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3378900000012

第12章 成都市人口发展态势分析(2)

如果按照7耀15岁为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龄人口测算,预测期内成都市的学龄人口规模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3.90万人下降到2030年的60.14万人,只是在2013年以后,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到2030年,年均减少人数1.08万人。随着中小学学龄人口的减少,为教育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为适时实施农村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减轻了压力,为逐步走向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大学教育的中高层次教育提供了可能。

(六)人口抚养比变动态势

抚养比是测量人口负担程度的常用指标,一般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其中总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5耀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中需要抚养的0耀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儿童少年抚养比是指每15耀64岁人口中需要抚养的0耀14岁人口;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5耀64岁人口中需要抚养的65岁及以上人口。

预测期内,成都市总抚养比呈波动增加趋势,在2014年以前,成都市总抚养比变动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在28.15%,是未来人口负担最轻的一段时期,而后,人口抚养比以较快速度攀升至2023年的40.02%,此后至2027年为一个短暂的平稳期,其后,人口总抚养比继续增长至2030年的49.68%。

从儿童少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动趋势来看,成都市人口总抚养比的增长,人口负担程度的不断加重,主要来源于老年人口的增加。从整体趋势看,儿童少年人口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抚养比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特别是2018—2024年,老年人口抚养比由21.4%上升到28.07%。

三、成都市流动人口状况分析

成都作为我国西部有吸引力的特大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成都市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规模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流出人口规模由2005年的32.93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119.48万人,年均增加3.46万人;流入人口规模增长幅度小于流出人口的增长,其规模由2005年的45.85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70.37万人,年均增加0.98万人;在2008年以前,成都市流入人口规模大于流出人口;2008年以后,流出人口规模则开始大于流入人口规模,且这一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

四、成都市未来人口发展特征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可能较早出现负增长

成都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很低水平,在低、中、高三个预测方案中,成都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未来均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的上升,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应是生育率水平的不断下降。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成都市总和生育率仅为0.9,即使我们在考虑未来生育政策的调整和正处生育旺盛期的流动人口的不断加入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乐观地预测未来成都市总和生育率将会逐渐回升到1.2。但综合考虑这几种因素,生育率的上调主要取决于那些有生育意愿的人口群体,而这部分群体规模有多大,仍值得探讨。

一方面,由于未来生育群体主要由独生子女构成,沉重的双亲赡养负担(特别是医疗费负担),再加上当前社会高消费的倾向(如买房压力)和抚养子女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对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夫妇势必逐渐弱化,故我们预测成都市未来生育率的回升幅度不会太大。

另一方面,在成都这样一个特大城市,集聚了相当多的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型女性;这一群体事业心强,结婚晚,另有一部分甚至选择独身,故生育意愿相对较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都市的生育水平。

因此,在预测期内,成都市人口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不仅需要调整生育政策,更有赖于吸引大量外来流入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从而对自然增长形成的人口结构作部分修正。为此,城市非农产业的扩展和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所带动的城市化发展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如医疗、教育、户籍制度改革等)将是未来成都市调整人口结构的必然选择。

(二)成都市已进入老龄社会,且未来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多

到2007年,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0%,达到122.28万人,从而完成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进入老龄社会。

成都市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07年超过10%,呈继续增长态势,历10年时间,在2017年超过15%,达到185.91万人;此后仅需7年时间,在2024年时就超过20%,达到了242.9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早在21世纪初即突破100万人大关,2019年突破200万人大关,2030年将突破300万人大关,达到302.18万人。

成都市人口老龄化还呈现了高龄化的趋势,8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长更快,其在2010年将比2000年增长93.68%,到2020年将比2010年增长63.75%,到2030年将比2020年增长62.42%。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有人主张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孩生育。但根据人口再生产的规律,虽然调整生育政策可以使老年抚养比降低,但却会因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提高,而使得总抚养比攀升速度加快。因此,在有限的观察期内,试图以放开生育来解决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社会负担问题是难见成效的。当然,这种政策的实施对解决长远的人口结构问题是有利的。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继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倡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继续发挥,合理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养老机构的建立,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相关制度。

(三)学龄人口结构变动将对调配教育资源提出挑战

在未来至2030年,由于出生人口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2006年以后,学龄前儿童规模始终保持在20万人左右;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减少幅度最大,将由2005年的70.22万人减少至2030年的38.57万人;初中在校生规模将由2005年的38.86万人,减少至2030年的21.57万人;高中、中专适龄青年(16耀18岁)人口规模在预测期内,呈波动减少趋势,将由2004年的峰值50.00万人,减至2019年的29.94万人,此后,这一年龄段群体人数趋于稳定,一直保持在30万人左右;大学适龄青年(19耀22岁)人口数量在预测期内,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在“十一五”期间,却呈增加趋势,由2006年的64.31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67.30万人,然后又减至2010年的61.12万人,此后,这一年龄段群体数量逐年递减至2023年,此后保持平稳,一直保持在41万人左右。

各个学龄阶段人口规模的变动将对成都市教育资源配置提出挑战,特别是小学在校生规模的急速减少,对此,教育的相关部门须未雨绸缪,做好未来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的规划,使之达到合理与优化。

(四)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管理必须加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成都市作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特大城市,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们预测得到的结果也显示,未来成都市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规模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流出人口规模由2005年的32.93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119.48万人;流入人口规模增长幅度小于流出人口的增长,其规模由2005年的45.85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70.37万人。

成都市人口的机械增长远大于自然增长,且主要受迁入人口的影响。从长远看,成都市未来的人口规模大小,将主要取决于迁入人口的调控。

庞大的流动人口规模对成都市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流入人口的不断涌入,使成都市这样一个人口低自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城市人口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使人口老化和社会负担减缓;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群体的生育、就业、生活、子女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对今后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口流动问题,特别要充分重视城市社区在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