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刘邦驰文集
3389300000008

第8章 财政基础理论(8)

三、指出了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动力和途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怎样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个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断言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并把对外开放规定为长期坚持的国策,教导我们“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危险的事”,强调“两个开放,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这个政策不会变”,“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必须进行改革。这是邓小平同志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又—个突出的新贡献。15年改革开放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同志这一马克思主义独创见解,不断开创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度增长。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速度不仅高于1953至1978年26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而且大大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同一时期内的发展速度。在引进外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15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四、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后到底走向何处?理论界开展了热烈讨论,实际工作部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总是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看作姓“社”,认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市场经济则姓“资”,是资本主义的体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客观要求存在着商品,存在着货币。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必然有市场,允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西方国家几百年来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教条束缚,高瞻远瞩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全新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他还特别提示我们一定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对于这个问题不能有所动摇。

五、突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中国革命和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离不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实践所证明的—条千真万确的真理。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是大力推进生产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又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革命也好,建设也好都将走上邪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正是如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采取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出台新的重大措施,都无一不体现了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而要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两手都要硬。而且还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使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上的保证力量。邓小平同志关于“四化”建设与共产党领导的关系的深刻论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大胆构想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尽快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是中国人民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统一祖国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容许外来势力插手干涉。考虑到台湾的现实,统一的方式不是我吃掉你,社会主义吃掉资本主义;也不是你吃掉我,资本主义吃掉社会主义,谁也不能吃掉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出路何在呢?唯一办法是实行“一国两制。”也就是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从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考虑的。台湾回归祖国后,你搞你的资本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两岸的政治经济制度都不变,社会主义主体在大陆,没有什么可怕的。邓小平同志统一祖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按照这个方针来推进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既合情合理,而且也是可行的,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好处,对维护世界和平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七、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许多杰出的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则是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楷模。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研究邓小平思想,用邓小平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对于保证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对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有着头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贡献集中体现在,新形势下,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概念和新的结论,第一次系统地正确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新的重大贡献,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也是举世无双的。这使他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个科学的完整体系。

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同志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功绩之一,就是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克敌制胜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实事求是四个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紧紧依靠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正是依靠这条思想路线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

粉碎“四人帮”以后,面对当时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为了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反复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路线,多次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见,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胜利,要靠实事求是,现在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正是邓小平同志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教导,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定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正是由于有了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导,才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论断,并使这一论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最后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任务是什么,怎样去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认识是不完全清楚的。“四人帮”提出“宁肯要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可以说,贫穷就是共产主义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著述中,至今也没有看到。为了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阶段必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只要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根本环节,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几年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根据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明确宣布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此同时,又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二大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力争全国工农业年总值翻两番的总的奋斗月标,并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十三大在总结我国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发展为分三步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生气勃勃,提前完成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了使社会生产力更快的发展,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标准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生产力的学说,使我国经济发展再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连续高涨局面。在加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邓小平同志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三、指出了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动力和途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怎样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多次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实践结果看,总的说来是不成功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鉴于过去的错误和教训,邓小平同志断言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由之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又一个突出的新贡献。十五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这一马克思主义独创见解,不断开创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推动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度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983年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6.1%。1978年到1991年,平均增长9%以上,不仅高于1953至1978年26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而且大大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同一时期内年平均增长2—4%的发展速度。我国国民生产生产总值,1978年只有3,588亿元,1991年上升到17,695亿元,为1978年的293.8%。全国国民收入总额,1978年为3,010亿元,人均收入315元,1991年增加到16,117亿元,人均收入1,401元。在引进外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1979年到1993年上半年,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三资”企业已达到了13.4万余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近400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领域覆盖了20多个行业。15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途径,必须长期坚持不变。

四、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后到底走向何处?政治界、经济理论界开展了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总是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把计划经济看做姓“社”,认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市场经济则姓“资”,是资本主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