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禅悟管理
3417900000021

第21章 禅师多苦行

唐朝东阳清泰寺玄朗法师,是傅大士的第六代嗣孙。常行头陀苦行,住在山涧旁,别号左溪尊者。自己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认为屋子虽小,可视如法界无量般的宽大,正是华严一微尘里无量刹的心境。40余年来,就穿一件七条僧衣,一辈子就一个坐卧具,也没改变。如不是为查经典,绝不随便点蜡烛;如不是要礼佛拜佛,绝不随便走动一步。大师要洗钵子,则山中群猿争着捧去洗,大师诵经时,众鸟都飞到上面来回飞翔,久久不离去。刺史王正容屡次请师入城说法供养,大师都不想去,推托有病不能去。

唐朝通慧法师,30岁出家。独入太白山修行而不带粮食,饿了吃草和野果,渴了就喝水,睡觉靠在树下,坐禅参研。这样的日子,过了5年,有一天用木棒打土块。土块破了不成形体,豁然开大悟。晚年只穿一条裙子,盖一件棉被,穿一双麻鞋,用了20年之久,衣服缝缝补补,冬天夏天都没两样。

唐朝智则法师,雍州长安人,性情磊落潇洒,不修边幅,常披一件破僧衲,裙子只遮到膝盖上。房内只有一张床,一个用瓦做的钵,一个用木做的匙,其他再也没有东西了。住的一间房子,也不关门,大家都说他是个疯狂的人,他听了感慨万千地说道:“说人家疯子的人正不知道自己才是疯子啊!出了家,离了俗,还为了衣食操心,行要穿衣饰遮,住要宅房屏障,门要锁,箱子要盖紧……这样又浪费时间,又扰乱道业,还有收集积蓄种种之财物,整日忙碌而心惶惶,这种人若不算疯狂,再没有疯狂的人了!”

唐朝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得到马祖道一禅师即心即佛的心法要旨后,隐居深山中,没人知道。管盐官写信诏见他,他谢绝不去,回了一偈给盐官:“我这里有一个池塘,长满了荷花,我用荷叶做衣服蔽体,用也用不完。有好几棵松树,长满了松花松果,用以充饥,足足有余。满以为大家都不知道我的住处,可以独自清闲修道,没想到还是让人找着了,于是我又离开这里,搬进更深的山里去住。”

宋朝东京慈受怀深禅师,有一天在参禅放香后小参时刻,开示徒众说:“大家千万要忘却名和利,以恬淡为乐,世间名利心减少了,向道清净的念头自然滋长增加。像扁担和尚,一辈子捡栎实①为食充饥;永嘉大师不吃用锄头耕种的菜,因为耕锄惟恐伤害泥土里的微小生物,且敬重农夫汗滴禾下土的辛劳;高僧惠休和尚,30年来只穿一双鞋子,地皮不坚硬时,就打赤脚走路。你们目前衣食不缺,种种享受,还没饿就吃饭了,还没冷就加衣了,身体还未弄脏就洗澡了,还未到睡时就睡着了;这样生死之道还未弄清楚,心境污染未尽,惑障不断,凭什么来消受上述的福报呢?”

注:①栎实:圆形,大如姆指头,端尖锐,在碗状壳斗内,仁如老莲肉,可吃,壳斗可染皂色。

【禅悟管理】

这些禅师之所以能够在道业上取得那样高的成就,这与其甘愿吃苦,拒绝物质享受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

反过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事业不管多大,财富不管多少,就行尸走肉一般享受物质生活,与大师们的高风亮节相比,不禁让我们高山仰止!

自古英雄多磨难,身处逆境,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在环境中抓住了机遇,并勇于吃苦创造了奇迹。而弱者在环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害怕付出而最终放弃。

管理者如能正视苦难,是一种人生的豪迈。善待苦难,苦中作乐,是一种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