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
3431200000004

第4章 有多少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为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好参加世界大、中学生运动会的准备,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于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在山东省掖县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从宏观上研究了在学校如何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问题,并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规划》的奋斗目标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0年,1990~1995年,19995~2000年。这三个阶段分别达到: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课余训练工作的途径和办法,使课余训练工作趋于系统化、规范化;使课余训练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省级优秀运动员水平,承担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全部任务;初步形成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体系,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会后原国家教委根据规划精神,在全国部署了289所中学和57所大学作为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试点学校。从此我国课余训练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几年过去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课余训练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诸多发展中的不足。本章中将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剖析。

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数量既是反映课余训练工作状况的一项直接指标,也是反映出当前我国课余训练指导思想的参照系,同时也是反映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参照系。因此,分析有多少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和有哪些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对我们了解这些工作的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据1997教育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93万余所中、小学校,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全国有2.45万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为520万人左右。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87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受训人数达两万多人,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注册的运动员数为5835人。虽然有一定数量规模,但它仅占全国大中小学生总数的2.6%左右。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正如前章所述,从目前我国大学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运动员学生”,既是指曾经从事过专业运动队的训练,现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是由国家队或各省市专业队队员中断训练考入大学或退役的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的。另一类是“学生运动员”,既是指没有间断学校文化课学习,一直在学校从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学生。他们一般是参加全国统考,作为正式考生考上大学的。这两类运动员将承担着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为国家培养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国争光;第二层次是为学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学生运动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教育系统的比赛,为校争光。然而,这两个层次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几乎占据所有的位置。能够从事这两个层次训练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他们对广大同学来说,有很大的距离,是可望不可及的。

我们不要忘记《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十分注意将提高与普及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更好地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既要着重抓普及,也要认真抓提高。”“通过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能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人才,而且能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另外,《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也阐述了关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我们不难看出,除了上述两个层次的课余体育训练外,还应有第三个层次,即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作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开展的骨干分子。这些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非常感兴趣,又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天赋的不足或是训练方面的问题,不可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但他们却生活和学习在广大同学之中,更贴近于普通同学,他们的体育活动对于同学们的影响会更大。然而,在我国这一层次的课余体育训练却几乎被忽视掉了,成了一个被遗忘了的角落。因此,也就难怪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比例如此之少。那么,实现“通过正确的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能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人才,而且能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就遭到质疑。

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参加这一层次课余训练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据一项资料表明,日本少年团(中小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基础组织受训团员人数占整个日本中小学生的10%以上;美国中学中,每年大约有520万中学生参加近30种不同项目竞技运动,约占整个中学生人数的1/3。美国大学的竞技运动由NCAA管辖,下属700多会员学校,负责18个运动项目,每年约有27万学生参加校际比赛。德国的学校体育与运动俱乐部关系密切,一般均以运动项目作为一个俱乐部的组织基础,从而成为德国学校体育一大特色,使得德国校内的高水平者和低水平者均可以参加俱乐部,使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与群众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他们一般是以参加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和需求。使学校课余训练开展的红红火火,真正达到了推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效果。

我国目前这种窄目标的、单一的课余体育训练模式是否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002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部联合召开的关于青少年业余(课余)训练工作研讨会上提出,在现有2.6%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时间达到1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