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3388700000009

第9章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2)

一、营造学习型联社,强化贷款风险意识。防范贷款风险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过硬和业务过硬的信贷员队伍。首先是从遵纪、守法、爱行、爱岗、自尊、自爱等思想教育入手,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职业和自律能力。其次是分层次定期进行政策、业务培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使员工既具有过硬的思想又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见能力塑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二、贷款发放程序化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首先是搞好贷前调查,除按照贷款“三查”制度对贷款企业进行调查评估,论证企业的生产能力、原材料来源、产品销路、发展前景、竞争能力和偿债能力外,并且还从外部聘请注册会计师协助信贷人员对借款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作出客观评价,为发放贷款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坚持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将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三是在贷款投向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来调整贷款结构,优化贷款投向,重点支持农业和名特新产品,这样不仅规范了贷款程序,又扶持于“三农”,同时也有效的降低和防范贷款风险。

三、强化内审和稽核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该联社将离任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按照“操作性好、透明度高、实效性强”及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定,确定是否离任。同时把定期普查和专项定期稽核作为一项制度去执行,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逐级追究责任,并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措施进行处罚,迫使及时改正。

四、建立约束机制,实行轮换岗位。一是坚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全面推行正、副股级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通过公开考试、演讲、答辩等程序,新提拔副股级以上干部39人,使中层干部中出现了新局面。二是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强化对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设置的管理,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为防范信贷风险,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从基层抓落实,做好岗位轮换工作,提升综合素质,提高风险管控。强化风险排查,成立案件排查小组,对案件排查实行谁排查谁负责、谁对帐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下发整改书并督促整改。

五、推行员工绩效考核,创新信贷品牌。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系数差异化管理的改革,真正实现了“按劳取酬,同工同酬”。在市场开拓上,紧密结合九江的产业特色,力争“唱”好信贷品牌创新这出“重头戏”。先后推出了食用油质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化肥和棉花仓单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又降低了信贷风险,到目前为止,该联社各项存、贷款规模和盈利水平均已达到翻番的目标。

第二节农村商业银行

2001年11月28日,江苏省常熟市、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立,12月6日,江阴市农村商业银行也随后挂牌开业,这是我国的首批三家农村商业银行。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根据国务院15号文件的精神,有条件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改制为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类机构或实行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同年8月,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江苏8个省(市)被列入改革试点。2004年8月,改革在除西藏和海南外的其余21个省(市)全面推开。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发展方向,各省将经营情况良好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也日趋加快。2005年,上海、北京组建全市一级法人体制的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末,全国共有12家农村商业银行,2006年末增加到13家,2007年末增加到17家。2008年6月29日,在重庆成立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这是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第三家、西部首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并与2010年12月在香港上市,这也是我国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截至2008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增加到22家。进入2009年,具备条件的农村合作银行也在加快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2009年1月,安徽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经中国银监会审核,获准筹建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也就成为了我国第一家由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

2010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增加到了85家,从业人数96721人。全部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7670亿元,较2009年增长48.1%。负责总额为25643亿元,较2009年增长46.15%。有可比数据的农村商业银行合计总资产为17267.22亿元,平均增速达26.01%,比2009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负债规模14475.72亿元,平均增速达26.95%,比2009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其中,贷款余额为8497.26亿元,平均增速为21.02%;存款余额为14432.28亿元,平均增速为24.06%。

案例介绍:(三)武汉农村商业银行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副省级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是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总部在汉、具有一级法人的地方银行机构,2009年9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城乡并举的发展战略,为武汉城乡广大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金融服务。新城区重点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中心城区重点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社区居民。截止2011年末,全行在岗员工3078人;按照武汉市行政区划设置了22家一级支行,网点遍布武汉三镇,并在广州增城、咸宁咸安、赤壁发起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两年来,全行发展提速、品质提升、市场进位、运营安全,成功实现了“业务上台阶、管理上等级、转型上层次”的工作目标。截止2011年末,全行各项存款778亿元,存款净增加151.7亿元,净增额在全市金融机构排名第一,各项贷款余额531亿元,全年贷款净增加111亿元,净增额在全市金融机构排名第二;全行实现利润15.9亿元。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是武汉市“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银行,在金融同业中,全行“三农”贷款占比80%,荣获“2009年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行所有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80%。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业务经营和金融产品创新,专为中小企业发展量身打造了“富业贷”成长计划等6个子系列40余种产品。推出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被誉为是“真正把农民手中的实物形态变成货币形态”的“破冰之举”;新推出的“农易富业贷”信贷产品,具有服务对象广、用途多、效率高、手续简等特点,深受广大“三农”客户的欢迎和喜爱。2011年,“融城富业贷”产品荣获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2011年服务小企业及三农特优金融产品奖”和“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最佳金融产品奖”。“农易富业贷”和“富业贷之科技融”产品分别荣获中国银监会等颁发的“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和“最佳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奖”。

作为总部在汉的法人金融机构,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服务武汉城市圈、服务“两型”社会建设。2011年,对全市、区政府重点项目投入近76亿元,对全市“城中村”改造发放贷款34亿元。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已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陂农村金融服务试验区抢滩设点,“零距离”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已对示范区建设投放信贷资金近40亿元,科技型企业投放信贷资金18亿元。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市“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主办行,直接帮助全市7000余市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承担全市低保、粮食直补、优抚金等涉及民生代发业务共19项。

第三节邮政储蓄银行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停办。1986年1月,在国务院主持下,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以投资所有者和业务监管者的身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天津等12个城市试办邮政储蓄业务。1986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将邮政储蓄业务法定为邮政企业的业务之一,从而使邮政储蓄遍布全国,成为在农村中开展储蓄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000年初,面对加入WTO的背景,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5年12月,银监会批准在福建、湖北、陕西等三省首批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2006年3月试点逐渐展开,邮政储蓄告别“只存不贷”。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这标志着我国邮政体制和邮政金融的联动改革实现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突破。

2007年3月20日,正式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目标是: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邮政金融业务的规范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不容忽视。

2007年6月22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业务在河南新乡长垣县启动试点,2007年末共有七省试点开办。2008年初开始全国推广,至2008年6月24日西藏分行开办业务,全国31个省(区、市)分行和5个计划单列市分行已全部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10年10月16日,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2100个县市及主要的乡镇,4500多个网点已开办这项业务。2010年,小额贷款发放量突破1000亿元,从业务开办至2010年10月,全国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万户、金额2300多亿元,平均每笔贷款约5.9万元。邮储银行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1500多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邮储银行发放的近2300亿小额贷款,解决了全国400万户农户及小商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问题,1600多万人从中受益。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有2.96万个位于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邮政储蓄网点,除提供储蓄和汇兑业务之外,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代理保险,代收农村电费、电话费和电视有线费等服务;办理代发粮食补助金、退耕还林款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各种业务。截至2010年末,全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储蓄余额达到28470.8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个人储蓄余额约为18293.56亿元,占比64.25%;有38570万个网点实现了全国联网;2010年实现代收代发金额11568.53亿元。此外,截至2011年10月末,邮储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达到7493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国517万户商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难题。其中,该行县级以下区域贷款份额占比高达63%,成为服务县域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农”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明显提高,在改善城市社区和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