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3435700000012

第12章 人的基本结构(11)

(二)皮肤的附属器

1.毛发毛发可分为两部分,毛发伸到皮肤之外的部分称毛干,埋藏于皮肤之内的部分称毛根。包绕在毛根周围的多层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称毛囊。毛根和毛囊末端膨大,底面内凹,含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突入其中,称毛乳头。

毛发的一侧附有一斜行的平滑肌束,称竖毛肌。它一端附于毛囊,另一端终止于真皮乳头层。竖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发竖直,皮肤呈鸡皮状。

2.皮脂腺皮脂腺多位于毛囊及竖毛肌之间,是一种泡状腺,腺导管很短。腺细胞质中充满许多小脂滴,分泌时,整个细胞破溃形成皮脂。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毛囊开口于皮肤表面,皮脂经毛囊可排出体外,润滑皮肤及毛发。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当皮脂腺导管阻塞时,可形成粉刺。

3.汗腺汗腺为管状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分泌部位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内,管道盘曲成团。导管部从真皮向表皮蜿蜒上行,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汗腺分布于身体大部分皮肤,以手掌和足底处汗腺最多。分布于腋下、乳晕、阴部等处的汗腺较大,称大汗腺。大汗腺分泌物较浓稠,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特别臭味,俗称狐臭。汗腺有润湿皮肤、调节体温等作用。

4.指(趾)甲指(趾)甲露于体表的部分称为甲体,甲体下的皮肤称甲床,甲体近侧部埋入皮肤内称甲根,甲根深部的上皮为甲母质,为指(趾)甲的生长点。指(趾)甲由多层紧密排列的角质细胞组成。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皮肤包裹全身,是保护机体的重要屏障,皮肤结构紧密,角质层及脂肪酸使皮肤呈酸性,不但使病原微生物很难侵入,还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2.吸收作用皮肤可吸收一些油脂及挥发性液体,对水及各种水溶性化学物质吸收少,但当皮肤损伤或发炎时,其吸收能力增强。

3.分泌与排泄作用汗腺及皮脂腺具有分泌和排泄作用,汗液的排泄不仅排出大量水分,而且有部分氯化钠、尿素、尿酸与其他盐类等也随之排出。因此,大量出汗时,应补充水分和适量的电解质。

4.调节体温作用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通过皮肤散于体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的排泄和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

5.感觉功能皮肤中存在很多神经末梢和多种感受器,可感受外界的复杂变化及各种刺激,而引起痛、温、触、压等感觉,使人体出现相应的反射,尤其是损伤性刺激引起的痛觉,使人体产生防御性反射,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性反射。

二、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由感受器和附属结构所组成。人体的感觉器官主要有视器、前庭蜗器、嗅器、味器等,也称为特殊感官。

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该冲动经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传导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把感受器分为3类。①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嗅黏膜、味蕾、视器和前庭蜗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刺激,如触、压、痛、温度、光、声、嗅、味等刺激。②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内脏和血管的刺激,台压力、渗透压、温度和化合物浓度等刺激。③本体感受器: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和前庭器等处,接受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一)眼

眼即视器,能感受光波的刺激,通过视神经等的传导,将光的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视器由眼球以及附属结构两部分组成。

1.眼球眼球位于眼眶腔内,近似球形,其后面借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1)眼球的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3层。

1)眼球纤维膜由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纤维膜的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在巩膜与角膜交接处,其深面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又称许氏管,为房水流回静脉的途径。

2)眼球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均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虹膜位于角膜后面,为棕黑色的环状薄膜,中央有圆形的瞳孔,为光线入眼的通路。虹膜内有两种不同的平滑肌。一种叫瞳孔括约肌,环绕于瞳孔周围;它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另一种称瞳孔开大肌,由瞳孔向周围呈辐射状排列;它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扩大。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称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脉络膜具有营养眼球和吸收眼球内散射的多余光线的作用。

3)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感光细胞层和视神经纤维位于此层。

(2)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和角膜一样,它们都无血管,透明,具折光作用,是眼的折光系统。

眼房是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由虹膜分隔为前房和后房两部分,借瞳孔相通。房水是充满于眼房里的澄清液体,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自后房经瞳孔到前房,就近流入巩膜静脉窦,再流入眶内静脉。如房水回流受阻,则眼内压升高,视力受损,称青光眼。

2.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对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持的作用。

(1)眼睑眼睑俗称眼皮,位于眼球的前方,有保护眼球,避免异物、尘埃、强光等对眼球的伤害。可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之间的裂隙称为睑裂,睑裂的外侧端称外眦,较锐利;内侧端称内眦,呈钝圆。上下睑的前缘有睫毛,睫毛的根部有睑毛腺。此腺的急性炎症即为麦粒肿。

(2)结膜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覆盖在眼睑的后面与眼球的前面,按其所在的部位分为3部分:①睑结膜:被覆在上、下睑的内面,与睑板紧密粘连,透明而光滑。②球结膜:覆盖在巩膜的前部。③结膜穹窿:介于球结膜和睑结膜之间的移行部分,分别形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当闭眼时全部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为结膜囊,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沙眼和结膜炎是结膜的常见病。

(3)泪器泪器由泪腺和泪道构成。①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其排泄小管开口于结膜上穹。泪腺分泌的泪液具有冲洗结模囊内的异物和保持角膜的湿润,以及抑制细菌繁殖等作用。②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

(二)耳

外耳和中耳传导声波,内耳有听觉和位置平衡觉的感觉器官。

1.耳的解剖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3部分。

(1)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耳郭以弹性软骨作支架,外被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是耳针疗法的部位。外耳道为一弯曲管道,自外耳门起,向内至鼓膜,成人约2.5cm。外耳道内表面覆以皮肤,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

1)耳郭:位于头部的两侧,分前外和后内两面,前外面凹陷,后内面隆凸。前外面上,靠前有一大孔为外耳门。耳郭的上方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皮下组织少;下方的小部分无软骨,由结缔组织、脂肪及皮肤组成,称耳垂,为临床常用采血部位。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外耳道:是自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长约2.5cm,可分为软骨部和骨部,其中软骨部占外侧1/3,骨部占内侧2/3,两部交界处较为狭窄,异物常嵌于此。外耳道以外向内的方向是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外耳道软骨部分可以牵动,故作外耳道检查时,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即可拉直外耳道,观察骨膜。外耳道的皮肤较薄,在软骨部含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耵聍腺分泌黏稠液体为耵聍,于燥后形成痂块。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故皮肤与软骨及骨膜相贴甚紧,所以外耳道炎性胀时常疼痛剧烈。

3)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与鼓室之间,其位置向前外倾斜,与外耳道底约呈45°角。鼓膜形似漏斗,其中心向内奥凹陷,称为鼓膜脐,为锤骨柄环末端附着处。鼓膜上1/4的三角区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在活体呈红色。下3/4的鼓膜坚实而紧张,称为松弛部,在活体呈灰白色,其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为光锥。

(2)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3部分。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部分。

1)鼓室: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为中耳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卵圆窗和蜗窗与内耳相连,并经咽鼓管通鼻咽部,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鼓室有6个壁,内有听小骨。

2)咽鼓管:是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使鼓室和外界大气压相等。咽鼓管可分为外侧份的骨部和内侧份的软骨部。骨部占全长外侧1/3,其鼓室端开口于鼓室的前壁,即咽鼓管鼓室口。软骨部占全长内侧2/3,其内侧端开口于鼻咽部的侧壁,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即咽鼓管咽口。幼儿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腔径也相对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部。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之间的空腔,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由于乳突小房、乳突窦与鼓室相连续,且又彼此相通,故中耳炎可蔓延至乳突小房。

(3)内耳内耳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在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构件复杂的管腔组成,称为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内有位、听觉感受器。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为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囊管。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1)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依其位置的形态可分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3部分。三者形状各异,但彼此相通。

2)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器。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

声音的传导:声音和传导途径有二,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在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骨传导: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而引起的听觉。在正常情况下,此种功能意义不大。但在听力检查中,其与空气传导比较的情况则极为重要。

内耳中基底膜上有螺旋器,也称柯蒂器,由支持细胞及具有纤毛的毛细胞组成,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螺旋神经节内双极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呈网状绕于毛细胞上,其轴突组成蜗神经。

2.耳的功能

(1)听觉功能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传至内耳使毛细胞位置发生变化,于是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产生相应的电位变化引起蜗神经产生冲动,经几级神经元的传导最终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因声波传导通道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为传导性耳聋。因神经传导通路病变引起的听力丧失称神经性耳聋。

(2)平衡功能内耳含有前庭器官,它包括椭圆囊、球囊和3个膜半规管。各自均含有感受性毛细胞。前庭神经末梢与毛细胞基部形成突触。当人体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或人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时,由于惯性及重力作用,毛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冲动沿前庭神经传入中枢,引起姿势调节反射,保持身体平衡。当前庭器官受到异常刺激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称前庭自主神经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