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下断言,轻易地对你的伴侣、孩子或雇员说他很笨,缺少天分,那你就等于堵塞了他进取的路。而如果你用相反的方法,宽容地鼓励他,使事情看起来很容易做到,让他知道,你对他做这件事的能力有信心,他的才能还没有发挥出来,这样他就会练习到黎明,以求自我超越。
楼维尔·汤姆斯是个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他能给人勇气与信心,使人充满自信。有一次,戴尔与汤姆斯夫妇一起度周末,汤姆斯先生请他参加他们的桥牌友谊赛。桥牌对他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游戏,他一点都不了解它的规则。
楼维尔说:“戴尔,为什么不试试呢?除了需要一些记忆与判断的能力外,它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你曾经对人类记忆的组织有过深入的研究,所以打桥牌一定难不倒你。”
当戴尔还想拒绝时,汤姆斯先生已经把他拉到桥牌桌边,他发现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桥牌比赛,完全是因为他给了我信心,使我觉得打桥牌不是件难事,才加入这个游戏的。若不是他,可能至今都不会打牌。
说起打桥牌,就不得不提一提赫伯逊先生。凡是打桥牌的地方,没有不知道赫伯逊这名字的,因为他著的关于打桥牌的书,已经被翻译成12种语言,并卖出了100多万册。但他却表示,如果不是一位年轻妇人肯定地告诉他,他有这方面的天才,他永远不会以这种游戏作为他的职业。
他在1922年来到美国时,想得到一个教授哲学或社会学的职位,但他没有得到。后来他试着卖煤,但也失败了。以后他又试着卖咖啡,又失败了。
那时,他从未想到教别人打桥牌。他不仅牌技很差,并且很固执。他总是向别人提各种问题,并且每次玩牌过后,还要扯一大堆别的事。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后来,他遇见一位美貌的桥牌教师——约瑟芬·狄伦,并对她产生了爱情,和她结了婚。她曾留意到他每次都小心地分析他的牌,于是她对他说,他是桥牌桌上尚未崭露头角的天才。赫伯逊告诉我,正是那种鼓励,也只有那种鼓励,才使他成为桥牌专家。
因此,如果你想在不招致对方怨恨与不满的情形下,改变他,指正他,那么,用鼓励的方式,使他(她)有信心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用赞扬代替斥责
帕特·巴洛是马戏团演员,他最拿手的节目是让狗与小马表演。他一生都跟马戏团和杂耍团到处旅行。当帕特训练狗时,当他发觉狗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帕特就会拍它,夸奖它,还给它肉吃,并逗它一阵子。
这并不是他的独创。千百年来,驯兽师都是用同样的方法。
假若我们试图改变别人时,用嘉许代替斥责,用鼓励代替谩骂。赞美别人,哪怕是最小的进步,这样肯定会激励人们不断的进步。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茜·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知道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回顾生命,能够找出许多改变了自身前途的嘉许之言。当然,你也能在你的生命中,找出同样的东西。历史全是由这些夸赞的真正魅力来做令人心动的注脚。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波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位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泄了他的气。他说:“你不能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你的声音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但是他妈妈——一位穷苦的农妇——用手搂着他并称赞他说,她知道他能唱,而且唱得非常好。她节省下每一分钱,好让他去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后来他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名气的歌剧演唱家。
在19世纪的初期,伦敦有位年轻人想当一名作家。他好象什么事都不顺利。在他还在中学读书时,父亲因无法偿还债务而锒铛入狱,因此这位年轻人时常得忍受饥饿之苦。最后,他找到一个工作,在一个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油底的标签,晚上在一间阴森肮脏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他们两个人是从伦敦的贫民窟来的。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所以,为了免遭他人笑话,他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
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他没有灰心,他把写成的稿子又一篇一篇地寄出去,终于有一篇被人接受了。虽然他一先令都没拿到,可有一位编辑夸奖了他,承认了他的价值。他的心情太激动了,那一夜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逛,眼泪模糊了他的双眼。
因为一个故事的付梓,他所获得的嘉许,改变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这些夸奖,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工厂做工。你也许听说过这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还有一个男孩,在一家干货店工作。早晨5点钟他就得起床,打扫店面。那真是单调又辛苦的工作,他也非常讨厌这份工作。两年后,他无法忍耐了,有一天起床后,还没吃早餐,就跋涉了15里的路,去投奔他做管家的母亲。
他向母亲倾诉了自己的遭遇,他说假如他继续做那份工作,将会毁了他。后来,他写了一封悲惨的长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心已死,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长给了他一些安慰,并说他确实很聪明,应该得到好一点的事,于是请他当一名老师。
这位老校长几句免费的称赞改变了这位年青人的一生,也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位男孩陆续地写了无数本畅销书,并且赚了好几百万。他的名字叫韦尔斯。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史金纳的基本观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实,当批评减少而鼓励和夸奖增多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不良心理及做坏事的念头则会萎缩。
北卡罗来纳州洛杉矶的约翰·林杰波夫,就是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他的孩子的。在许多个家庭里,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最常见形式是吼叫。这些家庭的例子显示,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变坏了。
林杰波夫先生决定用吼叫之外的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情形。他报告说:“我们决定以称赞孩子来代替挑剔孩子的过失。这很不容易做到。当我们看到他们做的是负面的事情时,要找些事情来称赞,真的是很难。我们想办法去找他们值得赞美的事情,这样做之后,他们以前所做的那些令人不高兴的事真的就不再发生了。接着,他们一些别的缺点也都消失了,他们开始照着我们的赞许去做。果然,他们乖得竟出乎意料,连我们都不敢相信。当然,它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但总是比以前要好得多了。现在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地纠正他们。孩子们做对的事情要比做错的多得多。这些全都是赞美的功劳,即便赞美他最细微的进步,也比斥责他的过失要好得多。”
在工作上对待员工也是如此。凯斯·罗伯在加利福尼亚州木林山的公司就使用了这一原则。他的印刷厂接的东西,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但印刷员是位新人,还不太适应他的工作。他的监督很不高兴,想解雇他。
当罗伯先生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亲自到印刷厂,跟这位年轻人谈了谈。他告诉他,对他刚接的工作,他非常满意,并且告诉他,这是他在公司里所看到最好的成品之一。他还指出好在哪里及那位年轻人对公司的重要性。
这怎么可能不影响那位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呢?几天之后,情况大大改观。他告诉他的同僚,罗伯先生非常欣赏他的成品。从那天开始,他就成为一位忠诚细心的工人了。
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而且会不计一切去得到它。但也并非是对阿谀逢迎之言都照单全收。
本书所叙的做人原则,只有真心诚意才会有用。这样不是拥护满腹的诡计,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改变人方面,假如我们愿意激励一个人来了解他所拥有的内在宝藏,那我们所能做的就不只是改变人了,而是重新塑造他。
这并不是耸人危听!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告诉我们:“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但往往习惯性的未能运用它。”
在威廉·詹姆斯所说未能运用的能力之中,有一种你必定没有发挥出来,那就是赞美别人、鼓励别人,激励人们发挥潜能的能力。
能力会在批评下干枯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因此,赞美最细小的进步,面且是赞扬每一次的进步。记住:要诚恳地认同和慷慨地赞美。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美国最著名的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小姐在为欧文·杨写传记的时候,他访问了跟杨先生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了3年的一个人。
这人宣称,在他们共处的那段时间内,他从未听见过欧文·杨向任何人下过一次直接命令。他总是建议,而不是命令。例如,欧文·杨从来不说“你去做这个”,或“你去做那个”,或是“不要做这个”,或“不要做那个”。他总是说,“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经常说,“你认为这封信如何?”他在检查某位助手所写的信时,他总是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效果会比较好一点。”他总是给人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从不告诉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用这种平和、亲近的方法,既能使人们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自以为自己很重要。这样他们就愿意和你合作,而不是反抗你。
在纠正错误时,哪怕你是师长、长辈,粗鲁的态度也会引起不良的反应和持久的愤怒。唐·撒塔瑞是宾西法尼亚州威明市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有一个学生因非法停车而堵住了一个学院的入口。他便不问青红皂白地冲进教室,以一种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是谁的车堵住了车道?”当车主回答时,他吼道:“你马上给我开走,否则我就把它绑上铁链拖走。”
学生乱停车,显然不对。但从那天之后,不仅这位学生对那位导师的举止感到反感,全班的学生也都对他侧目而视,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
其实,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比如,他友善一点地问:“车道上的车是谁的?”或建议说,“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会很乐意地把它开走,而且老师和他的同学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隔阂。
建议甚或征求意见的方法用于生意上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依安·麦克当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经理。有一天,他接了一单大生意,但他相信他没有办法赶上出货期。工作已在工厂排定,而这张订单所需求的完成时间,短得使他无法确定是否去接这张订单。
他并没有催促工人加速工作来赶这张订单,他只召集了大家,向他们说明这个情形,并对他们说,假如能准时赶出这张订单,对他们和公司的意义会有多大。
“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完成这张订单?”
“有没有人有别的办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这张订单?”
“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的分配,来帮助整个情况?”
员工们各抒已见,并一直要求他接下这张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来得到这张订单,并且如期出货。
用“建议”而不是“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因此,在改变他人时,为避免引起憎恨,请发问,而不是直接下命令。
给予他人同情与谅解
也许你想获得一句魔吕咒一般的话,以阻止争执,除去不良的感觉,创造良好意志,并能使他人注意倾听?
下面这段话就有这个功能:“我一点也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我的想法也会跟你的一样。”
这段毫无特色但百分之百为他人着想的话,会使脾气最坏的老顽固软化下来。但请记住,你说这话时,要万分真诚,因为如果你真的是那个人,当然你的感觉就会完全和他一样。
以亚尔·卡朋为例。假设你拥有亚尔·卡朋的躯体、性情和思想,又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具备他生活的经验,那么,你就会和他完全一样——也会得到他那种下场。因为,就是这些事情——也只有这些事情——使他变成他那种面目。
例如,你不是响尾蛇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的父母并不是响尾蛇。你不去亲吻一只牛,也不认为蛇是神圣的,唯一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出生在印度家庭里。
你现在的一切,原因并不全在于你——记住,那个令你觉得厌烦、心地狭窄、不可理喻的人,他那副可怜的样子,原因也并不全在于他。为那个可怜的家伙祈祷吧!可怜他,同情他,安慰他。对待这种情况,你不妨默诵约翰·戈福看见一个喝醉的乞丐蹒跚地走在街道上时所说的这句话:“若非上帝的恩典,我可能也沦落成那个样子。”
明天你所遇见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给他们同情吧,他们将会爱你。
《小妇人》的作者露易莎·梅·艾尔科特是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特写下她那本不朽的著作的。但是,卡耐基有一次在电台发表演讲时,竟不假思索地说出他曾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特去凭吊她的故居。如果他只提到新罕布什尔一次,可能还会得到谅解。但是,那一天他竟然鬼迷心窍地一连说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