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比较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提出
2003年,美国COSO委员会(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草案稿)公开并向业界征求意见,同时于2004年正式发布了该报告。这是美国COSO委员会继1992年推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后所做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总结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规范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要素及层次,其所确定的全面风险管理八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等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实施环境和整个流程。健全和强化内部环境、目标设定等要素的管理将大大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质量,当然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质量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规模、人员素质、管理风格、组织文化及相关要求等来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主体是一般企业,不完全针对商业银行,但基本适用于商业银行;况且《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形成也得益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实践的推动,并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与理解尚处于表层,实际上应将之理解为一种涵盖所有风险的管理,即覆盖所有部门、机构及子(分)公司,涉及所有业务、产品及衍生服务,贯穿整个流程、接口及环节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动态开放管理,如此才能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第一,全面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它不是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它贯穿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所以全面风险管理应是全民参与的,而不应仅是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批部、内部审计部等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每个部门、每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流程都要有风险意识,管理好自己的风险业务。
第二,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所有风险进行预防与控制的管理,只要是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都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不应该留有任何死角。全面风险管理应该是包括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这里面既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等不同业务性质的风险,也包括人力资源、计划财务、法规、安全保卫、计算机应用等非业务性质的风险。
第三,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是风险组合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提倡在分业务、分部门、分层次管理的同时也要将不同层次和不同来源的风险汇集为整体风险,即以组合的观点来看待风险,并在决策层次上管理所有风险。商业银行之所以实施风险组合管理是因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而是面临着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等相互交织形成的组合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来自银行的不同业务、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它们有的在经营中被叠加放大,给银行经营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实施风险组合管理,降低风险危害。
第四,全面风险管理是追求风险与收益均衡的管理。商业银行作为投资者,如果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单纯考虑风险或者单纯考虑收益是不可能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只有将风险与收益联系起来,仔细计算回报率才与所承担的风险得联系才有意义。因此,在一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应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所追求的真正目标。
(三)中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美国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起步的相对较早,因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更加成熟。美洲银行实行全面广泛的风险管理,风险计划包括战略、财务、客户和公司计划,以使目标和责任贯穿整个公司。风险管理在全行范围内系统地展开,包括个人业务单元、产品、服务和交易。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这种方法需要团结协作,每个员工都是风险经理。第一,美洲银行奉行的经营理念是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得长期收益最大化,这一点契合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第二,美洲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基础是员工的责任感。每个员工都必需意识到自己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并不断执行自己的责任。风险管理应成为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合规文化是美洲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由于所有对法律、监管、道德规范要求和内部政策程序的违反都可给财务和声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合规文化需要所有员工遵循相关法规、道德标准和内部政策程序。合规是各种风险的核心,美洲银行不仅仅将合规当作法律风险,更将其作为业务经营的一种方式。
全面风险目前也是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热点之一,各银行均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例如兴业银行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组织编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五年规划。从总体框架、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新兴业务风险、子公司风险管理、新资本协议实施、风险管理团队及文化建设等11个方面提出未来五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职责分工及具体落实措施,为未来五年做好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充实风险管理战略内涵,推动风险管理战略落地。在原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基础上,出台政策控制信息科技风险、剩余风险、外包风险等,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落地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明确任务,做好跟踪监督,推动风险管理战略有效落地;第三、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不断提高报告质量。风险管理报告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可发挥风险管理报告在分行层面的应用,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效率;第四、四是优化业务授权管理。坚持有保有压,上收产能过剩行业及政府融资平台相关贷款信贷审批权限,扩大分行部分鼓励型信贷审批权限,既强化业务授权统一管理,又体现总体经营导向,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第五、改进风险容忍度指标方案。指标选取更加全面,同时补充、完善警戒值,进一步提高容忍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第六、开展风险管理运作情况自查、检查,规范分行全面风险管理运作,推进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第四节美国部分风险管理技术介绍
风险管理技术先进和风险管理手段多样是美国银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美国银行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种模型度量等是全球银行业的典范,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很多情况下沦为监督检查、规章制度和报表监测,风险管理技术和美国银行相比较为落后,风险管理手段也较为单一。
(一)风险价值法(VAR)
风险价值法是美国风险度量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风险度量成果之一。它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一定的置信水平上,计算出给定时间段内预期发生的最坏情况损失的风险评估方法。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损失多少,其中有绝对风险值和相对风险值之分,绝对风险值是指相对于初始投资额的最大可能损失,相对风险是指相对于收益期望值的最大可能损失。通过这种方法,VAR简单明了地表示了市场风险的大小。
在数学上,VAR可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即在一定的持有期Δt内,一定置信水平1-α,投资组合P可能的最大损失。
在具体计算VAR值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历史模拟法,二是方差-协方差法(Delta),还有一种是蒙特卡罗模拟法。不同方法的假设都不尽相同,但都有两个基本假设,即投资组合在持有期内保持不变以及历史上的变化对将来变化有影响。历史模拟法进一步假设数据的历史变化直接对未来变化构成影响,而Delta正态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则预先假定数据的变化服从特定的分布,三种VaR的计算方法各具特点且使用的范围不同。
1、历史模拟法
历史模拟法是通过计算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资产组合风险收益的分布,找到该时间段内的平均收益,以及在既定置信水平α下的最低收益率,而后利用这些回报率数据,估算资产回报率的统计分布,再根据不同的分位数求得相应置信水平的VaR。历史模拟法假定投资组合的回报分布是独立同分布,市场因子的未来波动和历史波动完全一样。历史模拟法直接根据风险因子收益的历史数据来模拟投组合的未来损益分布,主要的计算步骤如下。
(1)映射,即首先识别出基础的风险因子,收集风险因子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
(2)根据风险因子过去N+1个时期的价格时间序列,计算风险因子过去N+1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实际变化(得到N个变化水平)。假定未来的价格变化与过去完全相似,即过去N+1个时期价格的N变化在未来都可能出现,由此结合市场因子的当前价格水平可以直接模拟风险因子未来一段时期的N种可能的价格水平。
(3)运用资产定价公式,根据模拟出的风险因子未来的N种可能价格水平,求出证券组合的N种未来价值,并与当前风险因子的资产组合价值比较,得到证券组合未来的N个潜在损益,即损益分布。
(4)根据上述求解的损益分布,通过分位数求出给定置信度下的VaR。
2、方差-协方差法
方差-协方差法是假定风险因子收益的变化服从特定的分布,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通常是正态分布,然后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估计该风险因子收益分布的参数值如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而整理出整个投资组合收益分布的特征值。
3、蒙特卡罗模拟法
根据蒙特卡罗模拟计算VAR,原理与历史模拟法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市场因子的变化不是来自于历史观测值,而是通过随机数模拟得到。其基本思路是重复模拟金融变量的随机过程,使模拟值包括大部分可能情况,这样通过模拟就可以得到组合价值的整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求出VaR。
蒙特卡罗模拟法也称为随机模拟法,首先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使它的参数等于问题的解,然后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计算所求参数的统计特征,最后给出所求问题的近似值,解的精度可以用估计值的标准误差表示。
(二)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
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是收益与潜在亏损或VAR值的比值。使用这种方法的银行在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决策时,不是以赢利的绝对水平作为评判基础,而是以该资金投资风险基础上的赢利贴现值作为依据。银行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银行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银行倒闭。银行为了盈利而承担风险是必然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也是RAROC的宗旨所在。RAROC最早是由美国信孚银行提出的,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度量银行信贷资产的组合风险,后来逐渐被世界银行业所认可,并成为能够较好体现全面风险管理实质的核心指标、重要手段及关键技术。
1、RAROC的基本思想
RAROC的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并与运营成本一起对当期赢利进行调整,以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同时为可能的非预期损失做好资本准备,也要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以使银行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挂钩。
2、RAROC的作用
RAROC的作用主要有有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两个方面。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借助RAROC风险管理技术,商业银行可以为单笔业务分配资金,并同时可以将资本结构最优化。这一过程估计了每一笔业务的风险对银行总体风险的影响,如商业银行通过历史模拟法或蒙特卡罗法可以对其损失的分布曲线进行模拟。这种模拟法较好地衡量了损失分布,而对复杂的资产组合而言,模拟法更有优势。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来看,RAROC风险管理技术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目标中盈利目标与风险成本在不同时期反映的相对错位问题,实现了经营目标与业绩考核的统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各级分支机构、各类业务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一般都侧重于风险或收益指标,侧重于短期的时点数据,而不是用风险调整后的反映长期稳定的收益指标来衡量业绩,这使得表面上的高收益与实际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存在很大差距,难于对绩效进行科学的考核。运用RAROC风险管理技术,对各级分支机构、各项业务、产品,甚至每位员工的RAROC进行比较,可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这样,管理者可以采取有效的奖罚措施引导各级分支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和各级员工的正确行为,激励他们自觉追求风险可接受情况下盈利最大化的目标,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不是短期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