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李叔同讲禅
3375400000007

第7章 圆满自我,丰满人生(3)

“打工女皇”吴士宏年少时脑子聪明,胆子大,爱运动,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不幸的是,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剥夺了她原本计划好的一切。整整4年,三次报病危,她始终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与孤寂的折磨。这场使她身心倍受折磨的“病”,让她恍如隔世。4年后,她终于从病中得到了解放。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从那时开始,吴士宏萌发了自己的野心:要做一个成大事的人。

考大学还有机会,但不属于她,她没有钱、没时间。4年时间用在生病上,就算考上大学,没有工资还得自负生活费,太离谱了。她决定选择一条“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吴士宏来说,自学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是因为别无选择。她有一个目标:把病中的耗费的4年挣回来。她选了科目最少的英文专业。书,可以借一部分,要买的只有许国璋4册;要省钱,可以听收音机。从此,她开始搏命,用自己的不顾一切的努力去拼搏。吴士宏的英文都是从头学的,花一年半拿下了大专,吴士宏感觉最深的两个字“真苦”!她每天挤出10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自考文凭考下来了,她最得意的是“赚”回了点时间。

学业完成后的她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机缘——到了IBM。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常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

吴士宏是一个善于“成长”的人。她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超越,再学习、再实践、再超越。刚进IBM时,吴士宏几乎不会什么,连打字都是从头学起,她拼命努力学习一切相关的东西。她开始做销售的时候,感觉到专业知识是第一大障碍,“培训毕业只是个模子,要把客户的具体要求套进去再做出方案来,没那么容易!”在这过程中,她给自己定下了要“领先半步”的目标。“不把自己累到极点就觉得不够努力,对不住自己”。她在办公室里晕倒过,吐过血,犯过心绞痛。还专门在抽屉里备着闹钟,一个星期总有几次熬到凌晨两三点。就这样,在付出了辛苦和心血之后,她终于发展了第一个大客户中远:中远的运输公司业务是IBM主机,外轮代理全部是IBM小型机系列。

1994年,吴士宏去了IBM华南公司,她在那里带起了一支队伍,一起成长,一起做出了辉煌的业绩。吴士宏又一次经历了蜕变升华:“我学会了做经理,克服了偏执,懂得了大度,能凝聚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优秀人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经理人;完成了从用‘命’做事,到学会思考;从不知前路的迷惘,到有理想的升华。我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超越别人,我想超越自我。”

人皆有懒惰之心,不管是谁,只要长时间身处安逸的环境里,就会逐渐产生懈怠的心理,倘若不能及时醒悟,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必将丧失斗志,沉沦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人们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等你发现比别人已经落后一大截的时候,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在平时,我们就不能松懈,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学习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大师禅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嗜好是一切众生都有的,它就是牵引我们六道轮回的原因;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必须要将自己一切的嗜好统统舍弃、放下,往生净土才不会有障碍。”

我们能从这句话悟出什么呢?弘一法师告诉我们,幽溪大师的话强调的是人进行修为时马虎不得,应该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当中的时候,就要专心致志地为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如果三心二意,就很可能是一事无成。

春秋战国时期,下棋成为非常流行的运动。人们纷纷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棋手,干是,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出人头地,都去拜师访友学习棋艺。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两个亲兄弟。他们和很多人一样,也有着同样的志向,而且他们都有学习棋艺的天分,在小村子已经算得上是高手了。

一天,这两个兄弟来到了集市上,忽然听到有人提到奕秋。他俩顿时来了兴致,赶紧跑过去看个究竟。奕秋是那时全国的顶尖高手,他技艺高超,无人能敌,找他拜师学艺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很多人都因为没有天分被奕秋拒之门外。

兄弟二人来到人群里,仔细听了个明白。原来,这里今天有个下棋的擂台,凡是胜出的人就可以有机会成为奕秋的弟子,跟着奕秋学习棋艺。兄弟二人听到这里,手开始痒痒了,心里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上台打擂。“

几个回合下来,兄弟二人战胜了所有前来打擂的人。终于,兄弟二人对决的时候到了。这时,一位老者走了出来,对兄弟二人说:“你们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不用再战了。”从此,兄弟二人天天摆棋谱,听奕秋讲课。

相比之下,老大沉稳老实,喜欢钻研;老二聪颖活泼,接受能力强。一开始,老大根本不是老二的对手,常常被弟弟杀得一败涂地。渐渐地,老二开始有些心不在焉,该摆的棋谱被丢在了一边,就连听老师讲课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时候上课,老二会溜到窗边,看到外面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就考虑着怎么样能把它们射下来。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新一年的擂台赛开始了。这一次,老二还是得意洋洋,因为他以前一直都是胜利者,每次都能战胜哥哥,心想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但是没有想到,等到二人上了擂台,摆开棋盘没有多久,老二就败下阵来,老大最终以绝对优势战胜了老二。

比赛之后,奕秋又开始筛选徒弟了。这一次,他只选择了兄弟二人中的老大。结果,老大成了奕秋棋艺的传人,而老二在不久之后就默默无闻了。

那个三心二意学棋的弟弟,是不如哥哥聪明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教之道,贵以专”,一个人不管天分有多高、悟性有多强,不管是否从事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事情,都应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否则,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便会一事无成。

虚度光阴就是荒废生命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柴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谛闲大师禅语

“世上最值得珍惜的是时间,最容易浪费的也是时间。很多人对于时间的珍贵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因此,对于时间,不能够浪费。所以,人生在世,切不可虚度光阴。”

弘一法师非常珍惜时间。他的朋友欧阳予倩对此很有体会。有一次,弘一法师和他相约八点钟见面。可是,两个人离得较远,恰逢那天是假日,赶电车困难,时间就耽误了一些。等到欧阳予倩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约会地点时,弘一法师却对他说:“我和你约的是八点钟,可是你已经迟到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和你谈了,对不起。我们改天再约吧。”

欧阳予倩不禁愣住了,没有办法,他知道弘一法师时间观念很强,只好回头走了。

有人认为这真是小题大做,何必如此较真呢?其实,弘一法师正是因为对时间如此地珍惜,才会取得以后的成就。那些对时间不重视的人,经常会因为时间不够,许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而造成终生的遗憾,这就是没有珍惜时间带来的严重后果。

弘一法师告诫我们,人要想获得成功,将来有所成就,就必须紧紧抓住时间的尾巴,不要让时间溜走,不虚度每一寸的光阴,刻苦勤奋,这样生命就不会荒废。

古今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惜时如命之人。

司马光6岁那年,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并常常给他讲一些少年有为的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勉励他以此为榜样,珍惜时间、刻苦读书。家住寿州安丰时,当地有一个姓丁的青年,十分勤奋好学,学问和文章在全县闻名。父亲司马池便以这个青年的事迹教育司马光,并对他说:“他日得如丁君矣!”学有榜样,又得到父亲的指点,司马光果然倍加努力。他读书跟父亲一样,不仅仅只是背熟,还要弄懂意思。所以,往往同伴们背会了书去游玩,他却独自放下帷幔,苦苦思考,直到把文意弄懂并把书背得烂熟为止。

为了不浪费光阴,抓紧时间读书。司马光自己设计用木头做成了一个圆形枕,取名“警枕”,夜里睡觉便把它枕在头下。木头是圆的,床铺又是硬板,晚上睡觉只要一动弹,“警枕”便会滚落在地,他随即惊醒,披衣起床,挑灯夜读,不至于一觉睡到大天亮了。

这样刻苦学习到15岁,司马光“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而且他学的知识很扎实,以致“终身不忘”。司马光始终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不管是在马上,或是在官轿中,抑或在夜不能寐的时候,他都抓紧点滴时间来读书思考问题。

正是司马光少年时代的苦读奠定了坚实的经史、文学基础,才使他能手著不朽的巨著《资治通鉴》;也正是他童年便养成了正直、诚实、质朴、仁厚的品格,所以才能入朝为相,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韶华易逝,要想将来有一番成就,就要抓紧时间,发愤图强,不要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喟叹。

李叔同也曾写过这样一首词——《悲秋》,用来劝谏人们要珍惜时间:风乍起,黄叶飘,镜里朱颜,愁边白发,日夕疏林抄。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珍惜时间的意识。君不见,夜晚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牌桌上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这些人正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想有作为的人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

向别人学习,才能让自己更完善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奚刻当矫之以浑厚。——陈榕门禅语

“轻佻应以稳重矫正,浮躁应以踏实矫正,偏狭应以宽宏矫正,急躁应以和缓矫正,刚强暴戾应以温柔矫正,浅露应以沉潜矫正,刻薄应以浑厚矫正。”

“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积极向别人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弘一法师借此这样告诫我们。

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弘一法师,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巳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非常谦虚,总感到自己还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总想着向别人学习。一代宗师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岂能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