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同样是一群人,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其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达到各自利益;其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走向正和博弈。事实上,正和博弈是一种相互合作,非对抗性博弈。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他人而独立生活的,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和其他人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正和博弈”中的双赢思维
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如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便能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状态。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夫妻之间的互利互惠,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更亲密。
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是个瘫子,丈夫是聋哑人,外人看来他们应该很不幸,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譬如他们要去镇上买一些日用品,由于丈夫不会说话,当然不好交际,所以,在去镇上卖东西的时候,这个聋哑丈夫一定会骑着三轮车,让妻子坐上,到了要买东西的地方,妻子便坐在三轮车上谈价钱购货物。更可贵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过争吵,为什么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本领,而是因为他们能互相补充彼此之间的缺陷:妻子走路不方便,丈夫却有强健的身体;丈夫不会说话,妻子却有很好的口才。由于他们能取长补短,所以他们在一起仍生活得十分的美满。
这种在交际中能互利互惠的情况,便是“正和博弈”。
再比如,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一生都没激烈地争论过,更不用说吵架了,在生活中他们更是默契、和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每天都要煮鸡蛋吃。不过,奇怪的是妻子在煮鸡蛋时,每次都是自己先吃了蛋白,而把蛋黄留给丈夫;而其丈夫每次煮鸡蛋时,便吃了蛋黄,把蛋白留给妻子。这似乎成了习惯,直到丈夫去世前,说自己想吃鸡蛋时,妻子便煮好了鸡蛋,首先剥掉了蛋白,将蛋黄给了丈夫。丈夫说,他想吃一次蛋白。妻子说,你不是喜欢吃蛋黄吗?丈夫摇摇头说,其实他并不喜欢吃蛋黄,只是看妻子爱吃蛋白,所以才每次都吃蛋黄的。这时,妻子也告诉了丈夫,其实,她本来爱吃的是蛋黄,只是因为见丈夫每次都愿意吃蛋黄,所以她每次才吃蛋白的。
这个故事的确很美丽,读后让人为夫妻间的相敬如宾为之动容。其实,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与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互相之间若能为对方着想,采取一种双方合作的态度,那么,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的对抗性博弈发生。
所以,为了短期胜利,建立共同利益,为了长远成功,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拥有博弈中的双赢思维,拥有平等、互惠的思想,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呈现“正和”状态,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对于对阵的双方,双赢是再好不过的结论了。但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加注意,自我控制和约束,朝着“正和博弈”的方向努力。通常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别见利忘义,做人之本,心存善良。在人际交往的博弈中,之所以会出现“零和博弈”,大多是因为人的见利忘义,想吞并别人的利益,而这样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心存恶念,不安好心,整天想着算计别人,自然便会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那让人所不齿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诉讼案件,李先生借了王先生三万元钱,后来,王先生由于家人有病,等着用钱,于是,便向李先生讨要。但李先生用各种理由推脱了,王先生十分的着急,便发火了。李先生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抢过借条,撕得粉碎,从窗口扔了下去,并对王先生说,现在好了,谁也不欠谁的钱了。王先生知道李先生想赖账,便急忙跑到楼下,拾起了那些已经被撕碎的借条,并一片一片对了起来。李先生根本不认账,最后,王先生只好把李先生告到了法院。可是,在法院上,李先生却说,自己已经还给了王先生,所以才撕了借条的,弄得王先生百口难辩,法庭一时也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讹诈谁。因为李先生说得也有道理,如果不给对方钱,王先生怎么会让他将借条撕掉呢?后来,法官觉得李先生的理由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毕竟还有许多疑点,所以又做了大量调查。最后,王先生又提供了一通录音电话作为证据,说明王先生曾在向李先生讨要欠款时发生过争吵,再加上李先生夫妻俩在说什么情况下还钱时口径并不一致,最后判李先生败诉,并归还王先生的钱。
可以说,像李先生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善良之辈,他在人际关系博弈中,本来就想赖账不还,达到把别人的财产归自己“零和博弈”的目的,是令人不耻的。不过,最终他还是让法庭抓住了狐狸尾巴。
其次,就是要心胸开阔,能够互相体谅。这也是在人际交往中,避免发生“零和博弈”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实很多事情,就是由于人们心胸不够开阔,遇事不够冷静。比如,邻居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一方心胸开阔些,另一方体谅一点,就不会发生邻居间感情不和的事情了。
最后,就是诚心对待别人,即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人与人交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诚相待、容忍对方,一些事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曾有一位官员夫人,她的一个邻居总喜欢计较小事。一日,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就问官员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官员夫人虽知其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便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筐送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又发现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了官员夫人,而官员夫人仍是心平气和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官员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地会相处得很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的,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人想一些。事实上,体谅别人并不难做,我们应该放宽眼光,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他人想一点,你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总之,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理性地分析,不可为了一己之利,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