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在海军作战舰艇大家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舰种,它曾在过去长期的海上军事及战争史上谱就一曲曲震撼人心的雄浑乐章,并将在今天和未来,继续在蔚蓝色的海洋舞台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巡洋舰是一种在远洋活动中拥有多用途的大型水面舰艇,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航性,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进行长时间的远洋作战。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海军建造的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可以说是名震天下,人们也给了它很多很高的评价,例如“当代最先进的巡洋舰”、“具有划时代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等。而这些超高的评价都来源于它装备的极为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这种系统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能强,有强大的攻击和反击能力,可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
充满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战舰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是美国海军首次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水面舰艇。“宙斯盾”系统的前身称为“先进的水面导弹系统”(简称ASMS),ASMS计划是在1963年11月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对付80年代的空中威胁,准备取代“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三种舰对空导弹。1996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得到了这个项目,将ASMS正式命名为“宙斯盾”系统。
海湾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的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到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经过了42天的空袭以及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长达100小时的陆战后,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美国海军现役的巡洋舰全部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共27艘,使美国现役巡洋舰全部实现了信息化,通过先进的“宙斯盾”系统和数据链系统,能够方便地与航空母舰、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海军航空兵进行互通、互联、互操作,从而形成团队作战,同时,“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不仅能完成防空、反舰、反潜等综合功能,还能提供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英雄是位全能冠军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各个舰艇编队中都有该级舰参加,总数达10艘以上。其中两艘分别作为多国部队波斯湾编队和红海编队的防空指挥舰;该级舰在用“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的重要岸上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携载有性能优良的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反潜直升机等武器系统,因而该级舰具有极强的作战能力。由于舰艇携载导弹数量多,作战范围大,使舰艇的攻击力和灵活力得以成倍的提高。“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是综合作战能力极强的导弹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最具代表性的舰艇之一。
“弗吉尼亚”级导弹巡洋舰
20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研制成功和陆续服役,美国海军仅有的3艘核动力巡洋舰已无法满足需要。为此,美国海军提出了发展“加利福尼亚”级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计划。其中,“弗吉尼亚”级共建造了4艘,分别为“弗吉尼亚”号、“得克萨斯”号、“密西西比”号和“阿肯色”号。“弗吉尼亚”级是美国海军第四级、也是迄今最后一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因此成为美国海军的“绝唱”。
美国海军的强大武器
这级舰的主要任务是与核动力航母一起组成强大的特混编队,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开赴指定海域,为航母编队提供远程防空、反潜和反舰保护,同时也为两栖作战提供支援。它是第一艘全综合指挥与可控制的导弹巡洋舰,具有独立或协同其他舰艇对付空中、水下和水面威胁的作战能力,可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永远的光荣
“弗吉尼亚”级舰全舰呈细长形状,舰首部也较长,尾部则为凸式方形尾。它的上层建筑分为首尾两部分,中间由一个甲板室相连。首部为桥楼甲板,上方有一个锥形的塔桅,里面安装了电子设备。舰桥设在舰长室的前方,靠近作战情报指挥中心,便于作战指挥。舰尾部末端是直升机飞行甲板,甲板下方的舰体内部是一个机库。机库采用套筒式机库盖,是美国海军战后第一艘采用舰体机库的巡洋舰。
虽然没有强大的“宙斯盾”和VLS系统,且“弗吉尼亚”级的作战能力也略低于“提康德罗加”级,但作为美国海军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最后“绝唱”,它还是有足够实力为美国争光荣。
VLS系统
VLS是指垂直发射系统。这是一种导弹发射系统,在许多国家海军比较先进的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攻击潜艇、导弹潜艇上都配备有这种导弹发射系统。由于导弹从储存、待发射直到发射始终都是处于垂直状态的,故称之为“垂直发射系统”。这种导弹垂直发射方式和发射系统最先是在弹道导弹战略核动力上开始采用的,后来因为诸多优点便逐渐标准化并应用到各类其他作战舰艇上。
“莱希”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莱希”级导弹巡洋舰共建有9艘,首制舰“莱希”号于1959年12月动工,1961年7月下水,服役。该级中的“里夫斯”号1986年曾来我国青岛访问。
可支援两栖作战的导弹巡洋舰
该级舰采用长艏楼舰型,艏部平直倾斜,艏部下方设有球鼻首声纳导流罩。为了防止烟害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腐蚀,“莱希”级首次采用烟囱和桅杆一体化结构。
该级舰长162.5米,宽16.6米,吃水7.6米;标准排水量5670吨,满载排水量8203吨;动力装置采用2台蒸汽轮机,蒸汽轮机使用了铬钼和镍合金钢材料,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且重量较轻、可靠性较好。“莱希”级舰上舰空、舰舰和反潜导弹一应俱全:2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2座MK-10型SM-2ER“标准”舰空导弹、l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同时在舰中部两侧还布置了2座MK-32型鱼雷发射装置。此外,设有2座3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该级舰电子设备齐全、通信能力强。
美国海军又在“贝尔纳普”级的基础上,建造了一艘名为“特拉克斯顿”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与“长滩”号、“班布里奇”号一起,形成了当时美国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三剑客”。
“莱希”级作为航空母舰编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战,其次是反潜,同时可用于支援两栖作战。
“贝尔纳普”级与“莱希”级
“贝尔纳普”级是在“莱希”级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两者在舰体线形、结构、动力装置等方面完全相同,但艉部装设的武器差别较大:“贝尔纳普”级装l门127毫米大口径舰炮,而“莱希”级则为双联装导弹发射架。
“贝尔纳普”级共建造了9艘,首制舰“贝尔纳普”号1962年2月动工兴建,1964年l1月服役。最初,美国海军将该级舰定为导弹护卫舰,从1975年6月30日起改称为导弹巡洋舰。
该级舰长166.7米,宽16.7米,吃水88米;标准排水量6570吨,满载排水量8575吨,动力装置采用2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2.5节。舰上武器装备精良,共有2座四联装“鱼叉”舰对舰导弹、l座双联MK-10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标准”SM-2ER舰空导弹或“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l门127毫米舰炮,以及箔条式干扰火箭发射器。该级舰的电子设备性能也十分先进,有多部对空、对海雷达及电子战系统等。此外,舰上还搭载有l架“拉姆普斯”反潜直升机。
“贝尔纳普”级各舰自服役以来,其中不少舰实施了“新威胁改进”计划,着重改装了SPS-48E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MK-14武器指挥系统和SYS-2自动战斗数据系统,解决了这些系统与SPS-49对空警戒雷达的配合使用问题。
首制舰“贝尔纳普”号曾于1975年l1月与“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相撞,舰体严重受损,后经过大规模的修理与改装,于1980年5月又重新服役。
“德梅因”级火炮巡洋舰
在1942年的所罗门群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密集火力使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损失惨重,美军认为主要原因是巡洋舰上的8英寸炮(203毫米)射速太低,限制了其在狭窄海域内的使用效能。
过早凋零的“美丽”
在阿留申群岛作战时,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上的炮火威力明显不够。为了弥补不足,1943年美军制造了一种炮口203毫米的速射炮。新炮计划安装在“俄勒冈”级重巡洋舰上,但因为炮体太重,舰体无法适应。终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决心设计一级全新的舰艇来安装这款新型速射炮,以便发挥其卓越的性能,这就是“德梅因”级重巡洋舰。这是美国海军舰艇建造史上的最后一级,也是设计最精良的一级火炮巡洋舰。
在舰体设计上,美军根据太平洋海战的经验,强调了防空能力和主炮火力,在主甲板上又铺设了一层可防止因炸弹爆炸产生连锁爆炸的新甲板,并扩大了弹药舱的容量。
阿留申群岛战役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是分隔白令海与太平洋的火山岛群。由70多个小岛组成。长2250多千米,面积1.8万平方千米。1942年6月3~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舰队为攻占阿留申群岛西部多岛而实施了这一次战役。
这种炮口为203毫米的速射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还有了一个新名字:MK16舰炮。
这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自动装弹机的舰炮,无论是俯仰和旋转都是电力驱动,可在任意角度装弹。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性能出色的舰炮只装备在了“德梅因”级上,好炮配好舰,可惜却成了昙花一现。
“变身”水上博物馆
按最初的计划,“德梅因”级将建造12艘,但因为日本海军的迅速失败,美军造舰计划大幅调整,最后只有3艘完工,而且全部在战后才开始服役。这3艘“德梅因”级舰虽然没能用203毫米炮弹将日本人炸开花,但也风光一时,先后担任过美国第6舰队的旗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耀武扬威。首舰德梅因号CA134于1946年9月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下水,1948年11月服役。1950年后频繁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活动。1949~1955年担任第6舰队旗舰。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担任美国在地中海的临时指挥所。1961年7月正式转入预备役,直到1991年才正式退役。退役后几经周折,成为了苏比利尔湖畔的一座水上博物馆。
“德梅因”级虽然是二战末期建造的终极火炮巡洋舰,但却生不逢时,在导弹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里被迅速淘汰,实在是可惜。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
为了与美国海军的长滩号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进行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的使命,苏联海军开始建造巨型军舰“基洛夫”号,这曾引起海军界极大的震撼。它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巡洋舰。
一艘舰,引发海军界的“海啸”
“基洛夫”号首次装备VLS(即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能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舰上几乎涵盖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所以又被称为“海上武库”。它曾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简氏防务周刊》将其定级为“战列巡洋舰”。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的水面战舰。
美国长滩号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
长滩号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由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建造,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有了核子动力,即便是长时间在海上航行也不用补充燃料。这艘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于1957年12月开工,1960年下水,1961年9月服役,1995年退役封存。
长滩号核子动力导弹巡洋舰可搭载958人,长219.9米,宽22.3米,吃水为9.1米,排水量18000吨,续航力25.9万公里。舰上配备了大量先进武器: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20毫米方阵近迫武器系统、127毫米炮和三联装423毫米鱼雷发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