他终于提出了用多级火箭取得高速,使火箭飞离地球的理论。齐奥尔科夫斯基把他的星际航行站有趣地称为“地球外的火箭码头”。当星际航路经过码头时,可以在这个码头上加燃料和食物,然后再飞身向遥远的星际空间。他还为卫星设计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图画,上面有大街、住宅、温室、燃料库、综合科研站等。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啊!

“宇宙公民”

齐奥尔科夫斯基不知疲倦地发表了一系列的科学论文。如1883年的《自由空间》,1892年的《可操纵的金属气球》,1903年的《用火箭推进飞行器探索宇宙》等等。

然而,沙皇政府对他的这些伟大科学成就并不感兴趣,只有一些科学家给这个中学教师以最高的评价和鼓励。

伟大的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把齐奥尔科夫斯基从孤独困苦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他得到了苏维埃政权的特别重视,从而才有可能发挥他的聪明和才智。

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制成了一只不锈钢的飞船模型。这只飞船长15米,最大直径是7.2米,体积达1000立方米。接着,他又在中央流体动力研究所中制造了一批喷射推动机。同时,他又发表了许多著作,如《宇宙火箭列车》、《钢质飞船》、《喷射推进飞机》、《星际航空》等。

他75岁寿辰的那天,前苏联科学院为他举行了祝寿大会,庆祝他在航空科学上的成就。

1935年,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与世长辞了,终年78岁。科学家们继承了他航行星际的大业,终于制造出了高速度的喷气式飞机、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这一切神话般的创造,对这位长眠在九泉之下的“宇宙公民”,该是多大的安慰啊!

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

18世纪中叶,瑞典的斯维登堡、英国的赖特、德国的康德和朗伯提出,我们所见的银河和恒星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并提出在这个巨大的天体系统之外,在浩瀚的宇宙中还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天体系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用天文观测证实了前一点,并将这个巨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但在银河系之外是否存在别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的问题,在威廉·赫歇尔之后约一个多世纪中始终没有解决。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哈勃才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对河外星系进行了形态分类,发现了河外星系退行速度与它离我们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哈勃定律,探讨了河外星系的空间分布……这些成果开创了人们对星系世界的研究,因此他被誉为“星系天文学之父”。

早年生涯

哈勃的全名叫埃德温·鲍威尔·哈勃,1889年11月20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马什菲尔德。哈勃的祖先在17世纪从英国移居美国,他的父亲约翰·鲍威尔·哈勃是一名律师,母亲婚前叫维琴尼亚·李·詹姆斯。哈勃在肯塔基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涯,后来在芝加哥上高级中学,在校时学习和体育运动两方面都很出色。高中毕业后他获得了一项奖学金进入芝加哥大学,1910年毕业于该校天文系,获理学士学位。他还是该校有名的拳击运动员,一位体育运动教练想训练他同当时世界冠军杰克·约翰逊进行拳击,培养他成为一代拳王,但他却在1910年作为罗兹奖学金获得者来到英国牛津女王学院攻读法学,1912年修完所有法学课程,获文学士学位。1913年哈勃回到美国,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开了一家法律事务所,但翌年便放弃了这个职位来到芝加哥大学叶凯士天文台,成为弗罗斯特的助手和研究生。1917年他完成了“暗弱星云的照相研究”的学位论文而获博士学位。

美国最有声望的天文学家海尔早年曾与哈勃有一段师生情。哈勃刚跨入芝加哥大学校门时,海尔虽已就任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但却未完全脱离芝加哥大学和所属的叶凯士天文台,他培养了年青的哈勃对天文学的兴趣。十多年过去了,海尔得知哈勃重返芝加哥大学并出色地完成了天文学博士论文,认为后者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以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的身份邀请后者去该台工作。当时该台1.52米的反射望远镜已投入观测,举世无双的口径2.54米的胡克望远镜也即将建成。哈勃认为威尔逊山的工作条件极佳,但当时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征入伍。他打电报给海尔说,一旦他复员便接受海尔的邀请去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此后哈勃随美国远征军到法国服役,在军中晋升到陆军少校军衔。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日之后,他又随美国占领军留驻德国,直到1919年10月才返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