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财务管理基础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企业整体目标下,关于投资、筹资、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活动形成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通常具体表现为:资金的筹集(筹资)、资金的使用(投资)、日常资金的营运(资金运营)、利润的分配、企业内外财务关系等方面。
(一)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投、用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本(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财务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资金前提,以此,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以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事实上,筹资管理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企业创立、扩张、和日常经营都需要资金的筹措。筹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相关风险。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筹资的方式有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
1.权益筹资
权益筹资是指企业吸收直接投资人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资金的筹集活动。投资人包括国家、企业、个人等。
权益筹资的特点:
(1)长期性。权益性筹措的资金不需归还,无到期日,只要企业不破产、解散,具有永久性拥有权益资金。
(2)不可逆性。企业采用权益融资不需还本,投资人要想收回本金,需要借助资本流通市场等交易。
(3)无负担性。权益筹资没有固定的资本使用负担,股利等支付与否和支付的多少依据企业的经营需要而定。
2.债务筹资
债务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和应付项目等方式取得资金的筹集活动。
企业筹集资金,是吸引资金流入企业,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和筹资费、支付股利等,表现为资金流出企业。
债务筹资的特点:
(1)短期性。债务筹资取得的资金具有使用时间的限制,需要到期偿还。
(2)可逆性。债务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负有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3)负担性。债务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需要支付债务利息,而形成固定的企业负担。
3.筹资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筹措合法。企业筹措资金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集。
(2)结构合理。筹资管理必须注重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研究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优化资本结构,以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成本经济。筹资管理必须注重成本的控制,了解不同筹资渠道,分析资金来源的成本,因为资金提供者要求的报酬存在差异性,企业需要比较并选择来源成本低的资金。
(4)资金需求。筹资管理必须密切关注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正确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和时间,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量、适时取得资金。
4.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区别
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权益融资是指主要通过投资人直接投入、发行股票等方式融入资金。债务融资需支付本金和利息,能够带来杠杆收益,但是提高企业的负债率;权益融资不需还本,但没有债务融资带来的杠杆收益,且会稀释控制权。一般来说,对于预期收益较高,能够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而且经营风险较大,要求融资的风险较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股票融资方式;而对于传统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小,预期收益也较小的,一般选择融资成本较小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二)投资管理
企业取得资金后,需要将资金投入使用,从而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将资金投放到一定的对象,取得未来收益的行为。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经营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1.投资管理的程序
(1)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先是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决定着企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因此,投资方向的选择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
(2)投资决策的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分析,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确定适量的投资规模,充分估计投资风险和现金流量,以最低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大的投资收益。
(3)投资的跟踪管理。项目资金投入后,要加强投资的跟踪监管,确保投资项目的实施有效进行,取得预期效益。
2.投资的分类
(1)按投资回收期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内的投资,主要指对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等。长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长期对外投资等。
(2)按投资方式和权利形式来划分,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所谓实业投资是指,基于产业扩张或者其他盈利目的,对于某种权利或者实物或者企业的投资。实业投资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自己投资建立的项目公司等之类的,均可被称之为实业投资。证券投资以公开或者非公开发行的证券类产品作为投资对象的一种投资,主要的证券类产品如股票、债券、期权等。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3)按投资对象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企业范围内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企业以外其它单位的投资;
(三)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资金的需要,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的管理。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没有营运资金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运资金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组成。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管理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这里的“总合”,不是简单的数额相加,而是关系的反映,也就是必须要注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方面的管理问题。
1.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2.流动负债管理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流动负债管理是指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1)合理配置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保障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2)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流动资产周转效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3)优化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使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顺利进行,短期信用能力能有效维持。
(四)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经过投资或经营活动获得收入,全部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形成企业利润,利润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目前,我国企业利润的分配顺序是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分配投资者利润和企业留存收益。利润分配管理主要研究企业净利润的如何分配?即确定投资者分红与企业留存的比例问题,多少用于发放给投资者,多少用于企业发展,权衡投资人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1.利润
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也是利润分配的依据。企业利润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部分构成。
2.利润分配
(1)利润分配原则。利润分配坚持依法分配,兼顾职工利益,投资与收益对等,分配与积累并重等原则。
(2)利润分配顺序。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了净利润的分配顺序,企业年度净利润,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应按照以下顺序分配:
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利润弥补;下一年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内用所得税前利润延续弥补,延续五年未弥补完的亏损,用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税前弥补和税后弥补以五年为界限。亏损延续未超过五年的,用税前利润弥补,弥补亏损后有剩余的,才缴纳所得税;延续期限超过五年的,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
②提取10%法定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国家统一规定必须提取的公积金,它的提取顺序在弥补亏损之后,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50%时不再提取。
③提取任意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提取比例由投资者决议。
④提取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公司法》规定,法定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为5%-10%。
⑤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本年度的利润也可以留一部分用于次年分配。股份制企业提取公益金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支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按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支付普通股股利。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当在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并入本年度利润,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向投资者分配。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应当将应付国有利润上缴财政。
国有企业可以将任意公积金与法定公积金合并提取。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回购后暂未转让或者注销的股份,不得参与利润分配;以回购股份对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在拟订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预留回购股份所需利润。
企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后,当年没有可供分配的利润时,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3.利润分配管理的内容
(1)协调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分析投资人对利润分配的要求,企业发展对保留盈余的需要,分析企业盈利情况,确定如何分配利润收益,处理好企业长远利益和投资人的锦旗收益。一方面,企业要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企业的积累,为企业再生产筹措资金,提高企业抗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使经营更安全;另一方面,要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在考虑企业长远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股东的近期利益,按规定程序发放一定的股利,以调动股东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的目的。
(2)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为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制定奠定基础。
(3)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良好的利润分配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并创造更多的筹资渠道和投资机会。选择好的利润分配政策,对于形成的利润要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分配,按期分配盈利,能确保各方面的利益,从而鼓励投资各方继续投资的积极。
三、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表达。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经历了由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过程。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基本观点:获取最大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的差额,是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代表了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股东投资回报和对国家及员工的贡献,也是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