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必知的科技之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3385800000013

第13章 建筑之最(4)

海底酒店的客房约15米长、6米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和浴室,能容纳6名住客,每天的收费从2500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5000美元,而麦克逊和米尼娜以88000美元的高价才获得2月14日这夜的享受权。海底酒店是用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度防锈防腐蚀性能。房间里安装了录像、彩电、音响、电脑、卫星电话和微波炉等最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设备。在浴室中设有海水淡化加热淋浴器,随时都可洗个热水澡。酒店内的空气是由电解海水制气机供应的。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从每个房间的窗口可以看到海洋里的鱼类和贝类,如身临水晶宫。

麦克逊和米尼娜身着特制的泳装,手拉手地从悬崖上跳入大海,由酒店的小门潜入屋内。酒店入口处设有摄像机时刻监视,若有不测,酒店保安潜水员会立即赶往抢救。由小门潜入后,即关上门,按动机钮,使那个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海水排干后,再进入屋内,关上空气锁,海底居室就属于这一对情侣了。海底酒店内还设有一个高3米、宽6米的“潜水室”。这一对新人在室内换上了潜水服,带上了可直接呼吸海水的人工水肺。这种人工水肺是德国的科学家运用过氟化碳原理研制成功的,潜水员带上它可以在30~40米深的水下像鱼儿一样呼吸海水,但在水中停留时间有限,40分钟后要调换一次新的过氟化碳。但这对于新婚夫妇来说,有半个小时的海底旅游时间就足够了,他们在千姿百态的珊瑚丛中捡到了几只漂亮的虎斑螺和几枝珍贵的红珊瑚,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从海底探险回到酒店后,又可以坐在密不透水的玻璃窗前观赏激光照射下的奇妙的海底景色。令人惊奇的是,一条条曲线玲现的“美人鱼”在窗外出现,表演各种优美的水中舞蹈,向新郎新娘祝贺,把海底婚礼推向高潮。她们全是海底酒店的专职女侍,只是装上一条鱼尾巴而已。待“美人鱼”表演结束后,就可以进入厨房,享用由微波炉烹制的各色食品,新郎新娘也可以喝上几杯交杯酒。岸上的亲朋好友则可通过可视电话向新郎新娘祝福。

在本世纪末开设这样一个海底酒店,其目的是让人们超前领略21世纪到海底生活的风味。美国有关专家也认为,这种新型的海底酒店就是21世纪人们到海底安居乐业的雏形。从科技水平竞赛的意义上来说,日本人有能力首先开发海上城市,那么美国人就更有能力首先营造海底乐园。这种你追我赶的科学精神使人类回归海洋不久即成现实。

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

1994年9月,日本建成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关西空港。它位于大阪湾泉州市,在离陆地约五公里的海上,硬是用人工填成和造就了一个最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在水深十八米的海中建造这个人工岛耗去了1.8亿立方米土砂,费时5年。全港面积五百多亩,24小时全天起降。候机室大楼内设有食品街、礼品店,设计新颖,极富现代艺术气息,成为世界上第一候机室。由于空港悬浮海中,故筑有与对岸联结的大桥,全长3750米,其中一段约2700米的公路、铁路并用大桥,也是堪称世界第一的。按设计,这个空港每年升降飞机16万次,约3700万旅客由该港出入。这个海上空港也是一个巨大的、具有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航空中心,它集科学、美学、建筑学等学科之大成。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是法国一位名叫蒙耶(1828—1906年)的园艺师修建的,落成于1875年。

这座桥长16米、宽4米,是座人行的拱式体系桥。当时,人们并不清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和钢筋受力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桥梁的钢筋配置都是按照体型构造进行,在拱式构件的截面中和轴上也配置了钢筋。桥拱呈椭圆形,这是因为这位园艺师长期用铁丝网夹在混凝土中制作花盆、管罐、贮水池等,或者是他受了随圆形古石拱桥的影响。

可惜的是,这座桥早已毁掉了。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不断研究和广泛试验,到18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造出较为符合力学原理、配筋相对合理的桥梁结构。随后,钢筋混凝土才开始作为合格的材料被普遍用于桥梁建筑。随着科学的发展,桥梁建筑技术也越来越高。

最大的航空港

近年,沙特阿拉伯正在红海之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吉达国际机场。其占地面积广达103平方公里,比原来世界上最大的美国达拉斯航空港大半倍以上,比不久前才落成的日本东京成田航空港则要大将近10倍。吉达航空港的总投资估计将达45亿美元,在世界各大机场中遥遥领先。

吉达是一个仅40万人口的城市,周围都是茫茫的沙漠和草原,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设如此之大的一个航空港呢?原来吉达附近有两个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城东60公里处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城北320公里处的麦地那则有他的陵墓。遍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把前往这两个地方朝觐当作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应尽的义务。近年来每年朝觐人数已超过10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乘飞机来的,而且40%以上都集中于11月和12月,这就使原来的吉达机场极为拥挤。为此,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考虑在吉达建设一个新机场,随着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经济的迅速发展,拟议中的新机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1975年新航空港正式动工。它位于吉达市北25公里处,紧靠通往麦地那的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已于1979年9月交付使用。这期工程包括两条分别长3300米和3800米的跑道,高45米的中央控制塔,四个停机坪和一号候机大楼。这座大楼是一幢宏伟的四边形建筑,屋顶类似一只沙漠游牧民的帐篷,具有浓郁的阿拉伯民族风格。楼内铺设的是白色大理石,并安装了空气调节设备,以改善当地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第一期工程的完成,每天即可接待16000名旅客。由于当地水源奇缺,航空港的用水将依靠红海岸边的一座海水淡化厂,它每天可生产2.5万吨淡水。

世界第一大海港

荷兰第二大城鹿特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它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口,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5.7公里,又邻近英国、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而成为这些国家大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欧洲门户”之称。1965年起跃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1.31亿吨。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更促进了鹿特丹港的繁荣。1982年有3万多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海轮在这里停泊,再加上20万艘左右的内河船泊,货物吞吐量达2.52亿吨(1973年曾超过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港内航道水深无闸,不淤、不冻、不移,并可免受风浪侵袭。港区水域面积2910公顷,其中2148公顷供远洋海轮使用;全港380个泊位,海船码头总长37.9公里,可以停泊载重54.5万吨的超级油轮。码头的专业化很强,分别设有石油、矿石、钢铁、化工品、汽车、木材、谷物、杂货、鱼肉、菜果、散装货、集装箱等专用码头,此外还有客运码头、自装自卸船码头和子母船作业区。港口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平均每6分钟即有一艘海轮进出该港,而整个港口的职工只有16000多人。港区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把港口与国内和欧洲各国重要城市连接起来。

荷兰人民早在14世纪就建成鹿特丹市,并筑港修码头进行港务作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著名港市被毁于德国***的炸弹之下。今天的鹿特丹,完全是战后重建起来的。1982年市区人口57.6万,仅次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包括近郊人口在内,达102.4万,居全国第一位。市内拥有发达的炼油、造船、化学、机械等工业,并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造船最多的国家

在古代,我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所造的海船船体大、载量多、结构坚,很能赢得外国商人的信任。据说阿拉伯商人经常租赁我国海船,往返于东南亚一带。到宋、元时,我国造船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国人赞不绝口,把中国造船工人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匠”。

但到今天,在世界上执造船业牛耳的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1967年它就已占据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把交椅,依次是瑞典、英国、德国、法国、挪威、意大利和丹麦。

1969年,日本造船465艘,共1566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量的52.7%。1973年,全世界下水的船只总吨数是3100万吨(不包括帆船、驳船及百吨以下的船舶)。日本就下水15673115吨,占世界造船量的一半以上。1986年造船吨位达818万吨,堪称世界上造船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