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和一无所知并不可怕,只要你肯学习,就能进步。但是不懂装懂则不然,它不仅使你无知,还使你停止学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几分虚荣,特别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常常随口说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了解的。我们喜欢引用骇人听闻的观点、说出独树一帜的想法,却并不去想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这些。对不了解的东西夸夸其谈,看起来好像很酷,其实是幼稚可笑的浅薄。
不懂装懂会害人害己
一天,在临床实习时,老师让学生们都不要带听诊器。
在第一位病人的床头边,老师把学生们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病人是沃特金斯先生,”他说,“我把我们的实习安排向他作了解释,他不会介意的,只要你们需要,尽可以听听他的心脏。他患的是心脏僧帽瓣硬化症。”
关于心脏僧帽瓣硬化症的病理知识,学生们以前早就学过。他们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声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老师把他的听诊器递给学生们,然后说道:“你们要仔细听听,沃特金斯先生的心跳强音很明显。”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拿过听诊器,集中精力听诊。“噢,没错,听得很清楚。”大家都点了点头说。学生们互相注视着,只见人人都是一脸轻松的表情,学生们很感谢老师能把实习课安排得如此顺利。
这节实习课结束后,学生们来到护士办公室,坐了下来。“你们都听清楚了吗?”老师问。
学生们点了点头。老师并不多说,慢慢拆开学生们刚用过的那个听诊器。只见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镊子,用它夹出塞在听诊器里的一团棉球。
原来这是一个失效的听诊器,仅仅是一个摆设而已!根本不可能用它听清心脏杂音的。“再也不要这么干了,”老师说,“如果你们听不到什么声音,就直说好了。如果你们不理解别人在讲什么,就告诉他你确实不明白。本来糊涂却假装清醒,也许能欺骗你们的同事,但对你们自己,还有你们的病人,一点好处也没有。”
上案中学生们的这种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出现的。有时是因为看到大家都像是很了解的样子,如果自己说不知道,会被耻笑。有时候可能就是想要敷衍了事,没有用心去想事情,随口答应别人的话。对医生来说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害人害己的,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传播了虚假的知识,让别人以为你所说的是真理,那么有一天,你就得按照自己说的谬误去做事情,或者是自食其言,自相矛盾。不管选择哪一种,都是让人很尴尬的,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不知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越是爱表现的人,越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呢?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懂装懂就是无知,不利于交际范围的扩展。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恐怕永远也不会受到欢迎,使人们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敢于说“不知道”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苏格拉底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你不知道的地方。说不知道并不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你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有一位学问高深、年近八旬的老妇人。她原是大学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旅行,可以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未听到过她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假称通晓。遇到疑难时,她从不忌讳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专著、资料,以供参考。看到老妇人的这一切,每个跟她接触的人才真正懂得了怎样才能被别人敬重,怎样才能获得做人的最好的尊严。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
其实,在任何国际学术会议的场合中,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了解虽然开会的屋子里坐满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但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较文绉绉的“在本项研究主题中,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这个事实。他们常常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并不是说出来就大失面子的话语,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反而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在前往心理医生那里求诊的病人中,其实有许多是著名的人物和企业家。他们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里是很杰出的,但是在医生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们在钻研提高自己的专长方面下过很多工夫,所以在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知识方面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简单问题,也可能毫无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所以,他们集中精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知道,“万事通”的人是失败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门或几门。真正的有面子是在你从事的一门里能够出类拔萃。
坦白承认“不知道”的领导者,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成为最终的成功者,也是获得最大面子的成功者。作家斯蒂芬·马洛在其作品中,这样写道:“我想,英语里最讨人喜欢的几个字也许是‘I don’t know’(我不知道)。这句话可以作为跳板,使我感到惊奇并使你揭开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的奥妙。”
做人就要敢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不知道,不要为了面子,强给自己说成“万事通”,让自己真正的大失脸面。年轻人要知道,知识是从“不知道”里面去获取的,而不是从你说“知道”里面去欺骗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