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3420100000004

第4章

变革引导者

“我们无法控制变革,我们只能够走在变革的前面。”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人们对变革存在着一些误解,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将变革视为灾难,一旦有了这样的观念,变革往往会被无限制的延迟下去。而成功的企业恰恰相反,它们将变革视为发展的机遇。它们知道每次变革必定将带来新的增长契机,因此,它们致力于成为变革的引导者。

当然,21世纪是一个变化无时不在的时代,那就意味着变革已成为家常便饭。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变革已经无可避免。德鲁克认为在21世纪,惟一能够幸免的只有哪些变革的引导者。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使自身所领导的企业成为变革引导者。变革引导者将变革视为机会,他们主动寻求变革,及时发现变革的契机,充分利用变革所带来的机遇。

为了成为变革引导者,我们就必须了解变革:

1、关于变革的原则;

2、在企业外寻求变革的机遇;

3、在变革和连续性之间寻求平衡。

变革的原则主要有下面四个:1、放弃昨天是第一个原则。如果不能够放弃原来,就不能够创造未来,那就无法举行变革。因此,管理者必须懂得舍弃,尤其是哪些曾经为企业发展产生很多促动作用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在企业发展的转折期,谁能够迅速放弃过去,谁就能够迅速取得发展。2、变革引导者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有组织的改进,任何变革都必须在清晰的计划指导下展开,必须有主次之分,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很多企业变革的失败往往正是因为没有对变革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不能够有组织的推进。3、第三项原则是挖掘成功的经验。无论是自身以往的成功,还是他人的成功,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够有助于企业变革的成功。4、最后一个原则是系统化的创新。变革必须建立在创新基础之上,变革的结果必然是出现新的产品和服务,这必定离不开创新。

同时,要成为变革引导者必须避免陷入三种陷阱:1、不要将一切机会都视为变革机会,只有符合企业战略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2、不可以将“新奇”等同于“创新”,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者的差别。3、行动不等于计划,先行动后计划是错误的,光制定计划而不行动同样毫无意义。

任何变革都来源于机遇,变革引导者总是善于把握外界的机遇。变革机遇于创新机遇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或者说能够带来创新的机遇,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变革的机遇。

很多人认为变革于企业的连续性是矛盾的,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变革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断企业发展的连续性,而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连续性。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在未来如果呢不能够引领变革或适应变革,那么变革就会反过来要求你。也就是说变革是发展的根本之一,连续性必须体现在发展层面上才具备价值。变革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发展,与连续性毫无冲突之处。

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变革,它们都必须牢牢记住一点:变革成功的唯一法则在于创造未来。

实践指导:

变革已经成为必须,这在所有的管理者那里都形成了共识。但是,人们往往还是被动的等待变革的发生,甚至等待着变革推动着自身的发展。然而往往等待的结局是失败。

主动迎接变革,首先需要的是改变传统的观念,继续传统的观念是不可能形成任何变革的。所以德鲁克告诫我们首先要懂得放弃,放弃自以为是的过去,就像人不能甩开包袱就不能跑得很快一样。企业如果不能够放弃过去的成功就不可能取得成长。

关于变革,我们容易犯下的错误是过于草率,没有完善系统的计划性,对变革所需的人员与组织也没有系统的思考,很多变革产生于一时冲动。这样的变革决策往往很难得到持续的实施,因为我们缺少实施变革所需的毅力和决心。很多变革的失败正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始自终的实施。

德鲁克的伟大在于他总是能够发掘人们时常在犯的错误,并提出妥善的解决。他所提到的三个陷阱正是我们容易掉进去的。首先,我们对机会的认识很盲目,只要发现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把握。事实上,很多机会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并不相符,甚至相背离。为什么很多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原因正式因为我们无法抵挡外界各类机会的诱惑。其次,我们还容易犯一个自以为是的错误,就是对自己的创造很是自恋,一个并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奇的创意,我们或许会将之视为伟大的创新。最终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我们很多时候会成为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我们有着完美的计划,但是缺乏应有的行动。

未来,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要能够成为变革引导者。但是,在进行变革时,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企业的战略,一旦偏移了企业战略,变革为企业带来的不再是成功,而是灾难。

把握未来

关于未来,人们拥有两个观点:

1、未来是未知的;

2、未来与现实和我们的希望是不一样的。

这两点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它们包含着更多的内涵:

1、我们不应该将今天的行动和承诺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基础上,一旦如此,我们将陷入了自以为是的境地。我们能做的是判断已经发生的事件在未来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未来是由现在决定的。

2、由于未来与现实和期望不同,而且是无法预言的,因此意料不到和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是不可能的。但是,努力促使未来成为现实却是一种合理的行为,至少相比随波逐流来说,主动出击的成功可能性要远远高于被动接受。

企业在未来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将越来越多,因为未来意味着发展。但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记住德鲁克的教诲:“把握未来的努力不是为了确定我们明天应该做什么,而是为了确定我们今天做什么,才能够拥有明天。”

未来会如何,永远都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行动。

对未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把握未来有着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也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

1、及时分析一些重要事件,把握它们发生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差。这种方式被很多人认为是判断已经成为事实的未来。

2、通过创新影响迄今为止未出现的未来,运用创新思维引导未来。这种方式被称作为促使未来成为现实。

下面,我们详细的对这两种方式进行阐述:

一、判断已经成为现实的未来;这一层面的任务在于发现和分析。对现实有着深刻洞察力的管理者能够对未来做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够从现实之中发现关于未来的蛛丝马迹。尤其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关注,比如社会变革、人口增长或减少、经济文化事件的发生等等。

变化意味着危机或或是机遇,事实是这两者往往结伴而来。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管理者注定要面临一场灾难,但是对于那些能够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之中判断未来的管理者,却能够把握住一次机遇。

有很多现实对未来形成的影响,人们都可以一目了然,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对未来的影响。但是往往很多管理者对已经发生的视而不见,坚持着自身固有的观念拒绝改变,最终遭遇困境。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关键性的一点:未来的企业与现在的企业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往往由已经发生的未来所决定。因此,关注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之在未来将产生的影响做出准确判断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未来的企业与现在的企业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1、已经发生的未来,这一点已经阐述过。2、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思维。新思维必然会产生新未来。

把握未来对于管理者来说意味着创造一个适应未来的企业,这不仅需要他们拥有出色的管理技能和思维,还需要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尽管未来是由一些重大事件决定的,但是,只要人们愿意,未来同样会因为他们而产生一些变化。让未来变为现实的根本在于人们具备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总之,未来终会来临,而且它们的到来往往悄无声息。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密切注视着未来的脚步,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够为适应未来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和准备,它便有可能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如果管理者在企业把握未来方面多得不够出色,那么,他便没有承担起自身应该担负的重要职责。

实践指导:

关于未来,我们讨论的非常之多。但是,对于未来,我们又感觉到无力掌控。我们的无力在于我们无法清晰的预测未来。幸好德鲁克给我们预测未来的欲望一顿当头棒喝,否则我们还将沉浸在预测未来之中。

我们的错误在于将视觉集中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对已经发生的未来却漠不关心。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我们忘记了重要的一个规则:未来是由现实决定的。要了解未来,首先要知晓现在。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战略学者们知道我们首先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所谓趋势,便是从现实状况中总结和分析未来。一旦如此,便意味着我们能够把握未来。

同样,在未来面前,我们的态度也令人沮丧。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随波逐流,这类企业最终往往沦落为市场之中的跟随者。当经济危机产生时,遭遇失败的首先是这样一些企业。如在金融危机和外贸市场需求压缩的危机下,很多此类企业遭遇了破产和倒闭。真正能够傲立未来市场浪潮的是那些能够不断创新创造未来的企业,通过创新,它们牢牢把控着行业的标准。它们通过创意、知识的整合不但促进着自身的发展,同时推动着行业的发展。正如德鲁克所说,“他们在促使未来成为现实。”

未来其实并非一头难以掌控的怪兽,只要对已经发生的现实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便能够发现未来的足迹。同时,如果能够根据各类趋势(行业、消费观念、技术等)进行创新,我们还能够在未来打下烙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未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