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3379700000212

第212章 疑惑的外甥(4)

朋友接过来一看,这东西形状像喇叭,但不像普通的喇叭那么简单,它前面装有小灯泡,侧面装着一只像是望远镜的东西。“这算什么?”朋友不解地问。

“这是我发明的专门驱赶野兽的喇叭。”博士兴致勃勃地解释说,“望远镜用来识别目标,野兽一旦进入它的镜头范围,它就会自动发出令驱赶物害怕或厌恶的声音,因为上面装有灯泡,所以晚上也能使用。”

“真有那么大威力?”朋友表示怀疑。

博士也不答话,正好看到院子里有只小猫,就举起喇叭,瞄准小猫吹起,吹出的是一阵狗吠声,小猫立刻逃之夭夭。

博士得意极了,继续介绍说:“看到了吗?如果是老鼠,吹出的就是猫叫声;如果是鸟类,吹出的就是老鹰拍翅俯冲的声音。”

朋友听得目瞪口呆:“这么说,这次探险没有什么让你们感到害怕的罗?”

“是的!”博士答道,“不过回来以后倒是碰到过一件怕人的事。那天晚上,我半夜醒来,突然发现床前站着一个小偷,正在摸我床边椅背上衣服口袋里的钱,把我吓了一大跳,幸亏那天喇叭就放在床头柜上,我一把抓过来就朝他吹起来,他立刻就仓皇逃走了。”

试问,喇叭里吹出的是什么声音呢?

谜底:朋友问博士:“喇叭发出什么声音呢?猫叫?狗叫?”

博士微微一笑:“不,是警车的鸣笛声。”

“真的?”朋友惊叹不已,“看起来,这喇嘛真是一只怪喇叭,奇妙无比。”

聪明厂长渡难关

提起新产品江涛牌墨水一擦净,凡使用过的人都觉得好。它效果神奇,使用方便,能节约时间和纸张。广大中小学生亲切地称它为“钢笔橡皮”、“错别字的杀手”。

1991年5月,宝鸡市家具厂获得本市小学生韩江涛发明了墨水一擦净的信息,便立即派人联系生产。他们认为该产品的潜在市场很大,全国的中小学生如果人手一瓶,加上机关办公使用,销售前景十分广阔。经过一番努力,在区经委支持下,首批试制品于7月问世,并立即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一时间,咨询信函和客户纷纷而至。

天有不测风云,宣传试销刚起步,麻烦也接踵而来。首先是工商局严禁该产品的生产,并没收了试制品;紧接着是公安局找上门来,也反对生产一擦净,理由是这东西给坏人提供作案工具。不久上级转来了公安部批转下来的群众来信,认为一擦净是作案工具,不宜生产。这无疑是对一擦净判了死刑。

人们原先的热情和喜悦,好像被泼了一瓢冷水,厂长龙治德更是坐卧不宁。试制品在学校试用,深受中小学生欢迎,而且厂里已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如就此停产,损失太重。可是工商和公安部门也不是没有道理,坏人的确有利用一擦净作案的可能。然而龙厂长总觉得事情不能这么简单去认识。一天,他在家切菜走了神,菜刀一滑,手上削掉了一层皮,顿时鲜血淋漓。家里人见了都很心痛,他却不住地叫“好、好”。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厂长叫好的原因吗?

谜底:厂长龙治德从此受到启发,当即提笔给公安部和工商局写信,说:“菜刀是生活必备品,麻绳用途广泛,但坏人经常用菜刀和麻绳作案,难道我们能因此而禁止生产菜刀和麻绳么?何况我们的一擦净对炭素墨水并不起作用,怎么能不让生产呢?”这一论点还真使有关部门我法反驳。终于江涛牌墨水一擦净,被批准生产了。

聪明的杰奎琳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伯瑙德夫人身边有两个儿女,十四岁的雅克和十三岁的杰奎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行列中。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会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很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总是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起那支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

情况是危急的。伯瑶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这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他说。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培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米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他十分镇静,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女儿杰奎琳想了一个办法,终于躲过了这场危机。

试问,她想的什么办法呢?

谜底: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

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

“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奇妙的乐曲

据说慈律太后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对历史掌故、动物植物,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

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来到养心殿外,忽听里面传来阵阵乐曲声,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原来太后有一个习惯,在娱乐时间,概不见人。但李鸿章凭着自己的资格与身份以及和太后的特殊关系还是走了进去。

到了殿内,他先给太后叩了头,然后站在一旁,装模作样地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太后问:“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原来这太后最喜欢的就是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太后说道:“这是一支西洋乐曲。”善于拍马的李鸿章又大加吹捧:“老佛爷真是独具慧眼,这支仙曲妙乐,爽心悦耳,堪称天下一绝。”这些话,句句说在太后的心里,听了十分高兴。

有一天,一位法国公使有事面谒太后,太后便用这支西洋乐曲当作欢迎曲,来招待法国公使。不料那法国公使听到乐曲,立正站立,还恭恭敬敬地向太后行了一个大礼。太后一见洋人拜倒在脚下,以为这是一支魔曲,从此更加得意忘形。

过了几天,又有一位英国公使去见太后,太后又故技重演。照样命乐队奏了一曲。谁知这英国公使听了,先怒目而视,继而拍案而起,最后一阵嘀咕,径直回去了,这不由得使太后惊慌失措。

试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谜底:后来,太后派李鸿章去问清原因,才知道这乐曲是当时法国的国歌。怪不得法国人听了肃然起敬,英国人听了勃然大怒。从此以后,慈禧太后再不敢卖弄自己的聪明了。

神秘的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