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事斗争也是一种斗鸡博弈,一个强硬了,另一个就要缩,反之亦然,因为谁都不想两败俱伤。为了能精确地知道对方是真的强硬还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互间就要大量派出间谍,为的就是能精确估算对方强硬立场的准确的概率,以免擦枪走火,大打出手,两败俱伤。在没有足够的情报作基础时,双方都会选择纯策略的斗鸡博弈,就是对方强硬,咱就让步,你让步了,我就强硬。
这个博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子有时是很要命的,从纯策略的斗鸡博弈中是不会出现两败俱伤的那种最差结果的。但很多人就是死要面子,非要存着侥幸心理,在心里瞎算对方会作出让步的可能性,最后没有算准,弄巧成拙,就两败俱伤了。这种估算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作依据,一个人拍脑袋出来的估算是不可信的。而事实上,很多博弈的双方所知道的信息是不完备的,不对称的,所以估算的风险很大。而且搜集信息也是需要成本的,机会成本和财务成本,而且往往十分高昂。所以,为了朋友、恋人、夫妻、同学间的怄气吵架而去花费高昂的信息搜集费用是不值得的。博弈的信息是一个十分诡异的东西,在你没有完全真正地掌握它前,万万不可胡乱猜想匆忙决断,否则结果是难以控制的,这可是聪明人行为选择的大忌啊!
“同居”与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越来越多的青年情侣同居,而且不急于结婚,或者近期并没有结婚的打算。这是青年们的明智选择吗?选择的背后又有什么玄秘吗?
按常理来说,婚姻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爱情这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物质财富的冲击。而且现在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越来越严峻,购买房产要按揭贷款,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是未知数,而且大多数青年人是独生子女……能不能留在同一个城市里也是现实的问题。结婚带给人们的难题越来越多,外部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变数越来越大,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同居。两个人可以享受婚姻生活带来的一切乐趣和好处,没有一纸结婚证书的约束,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更灵活,不必要承担婚姻的后果,机会成本小,也没有更多的沉没成本。
首先,青年人对未来生活缺乏理性规划。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流动性很大,工作不稳定,企业绝大部分实施的是全员聘任制;居住地不再是终生不变的;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也不明朗。这些因素使青年人对结婚充满了恐惧感。此种背景下,过早结婚反而会成了彼此的拖累。
其次,女性独立也是一个原因。对经济独立的女性而言,她们不再需要通过婚姻这个长期的契约来限制彼此的自由,也不需要为对方承担责任。即双方没有长期的正规的契约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合作的“意向”,双方都更灵活。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人们更喜欢选择同居这种生活方式。
再次,男女结识成本低。人们的结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这也是现代男女喜欢采用同居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因。认识的成本低,所以认识得快,熟悉得快,分手更快。认识和熟悉的成本不过是一餐便饭、一次聚会或者是一次网上聊天……因为在一起容易,彼此也就不够珍惜。这种条件下双方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同居。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的进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已经在现代人的头脑里日益淡化,这些已经不是男女在一起的目的,其目的是追求快乐、愉悦。没有孩子的拖累,两个人不需要承诺,处得好就在一起,处不好就分手。
还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同居现象也越来越宽容了。
哲学家说,存在即合理。事实上,这是理性经济人的一种理智的选择,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人们付出的机会成本低,相对来说,收益就要更高一些。
同居剥离了夫妻名分、财产关系、子女关系等很多东西,留下的似乎只有爱与性。经济学家对性行为有非常精彩的分析。
性行为是一种珍贵的衡缺资源,性别就是成本,这成本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或者倒赔,取决于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性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性行为是有成本的,在决定性选择之前,双方需要有理性的思考。是否能预见并能负担起这些成本,或者换句话说就是性行为的后果;还要考虑使用减少负面结果的手段,比如安全套避免意外怀孕和感染性病、艾滋病。世间没有免费的性事,做爱是参与者充分合作才能产生“效应”的人生体验,要达到理想境界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双方不能逃避应负的责任;二是彼此都要明白身兼施受双重角色。就是说,性行为的伙伴都在追求同一目标,这种特性使性爱和一般日常活动尤其是商业交易不同。性行为与生俱来,但具有强烈的理性成分,比如艾滋病令人们在性爱方面较为谨慎。
有这样一句被经济学家广为引传的话:“对体制内的交易双方来说,性像一块永远嚼在口里的口香糖,它的好处是随时有东西让你咬,不空虚,也不会闲得牙疼;缺点是越嚼越无味,牛皮糖嚼成牛皮鞋垫,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习惯。”“七年之痒”的说法,不仅说明交易双方对单一产品、无差别服务的厌倦,也证明了性资源使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由最开始拉拉手精神抖擞,亲一下浑身颤抖,到后来拉得越多、亲得越多越没有吸引力。网络上流行着一百多种情侣、夫妻的睡姿,最后超过两年的,几乎百分百是背对背睡。这些姿势和体位,我们可以看做是人性化的市场需求信息。
性行为也成为结婚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薛兆丰说婚姻是“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另外,婚姻中的性行为具有更多的优势,即少了更多的成本。优势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成本小,没结婚的两个人需要两张床,结了婚就只需要一张;二是性价比高,不用冒着危险去搜集一些色情图片、网站来满足私欲,因为这些可以在婚姻体制内得到满足。
性行为能产生“效用”与普通商品或服务没有分别,这等于说,绝对理性的人,其性需求的数量与价格成反比。经济学家屠洛克认为妓女经营生意一定不能忽视这条原理,要想多接客就得价格合理。
娼妓这种“最古老行业”之所以能够在政府禁止下(娼妓合法化的国家不多)蓬勃发展,是因为需求永远存在;娼妓一旦获政府颁发符合卫生条件证书及商业牌照,嫖客的成本大为减轻,也就大大强化她们相对于非妓女(情人、女朋友及妻子)的竞争地位!
上面的分析是在把爱情、浪漫和道德从性行为中抽离,同时以不包含价值判断成分实证经济学视角下的观点,细想一下,也不无道理。
爱情中的两种逆向选择
爱情里的逆向选择表现为好女子总是嫁了比较差的男子,有句俗话“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个花枝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也经常慨叹,一对对恋人是那么的不协调。这种结果就是逆向选择造成的。但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可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好对象,也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得完美,以引起好女子或好男子的青睐。通常我们看到的征婚广告,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年轻美貌、身体健康、才华丰富、爱好广泛,对爱情执著,对缘分珍惜。”
爱情本身也是一场交易,男女双方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在当代的信息社会里,如何才能实现一宗公平的交易呢?首先需要双方的诚信,需要双方都拥有足够的共同信息,互通有无,彼此了解,因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假信息实在太多了,只有所获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买卖双方的最终决策,才可能是最好的“抉择”。
但事实是很多情况下,卖方知道的信息内容,买方不一定知道,而买方的价格底线,卖方也不知道。
甚至,卖方有时候为牟取暴利,故意隐瞒某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排除干扰,作出逆向选择,其利益受到损害。
《情归阿拉巴马》里的女主人公叫梅兰妮,在纽约,没有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道她漂亮、聪明、做事干练、惹人爱怜。
其实,梅兰妮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从小就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所以来到纽约寻找自己的未来。身为单身女郎的她,事业上顺风顺水,上帝更是偏袒她,让全纽约“万人迷”的单身贵族安德鲁疯狂地爱上她。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地加剧。
原来,梅兰妮并不是真正的单身女郎,在家乡的时候,她已经和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结婚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又接受了安德鲁的求爱,而家乡的杰克却始终拒绝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不得已,梅兰妮亲自回到阿拉巴马,劝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
俗话说:从西京到东京,买家不如卖家精。但在爱情婚姻市场上,当你是卖家的时候,你一定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只把那些最出彩的精华部分提供给对方。因为爱情的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讲究合同关系,所谓合同就是结婚证,以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为界限,在这之前,所有的爱情都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以在契约达成之前,买卖双方总是想绞尽脑汁瞒骗对方。
不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利也有弊,它既保护你也伤害你。因为在寻觅爱情的时候,是你自己主动出击, 身为卖方市场你就会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信息。而一旦你寻觅到爱情,两个人真正进入恋爱期的时候,双方的位置就进化成互为卖方市场,就他爱上的并不是100%真实的你这一点来推论,他也不可能是100%真实的他。
但爱情里有时候需要故意的“逆向选择”,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和穿衣服是一个道理,虽然今年流行长裙,有的人却选择一条超短裙。这时候的“逆向选择”不但可以避免潮流引领下的撞衫尴尬,而且可以凸显自己的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吸引公众眼球。爱情还是需要更多的诚实,哪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诚实也比不诚实的收益显著。
爱情中的逆向选择可能是因为信心的造价,也可能是因为那些对漂亮女孩向往已久的崇拜者们相互之间,以及和漂亮女孩之间不能沟通信息。
漂亮女孩的追慕者会这样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有钱的男人,比如巴菲特去追求她,于是长叹一声,转而追求其他女孩去了。而巴菲特在华尔街上巧遇到来纽约观光的漂亮女孩之后,也颇为心仪,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年轻的小伙子,比如比尔·盖茨去追求她。于是巴菲特长叹一声,转而与结发老妇相伴去了。
漂亮女孩去微软公司面试时,巧遇比尔·盖茨。面对如此佳人,比尔·盖茨再也不能正襟危坐了,心中一阵激动,但他转念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强壮的阔佬,比如乔丹去追求她。于是比尔·盖茨长叹一声,埋头继续与司法部周旋。
漂亮女孩去观看篮球比赛时,邂逅飞人乔丹。面对如此佳人,乔丹岂能坐怀不乱?脑海中翻起千层浪,但他冷静下来一想: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轮得到我来追?肯定有那些比我更英俊的小伙,或许她的同学或同事,早就已经把她追到手了,于是乔丹长叹一声,转身来个空中走步。
这些就是漂亮女孩的困惑。那些想追求她的人相互之间都不能互通信息,也不了解她的尴尬处境和真实想法,结果是那些男人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决定是否要去追求她。但由于大家都预期追求漂亮女孩一定有极高的门槛,最后造成大家都退缩不前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只观察到了女孩的美貌和自己的不足之处,而根本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因为都相信追求漂亮女孩的代价很高,所以大家都不采取行动,最后反而是那些考虑问题简单、懵懵懂懂的普通男生追到漂亮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