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的侵犯,从纽约东河到哈德逊河修筑了一堵土墙,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取名墙街(wall street),即举世闻名的华尔街。荷兰人败退后这堵土墙被拆除,淹没于历史尘埃中,但这条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的墙街却得以保留。时至今日,巨额财富在这里汇聚融合,大量资产在这里配置交易,众多精英在这里投身搏杀。华尔街,已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
行走在华尔街上,道路两旁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花旗、高盛和摩根斯丹利这些全球金融界的泰山北斗,也不过是这个建筑群中的一角。华尔街的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叱咤风云,充当美国金融霸权的急先锋,他们把美国的金融产品销向全球,让世界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买单,而当他们忽视自身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责任,并滥用自己的影响力时,又能把全世界拖入金融危机的深渊。华尔街拥有这样的魔力,他聚焦着世界的目光,引导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引导着世界金融的主流。
在华尔街鲜丽的背后,流传的是一个个经典和传奇。提着篮子向经纪人推销债券的所罗门兄弟;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秘密会议的摩根;向全世界发行垃圾债券的米尔肯……当这些神话般的人物离开华尔街之后,他们的精神和信念依然君临华尔街上空,随时附身于某个年轻的银行家、基金经理、交易员,酝酿着下一个金融传奇。
支撑华尔街的不仅仅是商业巨头,更是一个个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所以,花旗,高盛和摩根斯丹利背后站着的是哈佛、耶鲁和伯克利。当我们诟病美国人太过注重享乐,当我们怀疑美国的核心竞争力时,哈佛通宵自习室的灯光告诉全世界,美国人相信自己的未来将一如既往的蓬勃和辉煌。每年,走向华尔街的是这些世界上最优秀大学培养出来的最精英的人才,他们在国际最顶级的金融机构中磨练和成长,继续演绎着一段又一段的美国梦。
所有这些美国梦,最终都凝固在华尔街上的铜牛雕像。这座由设计师狄摩迪卡在1987年纽约股市崩盘后创作的雕像,被称为是“美国人力量与勇气”的象征。哦,原来这才是华尔街一切力量的源泉,这才是华尔街从土墙边的小街转变为世界金融核心的动力。次贷危机并不是华尔街经历的第一场暴风雨,雷曼兄弟等的倒下,更多的是华尔街内部的进一步消化和重组,在洗牌过后,新生的银行和银行家将如自己的前辈们一样,用美国人的力量和勇气,继续全球金融的统治。
这,就是华尔街的魅力!
今天的全球金融可以说是“美国一马当先,中国一枝独秀”。中国银行业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规模已能与华尔街巨人比肩,创造的利润甚至还要远超过他们。尽管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并非完全适合中国,但不可否认,中国的银行在体制、管理、产品、人才等方面仍然需要向“华尔街”学习,而最终目的则是在国际金融舞台搭建属于中国的“华尔街”。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必将陆续踏上国际舞台,中美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角逐不可避免,了解美国银行业,了解美国银行的经营管理,必将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竞争。本书作者正是基于两个出发点,在美留学期间,大量查阅美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文献资料,参加在美召开的大型金融会议,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全球银行业年会等,并采访美国的美联储官员、经济学家、教授、银行行长、金融业从业人员等,最终完成这本《中美银行的较量——中美银行经营管理比较》。
应该说我很羡慕华尔街的魅力,甚至可以说是魔力。在我认识的在美国学金融的留学生中,绝大多数人都十分向往华尔街,想留美工作。于是我在想,如今,我们这代中国人有没有这样的志气,把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产品,我们的货币推向全球;更进一步的,我们这代中国人有没有这样的志气,创造属于我们的理念和模式,让它为全球所膜拜,让中国为世人所趋之若鹜?
中国加油,加油中国!
致谢
首先要感谢海峡都市报张小丹为本书的出版所提供的支持和努力。其次,感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商学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第十四届全球银行业年会等会议所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部分中美金融银行高层直接接触与对话;感谢Morgan Lynge教授的金融中介课程,提供了许多美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另外,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美国友人的热心帮助,这里特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Sergio Masvidal——前美国运通银行副行长
Nathan T.Goebel——摩根大通银行香槟厄本那市分行行长
Nichole Guthridge——PNC银行香槟厄本那市分行行长
seth Lazarus——TCF银行香槟厄本那市分行行长
Jason Van Antwerp——Busey银行香槟厄本那市分行行长
Fred Solomon——PNC银行公司业务对外联络部副经理
Tom Kelly——摩根大通银行外联部
Surabhi Shukla——摩根大通银行个人业务经理
Heather Josey——Busey银行个人业务经理
Holly Ennis——PNC银行个人业务经理
Christopher M Lako——房地美分析师
Lisandro Bril——Ax Pymar风险基金合伙人
Georges Anayioto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
Jill Krivacek——前美洲银行抵押贷款业务运营经理,现UIUC MBA学生
Michael Felman——MSF资本顾问公司主席
最后感谢在各金融银行会议和论坛上,给予本书指导和帮助的美联储官员,经济学家,教授,银行行长,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等。
基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书不可避免存在许多不足乃至错误之处,诚恳希望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