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公司主管约翰·普雷斯伯说:“你冒的风险越大,你所得到的回报就有可能越大,但是得到回报的可能性就变小了,你赔钱的可能性增大了。这就是金钱的价值。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
在成熟的VC(风险投资)市场,高风险与高收益是一对孪生姐妹,“二八法则”是其重要特征——80%的项目赔钱,剩下20%的项目不仅要弥补失败的损失,还担负着获取高额回报的重任。
在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上述资本的定律却是失效的。
尤其是资本市场开放的初期,狂飙突进的中国市场,对资本的需求无人能及,而本土商业银行的缺位与不作为,导致风投的机会俯首即是。在机会、多资本少的“买方市场”,抛弃投资周期冗长的VC,众多“短平快”的PE(私募股权基金)机会让风投们应接不暇。
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称,中国现阶段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是伪市场化发行的,“在我国股市,上会了是小胜,过会了是大胜,上市了就万事大吉等着收钱了;而在成熟市场,上市后才是被律师、审计师、证监会和投资者等市场各方进行价值审判的开始”。
高危风险不再,高额收益惊人,才是中国尚未成熟规范的VC市场的重要特征。安全地带如同“华尔街”是美国金融业的代名词一样,“沙丘路”(Sand Hill Road)便是风险投资的代名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沙丘路”的风投们陆续进入中国。
当时的中国市场“含苞未放”,在刚刚迈进中国门槛的风投们看来,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完美时机。IDG身为中国VC市场的先行军,对此深有体会。2010年5月,IDG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熊晓鸽不无欣喜地向媒体透露,10多年来,IDG在中国投资了200多个项目,而只有19个宣告失败。《IDG熊晓鸽: 今年投资的企业上市将超过7家》,2010年5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网,http://old.nbd.com.cn/newshtml/20100528/20100528085423517.html。
相比于其他市场风险投资10个项目8个必败的纪录,高达90%的成功率,不得不让风投机构感叹,中国是一处令人舒心和喜悦的安全地带。
这个安全地带的存在,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最好注解,不成熟的表现首推的就是不作为。作为资本市场的生力军,商业银行的不作为成为了市场发展最致命的桎梏。
成立于200多年前的美国花旗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最好的励志榜样。
1901年,孱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耻辱的《辛丑条约》,其中巨额的赔款就由花旗银行经收。从此,这家发迹于美国华尔街上的小规模私人银行进入中国,银行门口悬挂着美国国旗,中国人称之为“花旗银行”。
一个世纪之后的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银行董事长桑迪·韦尔曾经无比骄傲地说过:“不管你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找到一家花旗银行的机构为你服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上,花旗遥遥领先,稳坐头把交椅,在霸气十足的大投行面前,遍地开花的花旗毫不示弱,屡屡分得风投市场的蛋糕。
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商业银行,迎来的却是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涉足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拥有股权类资产。之后到2003年,《商业银行法》得以修订,才为商业银行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预留了一定空间。然而,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一个群体的不作为,能促进另一个群体的迅速独大。当中国商业银行长期停滞在简单的存贷、理财、保险等业务范畴时,原本属于商业银行业务范畴的投资业务,轻松落到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饭碗之中。
1997年,潜伏在中国的高盛集团,伪装了咄咄逼人、野心勃勃的风投本性。在外人看来,它俨然是一家个性低调、业务娴熟的商业投资银行。正所谓,低调才是真正的“牛逼”。
事实上在这一年,高盛异常忙碌。1997年年初,高盛承销了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的上市。在中国航空业资本化起步之际,东航一时名声大噪,高盛也因此成为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眼中德高望重的“贵人”。
不久,预备在夏天上市的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南航)找上门来,诚意邀请高盛担任主承销商。轻车熟路,高盛又有了一次精彩表现。成功上市后的南航为表谢意,聘请高盛担任财务顾问。
在1997年秋天,中国移动筹划上市。气焰嚣张、态度桀骜的摩根士丹利(财经界俗称“大摩”)意外出局,低调的高盛成为中国移动上市的承销商。
在一年之内,担任中国三家大型国企的上市承销商,中国的商业银行眼睁睁地看着高盛,不费力气、不冒风险地获得超过1.4亿美元的收益。程志云: 《高盛的中国生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44页。
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空缺,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风险投资家们脱离了高风险的轨道,倾心于安全系数较高的投资银行业务,这是“安全地带”的一端。另一端,风投机构急功近利,VC占道PE蔚然成风。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国际投资界,VC与PE截然分工: VC专注于企业初创期、种子期,投资小,回报周期长,放长线钓大鱼;PE钟情于成熟期企业和PreIPO(企业上市前期)项目,投资大,获利快,擅长临门一脚。
在国外,VC风险投资机构往往被视为公司的缔造者、技术的孵化器,对技术创新和产业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和支撑。然而在中国,在应作为的领域内,VC选择了不作为。
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有106家企业获得投资,其中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有82家,占比高达77.6%。《“短平快”式发展或加剧创投泡沫化》,2010年5月18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第3版。这就意味着,纯粹向早期公司投资的比例下降,奉行“落袋为安”的风投们把在一两年能够上市的项目视为掌上明珠,“短、平、快”成为风投们的共同诉求。
正如法国NATIXIS亚洲投资首席合伙人王刚所分析的,“VC的成功率很低,投10个项目成功的可能只有两个,而PE的成功率是七八成。更重要的是,PE回报率都是若干倍。从平衡经济回报的角度来说,投资于成长期的企业可获得类似于早期风险投资的回报,但相比之下持有的期限更短,承担的风险更小,所以很多VC进入到PE行业来进行PE类型的投资。”周惟菁: 《VC投资与PE界限越来越模糊》,2007年12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4版。
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在我国风险投资领域,VC畸形而异化。“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都是围绕交易进行的——所有一切都是以IPO为中心展开。”《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你会选择什么大餐》,2007年3月20日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tragymanage/20070320/14343423522.shtml。而那些处于萌芽阶段的新技术,那些最需要培育、鼓励和支持的早期企业,往往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早早夭折,甚至胎死腹中。于是,在VC纷纷逃避早期企业投资风险的时候,中国本土众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纷纷走向“天使投资”的行列。
知名天使投资人孙红伟曾经说,风险投资的风险本来就大,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健全、不成熟的投资环境中,这种风险就更加大,因此国外的VC往往避之唯恐不及。
而正是目睹了一批青年人在创业中因为资金不足、经验不足而头破血流之后,身为谷歌中国总裁的李开复先生毅然辞职,在2009年联合一批行业精英成立了“创新工场”,致力于早期阶段投资及提供创业培育,弥补国外VC在中国早期投资领域的不作为。
从最初的降低身份承揽低风险业务,到近年来倾心于快频率的后期投资,“不务正业”的风投通过一上一下的畸形方式,安身于低风险安全地带,在中国获得了令人惊讶的高成功率,风投已不再有风险。
风险投资在中国不再有风险,现实而功利的他们,捏轻怕重,趋利避险,只愿锦上添花,无心雪中送炭,资本逐利和贪婪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安全”一方面导致了风投机构后来的迅猛发力和肆无忌惮,在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成为国外风险资本争夺的“香饽饽”。“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国企业的脚步不再淡定,头脑不再冷静,那些艰苦创业的激情一股脑儿地转移到了似懂非懂却撩拨人心的资本市场当中。一粒粟收万颗子2004年的惊与喜,足够让30岁刚出头的陈天桥终生难忘。
2004年的5月,盛大降低发行价“流血上市”跻身纳斯达克,一度遭遇嘘声一片。
三个月之后,盛大网络首次公布财报,股价一路飙升,盛大的市值一度达到14.8亿美元。掌门人陈天桥身价90亿元人民币,荣任中国大陆新首富。
在尖叫和喧嚣的背后,软银赛富的合伙人们再怎么低调也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作为这支纳斯达克市值最高的中国概念网络股身后的资本力量,软银赛富是最佳“投手”与“推手”,它完美地打造了新一代中国首富。
2003年年初,盛大网络在进行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陈天桥有一支素质不俗的管理团队,网络游戏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行业,但是众投资商都持观望状。其中的原因在于,当时从韩国Actoz公司租赁的《传奇》是盛大唯一的游戏项目,盛大依靠它撑起了整片天,然而当时盛大却正与韩国Actoz公司闹得沸沸扬扬。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双方谈崩,盛大定将元气大伤,一蹶不起。
不得不承认软银赛富的魄力。2003年3月在众多风投基金拒绝向盛大伸出橄榄枝的时候,软银赛富毫不犹豫地投入4000万美元。与此同时,为降低此次投资的最大风险,时任软银亚洲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的黄晶生亲自出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促成盛大与韩国Actoz化干戈为玉帛。两者的和解,让软银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解除了后顾之忧的盛大在软银的辅助下迅速纵横拓展,2004年年初成功上市。上市后不到一年,2005年1月盛大网络股价飙升至巅峰时刻,软银赛富急流勇退立即出手,当时的4000万美元已衍生为5.6亿美元。
不到两年的时间,收益高达14倍,种下一粒粟喜收万颗子,这成为风险投资在中国成功的案例之一。由此,软银赛富在风险投资界声名鹊起,因盛大一案夺得“2004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桂冠,软银赛富总裁阎焱被评为“2004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软银塞富在盛大的惊人回报惹红了风投们的眼睛,纷纷对网游企业慷慨解囊。
之后,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畅游有限公司、蓝港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久游网、北京游戏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摩卡世界科技有限公司等网游公司获得资本大鳄的分外青睐。2006年,软银赛富再次瞄准网游行业,其在完美时空上市前10个月投入800万美元,之后退出时的回报高达80多倍,更胜盛大一筹。据中国投资网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游戏行业的风投个案达到22例,2009年超过30例。
早在2002年,当世界风投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上刚刚发力时,IDG集团董事长麦戈文就对这片市场充满着无限的期待,他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而在当时,IDG在中国完成的30多个投资项目平均回报率达到55%,比同时期的美欧市场分别高出10%与2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2002年10月23日《中国证券报》,第3版。
1998年IDG向金蝶软件注资了区区2000万元人民币,2001年金蝶在香港顺利上市,IDG在金蝶的投资增值了17.5倍。
在2000年9月互联网的寒冬,IDG向百度投入150万美元获得了5%的股权,2005年8月百度不负众望成为纳斯达克的中国明星。5年时间,百度给IDG 150万美元的投资回报了1亿美元,回报率达67倍,创下投资领域新纪录。
从2002年前后到2008年,是风投机构在中国集体“敛金”的疯狂时期。在此期间,对自己相中的企业,风投出手阔绰、毫不犹豫。
当分众、携程、腾讯、阿里巴巴、前程无忧、当当网等中国企业在各大板块屡创新高之后,风险投资的回报也不断刷新纪录,更多的风投资本蜂拥而至。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市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最低,但是中国的商业活动交易成本却最高。由来已久的酒桌文化使得中国的一切商业活动几乎都无法离开吃喝娱乐。但是,高昂的交易成本并没有影响国外的风险资本在中国的利益,反而获得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