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累基金要保证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投资量及投资结构
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必须保证必要的投资总量,而且要求实现合理的投资结构。过去三十年我国大体是,国民收入总额中,31%用于积累,69%用于消费。积累总额中,87%是国家积累,13%是集体和个人积累。国家积累中,74%用于固定资产投资,26%用于增加流动资金和后备。集体和个人积累中,63%用于固定资产积累,37%用于流动资金和后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基投资约占80%,更新改造投资约占20%;其中工业投资约占基建投资的54%,约占更新改造投资的70%。今后二十年内,如果全省国民收入能够做到按这样的比例进行分配,则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经济成分实现的投资总量就有可能达到前面所预测的2500亿元左右。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有可能达到2200亿元左右;国家财政投资有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各时期的投资总量与主要结构大致如下:
(1)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经济成分通过分配可能实现的投资及主要结构。
(2)全民所有制单位通过分配可能实现的投资及主要结构。
(3)国家财政分配可能形成的投资及主要结构。
三个不同的投资总量及主要构成,反映出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资金的保证程度。财政通过分配实现的投资可靠程度最高,但这里预测的财政资金包括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预算资金。作为省的战略必须考虑到,在实现执行中,国家通过财政途径,既有可能把资金抽走,也有可能把资金调进这个因素的影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投资,包括财政的、地方的与全民企业单位自筹的投资,其总量与结构都要受到政府与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由于投资中包括了地方与全民企业单位以及集体经济组织与个人的投资,如果缺乏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国家计划作指导,有的部分不仅不会成为现实的投资,而且有可能转用到其他方面去。今后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在投资中,全民企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及个人所占的部分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从全局战略出发,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分配,以保证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需的资金供应,就成为制定发展战略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4.正确处理保证经济增长的投资与开发性投资的关系
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现有的经济效益水平是难以保证翻两番所需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战略目标,除了要求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积累,增加投资和提高投资效果外,最重要的是要在投资方向上正确处理保证经济增长的投资与开发性投资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制定发展战略也要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和平均使用力量。我们提出四川的发展战略应以四个工业城市为中心,推动全省城乡经济的发展与开发的设想,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初步测算,翻两番实现后,工业年总产值要增加3.85倍。四个城市的工业年总产值有可能达到850亿元左右;按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提供的总产值略高于全国现有水平计算,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共只需600亿左右,这样全省就可以有600多亿元投资用在其他地区。如果再把600多亿元分开,用一半去发展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总产值维持全省现有平均水平,可以提供350亿元以上的总产值。用另一半进行开发性投资,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增加1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是有可能的。因此,把重点放在四个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就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二十一、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印象记
香港中文大学位于香港新界沙田新市镇以北的山岗上。校区2,007亩,依山傍水,东眺沙田海,北瞰吐露港。风景幽美,环境宁静,是一个研读的好地方。
这所大学,是在1963年4月经香港政府按照英国富尔敦勋爵的建议,以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联合书院(1961年创立)为基础所创建的一所以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联邦制综合大学。
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这所大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设有五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47个系,一个研究院,下属25个学部、1个学部委员会和教育学院,3个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理工研究所、社会研究所)和若干相应的研究中心。全校采取多层次办学、培养全日制和兼读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攻读文凭课程和亚洲课程的进修生。全校各层次的学生总数6,500多人,其中本科生5,300多人、研究生1,100多人(另有校外课程学生3万人),教师约1,100人左右,各级行政主管人员100人。
中文大学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美、法、日等国的知名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近年来又与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建立联系,这次通过访问,再与西南财经大学建立了联系。
近年来,该校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外遣深造的机会不断增加,学术交流的领域愈益宽广,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在香港是仅次于香港大学的第二所大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高等学府。
该校的日常经费来源,主要靠香港政府拨款,少量靠学生的学费收入。建设经费迄今已达3.60亿港元,其中政府资助约2.88亿元(80%),社团及私人捐赠约0.72亿元(20%)。
学生每年每人交纳学费(4,200元、6,300元)宿费、膳食费、书籍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等每人每年需要1.5万元至1.8万元之间,为了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大学和各个学(书)院还专设了奖学金、优异奖、助学金、工读计划和无息贷款等,用以鼓励学业优异、品行高尚,以及具有领导、创造才能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实际经济困难。
中文大学采用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的财政年度和教学年度。每年授课两学期各16周(包括考试一周),共计32周,寒假(4周)、暑假(16周)共计20周。另外授课期中还有公众休假计20天(如中秋、重阳、圣诞节、复活节等)。
另外,学校还配备了一套与教学相适应的服务设施,如图书馆,出版社、电算机服务中心,保健处,学生服务机构等完整的配套机构,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中文大学办学的基本特点
香港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特殊地位,教育事业受欧美影响较大,尤其是受英国的影响最深。中文大学的教育体制、办学形式、教育方法,颁授学位及教职员的聘任,基本上是在仿效英国高教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高等教育某些长处而建立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不断充实,调整和提高,可以说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德智并重的教育方针
中大与我国不同,他们办学不是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是实行德智并重的教学方针。按照中大解释,所谓德是指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树立起自觉遵守社会行为的法规,规范和礼仪观点,戒除有损于社会和学校声誉,妨碍教学、学习、研究或行政的不良习惯及其他不道德行为。智则是指业务技能方面具有深厚、宽广的现代科学知识,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在德智并重教育方针指导下,中大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规则“博文约礼”规定为校训,教育学生积极钻研业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遵守社会道德,因而把:“①协助保存学术知识并加阐扬、沟通及增进;②设置符合最高大学水准之人文学科、科学及其他学科之一般教程,以应需要;③促进香港学术知识与文化修养之发展,籍以增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福利”作为办学宗旨,要求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二)推行“学科为本”和“学生为本”的教育制度
中大对学生教育普遍实行以“学科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两种形式的教育制度(或称教学体制),务求两者均衡发展。以“学科为本”教学,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训练,给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这项任务由各学系直接负责组织执行和管理,是各个学系日常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以“学生为本”,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一般基础知识训练,培育学生具有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其教学原则是:①就学生所选修的学科范围内,培养学生成为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条件、素质、才能,使之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使学生具备在急剧变化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即竞争能力。可见,以“学生为本”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这项工作由三大成员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全面负责组织执行和管理,并通过所谓“通识教育”的教学形式来实现。
(三)各层次教学强调“厚基础,宽口径”
中大教育体系由本科生教育、兼读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大系统组成。全校五个学院四十七个系提供三十一项主修课和三十三项副修课供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另外还设置了四项兼读学士学位课程供在职的成年人修读。研究院开设有博士课程十三项,硕士课程三十四项。此外,教育学院还为全日制兼读生开设了多项文凭课程(约相当于我们举办的干部培训班)。
各层次教学中,专业和课程设置都很注意学生的知识面、适用性和能力的培养,因而专业划分粗,口径宽,课程门类多,内容比较广,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能充分调动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各成员书院负责组织教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共同必须课就设有:大学修学指导,思想方法,思考方法,大学生活与学习,现代社会问题和专题讨论课。选修课范围更大,比如崇基学院设的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方面的课程达二十九门。新亚书院设置的选修课也在二十一门以上,内容相当广泛,又如工商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学,企业管理与人事管理学,市场与国际企业学三个系及其所属的六个专业,就是按照学科分类设置的,口径比较粗。六个专业供学生修读开出的课程,除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普通必修课外,专业课和与专业紧密联系的课都在三十门以上,比如会计与财务学系,两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列出的专业课和相关课就有: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企业研讨、国际贸易与金融导论、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公司法,现代会计问题、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金融市场、投资分析与管理等三十一门。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对象而定,既重视启发教学,也注意运用讲解式教学。就一般情况讲,理论性强的课多采用启发式,而业务技术性强的课以及文凭课则多采用讲解式教学,不一刀切。他们很重视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功是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关于这一点,中大与许多西方国家高教办学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与香港经济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密切相关。因为香港经济的现代化,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懂得现代企业管理,有较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多方面的知识,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这样,便会在竞争中失败,就业问题便发生很大困难。
中大本科生教育方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分属于各个学院,暂不属主修学系,也不确定专业方向。但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在有关学系指派教师指导下,就该学院所设的主修科中选择一门课作为暂编主修课。学年终结时,完成了一年级课业计划,考试合格才确定专业方向,升入暂编主修科学系的二年级学习,或者申请就读暂编主修科以外学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专业方向,发挥学习主动性,专业思想巩固。
(四)关于考试、毕业文凭和学位
以工商管理学院为例,学士学位本科生学制四年,兼读生为六年,总学分为120分。考试方法与我们大体上相同,即主要采用或兼用笔试、实习、口试、平时成绩等方式进行。学业成绩教师可以依据平时作业、写作练习、实验习作、课外实习、研究论文、测验和考试中的任何一项评定,亦可以综合评定。四年修业中,学生修满120学分,学位试合格方准予毕业,发给文凭,授予学位。不同之处在于本科生和兼读生修业期间,无须参加生产实习,也无须撰写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试分两部举行。即第一部试与第二部试。第一部试本科生与兼读生于第三学年结束前举行,第二部试本科生在第四学年举行、兼读生在第六学年结束前举行。两部试考卷最低不得少于七卷,最高不得多于九卷。考试合格,根据成绩档次分别授予毕业生甲、乙、丙、丁、戊级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