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前言)
尽管很久之前就已经零星接触到本尼斯的学术成果,但是系统性研读本尼斯的领导学却是近年来的事。
研读本尼斯所带给我的触动超越所有其他的大师。
对于彼得·德鲁克的博大与深邃,我充满了敬仰和钦佩,那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对于查尔斯·汉迪的智慧和空灵,那是欧洲人特有的优雅和从容,我仰望已久。对于迈克尔·波特的严谨和大师情结,那强烈的学院气息令我躲避不及,这样严肃的人生再成功也并非我之所愿。而汤姆·彼得斯的痴狂和创造性,又非我所能及,所以只能欣赏而无从实践。
但是,本尼斯给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尤其《领导的实践》时,我总会有一种幻觉:那就是我的作品。无论是对人性的强调,还是对民主的认同,这一切正是我已经写下的(《决胜未来——企业永续发展的领导力模型》中写下的正是人性领导学),或是我计划要写的。
有很多次,我甚至产生一种取消写作的念头,因为我所构想的一切本尼斯已经写出来。这是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一个学者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性,而本尼斯的存在使我丧失了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阅读本尼斯的过程是这种痛楚不断加深的过程,那段时间是我作为学者生涯中最为艰难的时光。当你所构想的一切遭遇到彻底的否定,你为此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将拥有一种生命就此终结的感觉。
——本尼斯将我逼上了绝路。对我来说,摆在眼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弃做管理学者的人生规划,但这是我无法接受的,我已经深深爱上了管理学,离开了她,我的生命将毫无意义。要么寻求新的突破,创造出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我决定选择第二条道路,尽管这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辛的道路。
于是,我决定放弃一切重新开始。如今,我仍然在黑暗中探索。
“继往开来”是中国人对创新提出的要求,也成了我重新开始管理学研究的指导理念。因此,我决定系统深入的研读西方管理学大师的作品,这套“管理学大师词典”丛书正是此次研读的成果。通过对大师们管理思想的研读,我逐渐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管理思想发展脉络,相信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的管理学研究将走得更远。
因此,我内心中充满了对本尼斯的感激。他给了我新的学术生命,尽管一切还很模糊。
本尼斯在领导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无人能及,尽管他的著作不多,(相比德鲁克而言,他的几本著作不但页码少得可怜,而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对局限得多。)但对于领导以及领导者职能的阐述已经深刻透彻,使领导者们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了真实的体会。
在他所有的观点中,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且奉为规则的:
一、领导不足,管理有余;企业内存在着大量的管理者,却缺乏相应的领导者。这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稳定性,却丧失了应该的发展性。“管理者做正确的事,领导者正确的做事”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整个管理学界信奉的定义。
二、人性领导;本尼斯认为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们必须围绕人性的渴望和需求展开领导。离开了人性基础,一切领导形式都很难取得成功。
三、愿景与榜样的重要性。领导者必须在企业内传达明确清晰的愿景,唯有在愿景的指引下,企业成员才能够真正凝聚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进展。同时,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员工们做出榜样。行动的影响力远远超出语言的影响力。古希腊有一句谚语:“说千遍不如做一遍。”这证实了榜样的重要性。
当然,本尼斯的领导学是一个结构完善的体系,绝非两三个观点可以概括和总结的。在《沃伦·本尼斯词典》中,我运用了一百多个词条对他的领导思想进行阐述,这足以证明他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关于领导学的研究,因为其特殊性,尽管研究的学者很多,但大多没有能够形成绝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如果你想对领导学和领导者法则有所了解并希望能够运用到实践之中去,那么,我建议你去读本尼斯。因为他的领导学不仅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他自身曾担任过领导者),而且还“决不浪费你的时间”。
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