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领袖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5岁,按照正常的工作年限来看,再有15到20年,这批人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接班人问题将成为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家族企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权力过渡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要求,又是企业极为担心的滑铁卢。
原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对领导能力最后的考验就是看企业能否获得持久的成功,而这需要不断地培养接班人才能完成。为了寻找合适的接班人,韦尔奇整整用了7年的时间,才确定伊梅尔特作为继任者。
柳传志创业时已经40岁,作为中国不世出的企业家,他在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考虑培养年轻人,希望为联想的接班人做好准备。然而,寻找接班人往往比经营企业还要困难,联想在这个过程中也吃尽了苦头。2011年11月初,柳传志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之位卸任,被业界和媒体解读为杨元庆成了柳传志的接班人,联想的接班人问题尘埃落定。其实,这是一种误读。联想集团只不过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平台之一,即便是最大的平台,也不可能凌驾于联想控股之上。如果非要谈接班人问题,那也只能说明杨元庆在事实上成了柳传志在联想集团的接班人。
接班人之殇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能力很强的船长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船员们都是跟着他成长起来的,非常尊敬他,但现在,大家都希望他马上退休。为什么呢?因为船长的确老了,每当遇到礁石时,看到船长眼神不对,两手打着哆嗦,船员们就提心吊胆,感觉生命很没有保障。船长当然也清楚自己快退休了,但他舍不得离开船,因此,他就请船员们吃饭,并请求道:我们在一起很多年了,我对大家怎么样你们心里清楚,我从来没向你们提过要求,现在我只想你们帮我一把,帮我向上级申请一下,让我再多干几年。
这件事无论搁在谁身上,可能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船长,毕竟这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柳传志在谈到接班人问题的时候,就经常讲这个故事。他表示:人贵有自知之明,他就要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2000年的时候,56岁的柳传志将联想大旗交给杨元庆和郭为,就是柳传志的理性选择。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培养年轻人,到2000年交班,联想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遭遇了很多挫折和磨砺。
企业的权力过渡,或者说选择接班人,通常有三种选择:
第一,对家族企业来说,子承父业型比较多。这种选择接班人的方法,在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比如说格兰仕,梁昭贤从梁庆德手中接过权柄,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企业内部培养。这种类型的接班人大部分都有着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通常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业绩,在企业内部也有一定的威望。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有利于企业权力的过渡。
第三,外部空降接班人。这种选拔接班人的方式相对比较少见,大多发生在企业濒临崩溃、需要进行二次创业,或者是选择转型的企业。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IBM,因为企业遭遇重创,不得不从外部聘请郭士纳,实施变革。
联想作为典型的国有民营企业,有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之称,据柳传志所说,他从1990年就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由于联想创业团队平均年龄较大,再加上都是技术出身,综合能力不够强。因此,柳传志很早就开始培养年轻人,希望尽早实现权力过渡。可能正是因为他这种迫切的心理,才导致最初的接班人计划遭遇了挫折。
起初,柳传志应该更为看好郭为,在郭为、杨元庆和孙宏斌三人中,郭为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也是成绩最突出的一个。但是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市场和营销工作无疑更容易出成绩。主管全国分子公司营销工作的孙宏斌,就利用在市场拓展上的业绩,很快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2003年的时候,柳传志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刚开始物色年轻人的时候走过段弯路。这显然就是指孙宏斌事件。
孙宏斌事件的爆发,让联想的年轻人计划一度搁浅,柳传志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也不得不重新规划。经过这次磨砺,柳传志的想法也更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联想培养接班人的机制。培养接班人绝不是提供一个平台那么简单,还要有一个好的财务体系和文化体系。要不然,年轻人上来后就像没有轨道的车一样,容易跑偏。经过努力,联想形成了一套培养人才的体系,杨元庆、郭为以及后来的朱立南、陈国栋和赵令欢等人,都在这个体系中慢慢地成长起来。
孔雀和老虎
柳传志喜欢用孔雀和老虎来划分领导的类型。在他心目中,郭为是孔雀型,善于表现自己,也能影响一帮人跟着自己;杨元庆是老虎型,依靠内在的力量,震慑别人,树立威信。这两种领导都很优秀,因此在选择联想接班人时,柳传志费尽思量。
对杨元庆和郭为,柳传志应该很难取舍。从感情上来说,柳传志可能和郭为更近。柳传志就曾对别人说过,郭为以前一直在他身边,想批就批,从来没什么顾忌。当然,郭为做好了,他也不吝鼓励。按柳传志的说法,就是一边骂一边增进感情。
事实上,郭为在早期一直是柳传志最为信任和重视的年轻人。与杨元庆初期的默默无闻相比,郭为可谓闪亮登场。前文我们曾经详细描述过郭为的辉煌经历。刚进入联想的时候,郭为就凭借在“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和联想式汉卡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活动中的优秀表现,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优秀表现,郭为在同杨元庆等同龄人的竞争中,一直走在前列。他也是最早一批进入总裁室的年轻人。然而,就像后来媒体所说的,郭为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虽然做了很多大事,但没有在一个岗位上做成多件大事,因此始终在做一加一等于二或者一加一小于二的事,没有形成累积效应。这种到处救火的工作虽然也能赚取印象分,但却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很难赢得人心。
杨元庆却不一样,他虽然高光时刻并不多,但却持续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和微机事业部开展工作,手下培养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在联想分拆的时候,柳传志也认为微机事业是杨元庆打下的江山,当然不可能让郭为接手。很显然,如果郭为接手联想品牌的话,随着杨元庆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不一定愿意接受郭为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柳传志觉得和郭为更亲近,但最终还是选择杨元庆作为联想品牌的接班人。而郭为虽然受重视,也只能接受另起炉灶的命运。
回溯当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个人的命运存在很大的偶然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倪光南和公司其他高层产生矛盾,公司内部明显分成了两派。柳传志正因为喜欢郭为等人,担心他们卷入人事纠纷,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此将郭为和王平生调出北京——一个到深圳主持生产基地,一个到惠州挽救奄奄一息的大亚湾科技园。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联想扛起民族主义大旗打起了品牌保卫战。那时候,孙宏斌已经入狱,郭为和王平生不在北京,剩下的只有杨元庆。
如果当年郭为没有离开北京的话,以他刚刚整顿过全国分子公司的成功经历,柳传志很可能让他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果真如此,联想的发展轨迹可能变动不大,但杨郭二人的身份极可能互换了。
柳传志将郭为看作是“孔雀型”领导,将杨元庆看作是“老虎型”的领导。有人问柳传志自己属于哪种类型?他笑称:一半孔雀,一半老虎!
事实也是如此,柳传志能言会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点和郭为很像;柳传志同样敦厚内敛,在任何场合都有着很强的气场,这一点和杨元庆很像。在柳传志眼中,杨元庆和郭为的气质禀赋如果能合二为一的话,当年的联想兴许就不用分拆了。
联想的分拆虽然令人遗憾,但柳传志因人设事、分槽喂马的用人策略,还是受到了业界的肯定。从联想分拆后的发展来看,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虽然都遭遇过挫折,但总体发展顺利,杨元庆和郭为也算各得其所。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因为人事问题而分拆公司,这在世界大企业发展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事。
当年,柳传志曾向高盛方面请教,高盛的一个高级顾问曾瞪着眼指出:美国人要是知道你分拆的理由,会说你有毛病。在高盛方面看来,那些规模达到200亿美元的公司都没有分拆的打算,像联想这样只有20亿美元的公司哪有分拆的必要。关于如何处理联想面临的问题,高盛方面的一致看法是:重整业务,选择一个人来领导。至于剩下的一个人,听凭自然。
然而,一直布局国际化的联想并没有听取高盛的建议,最终还是分拆了公司。
朱立南 赵令欢 陈国栋
除了杨元庆和郭为,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的柳传志接班人,还包括朱立南、赵令欢和陈国栋。一度还有人将吴亦兵列为接班人之一。吴亦兵具有极为深厚的国际背景,这也是他在加入联想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被外界看好的原因。吴亦兵于1996年加入麦肯锡公司,2000年成为麦肯锡北京分公司董事,2008年加入联想,成为联想控股三名常务副总裁之一。2009年12月1日,吴亦兵从联想离职。
对于离职,吴亦兵强调自己对联想的发展仍充满信心,这一决定主要是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考虑。但在外界看来,吴亦兵的离开表明联想的包容性还有待加强,在吴亦兵之前,联想基本上没有空降兵。吴亦兵的离开,更是加深了外界对联想“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的印象。
1.陈国栋
陈国栋刚接触联想的时候,是以郭为朋友的身份加入的。当年,郭为作为救火队员奔赴惠州,面对烂摊子束手无策。关键时刻,郭为想到了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陈国栋,将他请过去做自己的“军师”。
凌志军曾分析过陈国栋的性格和爱好,认为他不适合做教师,他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善于出谋划策。郭为本就是公关出身,对策划也颇有一套。这样的两个人凑到一起,很快就想到了如何解决惠州生产基地的问题。拯救惠州生产基地,提升了郭为在联想的地位和声誉,也让人对陈国栋刮目相看。
据说陈国栋进入柳传志视野源于一件小事,1995年的时候深圳联想举办圣诞晚会,陈国栋在游戏节目中太过投入,差点掉进旁边的水池子。柳传志在了解他的经历后,认为这是个能吃苦、敢放弃、难得的人才。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师,仅凭出书拿版税,陈国栋每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当年联想的薪资水平,陈国栋的收入远不能和在大学相比,环境更不能相提并论。
1995年,郭为被调回北京,陈国栋接手惠州工业园,最终将这里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板卡基地。在回忆那段经历时,陈国栋说过:如果当初留在北京联想的话,恐怕很难有机会发展起来。越是常人不愿去的地方,越能脱颖而出。
陈国栋在惠州工业园的成功,彻底打动了柳传志。2000年联想分拆后,柳传志开始考虑战略调整,打造大联想格局。此前就曾向柳传志请命,打算进军房地产的陈国栋成为柳传志的首选。2001年,联想控股成立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正式进军房地产业。陈国栋出任融科智地总裁,成为联想控股旗下五大“诸侯”之一。
融科智地在陈国栋的带领下,发展速度不错,基本获得了柳传志的肯定。但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陈国栋无论是与杨元庆、郭为相比,还是与朱立南、赵令欢相比,都相对滞后。目前,朱立南和赵令欢都是联想控股的董事,陈国栋却不是。而在联想控股总裁室人员排名上,朱立南和赵令欢位于柳传志之后,分列二三位,而陈国栋则在第六位。(确认一下柳传志退出后,此排名是否有变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国栋成为柳传志接班人的概率很小。
2.赵令欢
在联想众多可能的接班人当中,赵令欢是加入最晚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位“海归”。吴亦兵跳槽后,赵令欢也成了接班人当中唯一的一位空降兵。作为空降兵,赵令欢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应该说是深得柳传志认可的。
柳传志在评价赵令欢时曾说过:赵令欢是个海归。在我们这里担任重要职务的海归不少,但一般都是从中等职位做起,只有赵令欢是一来就担任重要职务的。但他对联想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他的行事方式都与整个团队非常合拍。
众所周知,柳传志对人才最为看重的就是对联想文化的认同。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后,为了业务整合,曾经淡化联想原有的企业文化。但整合基本成功后,柳传志刚一复出,就重新加强联想文化建设,可见他对联想文化的重视。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无法适应联想文化,显然都不会获得他的认可。
在加入联想前,赵令欢曾先后担任过多家国外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等职务,还曾担任过eGarden风险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和UT斯达康的总裁顾问。在正式加入联想前,赵令欢曾做过一段时间联想的顾问工作,随后于2003年加入联想控股,组建弘毅投资并出任总裁。
柳传志一向提倡因人设事,弘毅投资就是为赵令欢量身打造的企业。对于赵令欢的加入,柳传志曾说:很早前他就曾想在联想投资之外再建一个并购投资,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正因为赵令欢的出现,才有了定位于并购的弘毅投资。柳传志之所以很少从外边找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是因为他认为作为企业领袖必须有事业心,而不是像普通职业经理人那样,只要做好分内事,达到董事会的要求就行了。
目前来看,赵令欢基本达到了柳传志的要求,以柳传志对人才的认知,赵令欢成为接班人的概率应该比陈国栋略高,但可能性同样不大。
3.朱立南
当前,外界对联想接班人呼声最高的,无疑就是朱立南。此前,有人问柳传志朱立南是不是接班人的时候,柳传志会说联想少帅们都有机会,但目前口风似有所变化,对朱立南欣赏常常溢于言表。
相比于杨元庆和郭为对联想的贡献,朱立南无疑要小多了。但是柳传志选择接班人不一定完全以业绩来定,毕竟接班人最终接手的是联想控股,而不是联想集团。
朱立南是1989年加入联想的,比郭为和杨元庆晚了一年多时间。不过朱立南起步并不慢,加入联想后不久,他就筹建了深圳联想电脑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在联想工作4年,朱立南于1993年离职创业。然而,就在这短短4年间,朱立南已经给柳传志留下极深的印象。此后,柳传志多次邀请朱立南重返联想,并曾表示:个体户挣钱可以,但舞台太小,长此以往意义不大。但朱立南一直不为所动,直到1997年,柳传志告诉朱立南,联想总裁室职能偏弱,需要加强的时候,朱立南意识到机会难得,终于同意重回联想。
此后,朱立南历任联想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企划办常务副主任、助理总裁、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等职位,并曾负责主持集团总部工作。最重要的是,正是在柳传志的授权下,朱立南主导了联想的分拆。毫无疑问,分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既要让董事会和柳传志满意,又不能得罪杨元庆和郭为。在朱立南的竭力斡旋下,分拆取得圆满成功。柳传志对此就曾高度评价:朱立南做得很漂亮,分拆涉及大量的权力、资金的再分配,但居然做成了,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很难做到的。除了指导思想正确外,这说明执行者还是有相当功力的。
联想分拆后,杨元庆和郭为都曾邀请过朱立南,但被他一一回绝。对此,柳传志早有准备,他给了朱立南3500万美元资金,组建了联想控股旗下的第三大子公司——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虽然没有太多的投资经验,但正像柳传志对接班人所要求的,朱立南无疑是一位学习能力极强的实干家。在他的带领下,联想投资发展迅猛。在China Venture公布的2010风险投资评比中,联想投资是唯一一家在“年化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两个指标上均为满分的公司,同时还是仅有的两家连续3年在榜单上位居前5的风险投资机构。
其实,即便不看这些业绩,单看联想控股目前的人事组成,就能明白朱立南的地位。联想控股现有董事6人,柳传志是董事长,邓麦村和曾茂朝可以说是中科院的股东代表,卢志强是新入股的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的股东代表,剩下两位是朱立南和赵令欢。无论是从董事会的人事排名,还是从联想控股总裁室的人事排名,朱立南都在赵令欢之前。
作为柳传志或者说大联想的接班人,无疑需要协调联想控股和各子公司的关系。朱立南曾主导了联想分拆,他和杨元庆、郭为的关系都不错,而赵令欢则是朱立南向柳传志推荐的人才。从这方面来看,朱立南应该说非常适合做接班人。
除赵令欢之外,能够和朱立南竞争的,似乎只有杨元庆和郭为。但从大联想的架构来看,无论是杨元庆还是郭为都不太可能接任柳传志。毕竟他们两人现在都没有在联想控股任职,也不是董事会成员。目前,虽然柳传志正式从联想集团卸任,杨元庆开始真正掌控联想集团,但如果杨元庆要成为柳传志真正的接班人,必须进入联想控股领导层,那样才有机会全面掌控联想系。当年,如果不是杨元庆和郭为的关系不好平衡,联想也不可能分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人如果成为柳传志接班人,都可能导致现有平衡被打破,朱立南就很可能被迫再次离开联想。
就此而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立南应该是柳传志接班人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