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3384500000041

第41章 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先后当过学徒,放过牛,做过会计员、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因银行款项问题涉嫌被传讯,避难回国深望妻子时遭被捕而被判刑,在狱中开始以现在的笔名发表短篇小说;出狱后迁居纽约专心从事写作。一生创作短篇小说共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而其中尤其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

《警察与赞美诗》讲的是苏比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冬天来临时,他想进入布莱克韦尔监狱度过当年最严寒的三个月,无论如何,那儿总算有吃有喝。因此,他现在就想方设法让警察把他逮住送进监狱。苏比走进餐馆大吃一顿,结账时他告诉侍者说没有钱,但侍者并没有叫警察,而是将他摔出门去。他又去勾引少妇,希望警察来逮捕他,不料那“少妇”是一个妓女,苏比只得拔腿就跑。苏比又在街上大喊大叫,希望被处以扰乱治安的惩罚,但警察却把他当作某大学的学生正在庆祝自己球队的胜利而不加理睬。他又去偷拿人家的雨伞,不料那人的雨伞也是捡来的。以为苏比是雨伞的主人而一声不吭,任由他把雨伞拿走。苏比希望被逮住关进监狱的愿望一一破灭了,只得怏怏不乐地回到露宿的公园。在通往公园的归途中他听到从教堂里传来风琴师的赞美诗。那种温馨的氛围和感受使他回忆起了一切美好的过去,于是决定从第二天起找份职业好好生活。但是警察却以为苏比是小偷而在这时逮住了他,把他送进了布莱克韦尔监狱。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以辛辣的笔调,通过流浪汉苏比命运啼笑皆非的无奈与悲惨,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并对这一社会的虚伪发出了尖锐而又含泪的嘲笑。因此苏比的悲惨结局正好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正义无非谎言,幸福不过是空话,罪恶的监狱成了让人向往的仙境,悲惨的地狱却成了天堂!在这个社会里,恶行被放纵,而善良却被惩罚。该小说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结构简单,但人物性格却鲜明突出,心理活动的刻画非常成功。细小的内容中包含了深远的意味,渎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麦琪的礼物》讲的是德拉想在圣诞节给丈夫吉姆买一件过得去的礼物,但是一周只有20美元的家庭收入很难实现这个愿望,她最后只得去卖掉自己那头美丽的、为丈夫所钟爱的头发,买了一条素朴淡雅的白金表链来匹配丈夫祖传的怀表。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丈夫吉姆终于回来了,他送给德拉一把嵌着宝石的玳瑁梳子,可是满头短发的麦琪已经用不着了。而吉姆也用不着表链了,因为他卖掉了怀表买了这套妻子梦寐以求的美丽的梳子亨利笔下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很少有深奥的思想和勃勃雄心。像《麦琪的礼物》中夫妻双方深沉的爱恋,不过是用温情填充愁苦的日子,使得苦涩的岁月里含蕴着幸福,让生活有一点细微的光彩。德拉和吉姆的纯洁、善良和真诚,正好与资本主义的罪恶、虚伪和凶残的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截取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片断,把人物的身份、言行、心理等特点刻画得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作品语言简洁朴素而又幽默风趣,充满了诙谐机智。小说结尾很有个人特色,常常出人意料,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局”,即直到故事终结才揭示出它的全部意义和人物全部真实的性格,往往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的作品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改编为各种广播剧、电视剧。他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被称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美国的莫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