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上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3382400000020

第20章 宫中小太监

马文和少年时期,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刚刚推翻了元朝统治,正在四处清除元朝残余势力,建立各级明朝政权。明军未打到边远地区时,马文和和他的家族过着平静的日子。他们所在的地区被原有的政权统治着。当朱元璋把元朝统治者赶出北京,在北方取得了军事胜利后,就开始向西南边疆用兵。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遣的军队攻入云南。元朝的残余武装很快就被明军扫平。马文和的家人在战火中遭了殃,父亲和祖父惨死,全家人失散,少年马文和做了明军的俘虏。

明政权刚刚建立,皇宫和新封的王室都缺少服侍皇帝、皇后和王公贵族的太监。各部将领为了讨好皇帝和王爷,在兴兵讨伐的同时,暗中搜罗漂亮的少年送进皇宫当太监。

明军攻入昆阳后,一名下级军官在逃难的人群中发现了马文和。他一眼就看出这孩子不同于其他人,眼睛有神,身材匀称,面色白晰,即使在难民群中,也能看出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这个军官就把马文和抓住,送给了进军云南的将领傅友德。

10岁的马文和同其他几名被抓来的孩子一起被关在一间大房子里。有一个老军人天天带领他们进行简单训练;还有一个有文化的人教给他们读书、识字。在少年俘虏中,马文和不仅长得最漂亮,而且文化程度最高,既能读书,又能写字,还有一般孩子所没有的冷静、沉稳。

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和训练,孩子们脸上有了光泽,说话、走路都有了精神,有几个还表现出了聪明机灵劲儿。当初捉获他们的那个军官经常来看一看,每次看过之后,都表示出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多数孩子变得活泼天真起来,有饭吃,有衣穿,还有人教给读书识字,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能遇到这等好事,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而聪明的马文和却多了一份警觉。正当孩子们变得欢快起来的时候,那个把他们抓来的军官突然带着一群士兵,来到孩子们面前。他命令士兵把孩子们的手逐个捆起来,又用一条长长的绳子把他们串起来,然后,把他们带出院子。走了整整一天,来到一处大宅院,由一个老管家模样的人领了进去。这就是颍川侯傅友德的临时府第。马文和他们这些小俘虏被关进一个仓库里,手上的绳子被解开了,仍然由士兵看押。几天后,马文和在睡梦中被人强行净身。

与马文和一起被“净身”的孩子,有的因感染不久就死去了。马文和熬过来了,忍受了几个月的疼痛,伤口渐渐愈合。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傅友德府内的总管就把几个孩子招集到一起,告诉他们,侯爷看得起他们,把他们留在府里当差,要他们好好听话,老实干活儿,不准外出。他们受过宫刑,已经是皇家的人了,跑到哪里都能被捉到,如果逃跑被捉回来,就要砍头。马文和与他的同伴,就这样当了傅友德府内的奴隶。

在傅友德府的安排下,马文和一面当奴隶,一面接受文化教育和宫廷礼仪训练。他是个好学的孩子。虽然他还不知道把他捉来的人,让他学习这些东西干什么,可是,他对知识有兴趣,学起来也特别认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马文和就掌握了宫廷中的简单礼仪。在文化学习中,他更是大有长进。

马文和在傅友德府上当了一年多童仆,接受了几个月的礼仪训练。

傅友德训练这些孩子,原本是想送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可是,政权稳固之后,朱元璋就很少接见下层军官了。傅友德虽然已被封侯,但他也很难见到朱元璋。他的谋臣建议他去巴结朱元璋的儿子们。朱元璋已经把儿子都封了王,王爷府上是可以用太监的。朱元璋有24个儿子,除了两个夭折外,其余的都已被封王。经过比较,他们觉得燕王朱棣利用价值更大些,于是,决定把马文和等孩子们送到燕京(今北京),进贡给燕王朱棣。就这样,马文和12岁那年被从云南送到北方的燕京,进了燕王府,当了朱棣宫中的小太监。

在燕王府,太监也分成三六九等,级别最高的是王爷身边的太监,最低等的是倒马桶、掏厕所和扫院子的太监。马文和刚到燕王府,被分派去干下等活儿。一个名门望族的孩子,本应该是受着父母的关照,被仆人侍候,可是,他却沦为身体受到残害的奴隶。一般孩子是很难转过这个弯来的。然而,马文和却没有沉沦。他似乎明白,除了老老实实当奴隶,积极适应环境之外,已经没有别的出路了。于是,从进燕王府的那一天起,他就认真干活,留心学习,反应敏捷。他当了一年多下等太监,王府总管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专门听候自己的差遣。他在总管身边干了一阵子之后,总管发现,马文和不仅人聪明勤快,而且有文化,写一手好字。在太监中,这是多么难得的人才。总管竟然慢慢喜欢上了马文和。他也是太监,没有儿子,于是,就把马文和当成亲生儿子看待。他曾对马文和说,如果在没被阉割之前就认识马文和,一定不会让他沦落到这一步的。为了让马文和将来在太监中成为最有本事的人,老总管着意安排他干一些能够接近燕王的差事。老总管还常对马文和说,没有事的时候多看点书。马文和本来就喜欢学习,只是害怕惩罚,只能在干活儿之余偷偷看书。既然老总管鼓励他学习,他就可以公开读书练字了。

马文和刚来到燕王府的时候,朱棣正率领军队与元朝的残余势力斗争。在北征和西征中,一次出战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当时,朱棣正处在青壮年时期,体力强壮,精力过盛。而跟随他的太监因年龄较大,显得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特别是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朱棣招呼太监时,他却倒在一边睡着了。朱棣很恼火,他决定外出征战时换一名年轻力壮的太监。这一年,蒙古贵族的残余势力又在北方作乱了。朱棣根据皇帝的命令,亲自带兵出征。他要求王府总管为他找一名适合于跟随征战的太监。老总管乘此机会,把马文和推荐给朱棣。

燕王朱棣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在军事上能够统兵征战,在政治上能够励精图治。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朱棣生活俭朴,工作勤奋。他常常工作到深夜,而早晨又很早起来锻炼。在领兵打仗时,不管战争多么频繁,行军多么劳累,他都每天坚持读书。马文和调到朱棣身边后,他的勤快和机灵都很适合于朱棣的作风。马文和睡觉少。每天夜晚,不管朱棣睡多么晚,他都能陪伴左右。每天早晨,无论朱棣起多么早,马文和总是赶在他前面起床,并且给他准备好了洗脸水。特别是在朱棣看书时,他可能因突然想起了什么事而随便把书丢下。此时的马文和就在燕王读到的页码上作好记号。朱棣重新拿起书时,一眼就能看出上一次读到了什么位置。在征战过程中,马文和一路上把朱棣侍候得舒舒服服。更难得的是,他心细如发,把燕王的批示、地图、手谕等收拾得整整齐齐。在作战间隙,朱棣有闲功夫时,偶尔也和马文和说说话。马文和的回答很有分寸。马文和识字,燕王能读的书,他也能流利地读下来。燕王知道马文和有这个本事后,在行军打仗太累时,他就不用自己举着厚厚的书读了,而是让马文和念给他听。

一场远征北漠的战争持续了5个多月。在这5个多月的艰苦鏖战中,马文和了解了自己的主子。他从内心佩服燕王的胆识和才能,也从这次远征中初步了解到父亲当年到西洋朝圣时付出的艰辛。而作为统帅的燕王朱棣,也喜欢上了小太监马文和。回到燕京后,朱棣把总管传来,告诉总管,把小太监马文和调来服侍他,把先前的老太监打发走。就这样,马文和从一个倒马桶、掏厕所的小太监一跃而成为燕王的贴身太监。这种提升对于别的太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很少有人能够从最低级的奴隶,提升为大王身边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