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宇宙演进
3435800000011

第11章 河外星系(2)

在M101的一边是不对称的,科学家认为这是曾经和另一个星系发生碰撞所造成的。另一方面,这次遭遇也增强了M101螺旋臂的密度波,增强的密度波导致星系间的氢气体被压缩,触发了强烈的恒星形成活动。近代观测发现,风车星系M101里有超新星爆发,而且亮度攀升至10等左右。M101离银河系的距离是2100万光年,换句话说,地球在恐龙时代,这颗超新星就爆发了,它的光芒用了2100万年穿越宇宙到达地球时,主宰这个星球的并非恐龙,而是人类了。

三角座星系(M33、NGC598)是位于北天三角座的一个螺旋星系。三角座星系在本星系群中是第三大的星系,直径超过五万光年,比邻近的仙女座系和我们的银河系略小一些,并可能受到仙女座星系的重力约束,但在宇宙中仍可算是一个大的螺旋星系。在良好的观测环境下,三角座星系能以肉眼直接看见。

M33距离银河系约有三百万光年,位置很靠近仙女座星系。而从地球看出去,这幅由27张照片拼凑出来的极清晰M33马赛克影像,美妙地呈现出星系松散漩涡臂上的蓝色星系团和粉红色恒星形成区。其中洞穴状的NGC604,是从星系中心向右上方伸展之漩涡臂上最明亮的恒星形成区。像M31一样,M33众多已经经过精确量测的变星,让这个邻近的螺旋星系成为一个测定宇宙距离尺度的宇宙量天尺。

草帽星系(M104、NGC4594)又称阔边帽星系、墨西哥帽星系。是室女座星系团南沿最大的成员星系之一,大小约为五万光年,距离地球2800万光年,属于Sa-Sb型旋涡星系,光度8.7等。因星系中央隆起明亮的核(事实上是球状星团)与核附近像草帽的帽檐般向四周辐射散开的宇宙灰尘,使其看起来好似一顶墨西哥草帽而得名。草帽星系壮观的尘埃环,它孕育了许多年轻的亮星,环上有许多细致的特殊结构,到现在为止,天文学家对它的成因并不完全了解。草帽星系的中心,在电磁波波谱的各种波长上都发出很强的辐射,天文学家相信,它的核心可能藏着一个大黑洞。

棒旋星系是旋涡星系的变体,是一种有棒状结构贯穿星系核的旋涡星系。按全天的亮星系统计,棒旋星系约占15%;按较暗的星系统计,棒旋星系所占比例提高到25%。棒旋星系在质量、光度和光谱,成员天体的星族类型、气体和尘埃的分布,星系盘和星系晕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的特征等方面,都和正常旋涡星系相似。棒旋星系运动方面的特征是:核心常为一个大质量的快速旋转体,运动状态和空间结构复杂,棒状结构内部和附近的气体、恒星都有非圆周运动。星系盘在星系的外部居主要地位,占星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棒状结构的光度占星系光度的10%~20%,颜色往往比旋臂红。

NGC1300是波江座的一个棒旋星系,其大小超过10万光年,距离地球6100万光年。2004年9月,哈勃望远镜曾为它拍过照片,在庞大的棒状结构的星系中心有一个3300光年的螺旋结构。

2.1.4透镜星系

透镜星系是椭圆星系和旋涡星系之间的过渡型星系,因外形像侧视的透镜而得名。这类星系可分为无臂旋涡星系S0和无臂棒旋星系SB0两种。透镜星系与椭圆星系的主要区别是透镜星系有星系盘,椭圆星系没有星系盘;透镜星系与旋涡星系的主要区别是旋涡星系有旋臂,透镜星系没有旋臂。

北京时间2008年2月22日,欧洲的科学家称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67个引力透镜星系。这些引力透镜星系是在椭圆形或透镜形的超大质量星系周围发现的,并表现出了极少量没有旋臂或螺旋盘的气体和尘埃。

2.1.5不规则星系

人们观测到的许多星系在哈勃星系序列中都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法将其分类为椭圆星系或旋涡星系,这些星系被称为不规则星系,它们没有对称结构,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结构可言。不规则星系没有核球,尽管有时它们看起来是某种结构的残余(Ⅰ型不规则星系),但仍不足以凭此将它们纳入哈勃星系序列。Ⅱ型不规则星系则根本没有任何结构。

在早期哈勃的原始分类中,通常把既不是椭圆星系也不是旋涡星系的星系都归到不规则星系里,但今天更通常的做法是进一步将这些星系区分为“正常”不规则星系和特殊星系。不规则星系不是宇宙中的特例,天文学家认为全部星系中有1/5的星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为不规则星系或特殊星系。

不规则星系一般较小,多属于矮星系,其质量从10万~1000万个太阳质量不等,尺度范围为一千至几十万光年,是名副其实的“小人国”。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规则星系只占3%。在光谱中它显示为O、B型,为蓝白色星,含有大量的氦和氢等气体,其中年轻的恒星很多,有些还是刚刚诞生的。

银河系的两个小邻居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均属于不规则星系。10世纪的阿拉伯人和15世纪的葡萄牙人远航到赤道以南时,都曾注意到南天星空中有两个云雾状天体,并称之为“好望角云”。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1年环球航行时,首次对它们做了精确描述,后来这两个云体就以他的姓氏命名,大云叫大麦哲伦云,简称大麦云(LMC),小云叫小麦哲伦云,简称小麦云(SMC),合称麦哲伦云。1912年,美国天文学家勒维特发现小麦云的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赫茨普龙和沙普利随即测定了小麦云的距离,使得它们成为最早被确认的河外星系。大麦云距离地球16万光年,小麦云距离地球19万光年,它们在空间上相距5万光年。大小麦云属于离地球最近的星系之列,到银河系的距离仅次于仙女座星云。因此,大麦哲伦云号称是我们银河系的“卫星”,它围绕银河系旋转一周需要15亿年。大麦哲伦云中,有个由年老红色恒星所组成的棒状核心,外面环绕着年轻的蓝色恒星,含有相对较少的重氢元素,与银河系相比,那里有恒星形成的良好条件。小麦哲伦云虽然是一个矮星系,但其亮度很高,有一个色彩绚烂的旋涡,南半球靠近赤道地区的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2.1.6特殊星系

特殊星系是指形态和结构不同于哈勃分类中正常星系(椭圆星系、漩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河外星系,具有异常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成分。特殊星系可分为类星体、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射电星系、马卡良星系、致密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等。这些星系的命名,有的是根据历史情况,有的是根据星系特性,有的是根据发现者的名字。现在已知上述各类星系之间有重叠、交错的情况。例如,马卡良星系中至少有10%可归入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中有很多又属于射电星系。

这些特殊星系是有猛烈活动现象或剧烈物理过程的星系,所以又称活动星系或激扰星系。这一类星系的特殊性质主要是因星系核的活动和主星系同伴星系之间的相互扰动造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星系中心区域有一个极小而极亮的核,称为活动星系核;很强的非热连续谱;光谱中有宽的发射线;有的活动星系有快速光变,时长为几小时至几年;有的活动星系有明显的爆发现象,如喷流。活动星系的数量约为正常星系总数的1%,其寿命约为1亿年。人类对活动星系的本质了解得还很少,活动星系的研究已成为星系天文学甚至整个天体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根据对众多活动星系的对比和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推算出退行速度最快的活动星系正以0.99倍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它离我们越远,也就说明它起步越早。如果它离我们有180亿光年之遥,这就意味着它诞生于180亿年之前。这些接近宇宙边缘的天体,也正是诞生在宇宙早期的天体。

(1)类星体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离地球很远,大约在100亿光年以外,可能是目前所发现最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能看到类星体,是因为它们以光、无线电波或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巨大的能量。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比正常星系亮1000倍。一些天文学家相信有可能是物质被牵引到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中,因而释放大量能量(喷发剧烈射线)所致。这些遥远的类星体被认为是在早期星系尚未演化至较稳定的阶段时,物质被导入主星系中心的黑洞增添“燃料”而被“点亮”。作为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却不可思议的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光天(1光天=2.592×1010千米)。

类星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这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远离地球。

(2)塞佛特星系

塞佛特星系是指星系核有强烈活动的旋涡星系,1943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塞佛特发现,又称为爆发星系。它们有一个小而亮的恒星状核,核的光谱显示有很宽且是高激发、高电离的气体发射线,这在正常星系的光谱中是看不到的。

现今已观测到100多个塞佛特星系。有很多星系,人们原认为是马卡良星系和N型特殊星系,但经过光谱分析发现是塞佛特星系。这类星系的连续光谱有很快的变化,时标为几个月,然而发射线却经常不变。这表示星系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区域产生非热连续谱,而在外面是一个很大的产生发射谱线的区域。由于受中心源的激发和电离,同时受中心源的辐射压,外围区域中的电离气体以每秒几千千米的高速向外运动。中心区域发出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在磁场中产生同步加速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从而产生强的红外线、X射线以及射电辐射。发射线区域中的尘埃粒子也会产生很强的红外辐射。研究塞佛特星系,在了解星系核的活动及其对星系结构、演化的影响方面,在探索星系核能源和红移的本源方面,都很有意义。

(3)N型星系

N型星系是美国天文学家摩更于1958年提出的星系分类法中的一种,以N为符号,具有很高光度,类似恒星的核心,周围有暗弱星云。摩更星系分类法不常用,但“N型星系”的叫法却常用。目前,N型星系这个名称已很少使用。

(4)射电星系

广义地说,有明显的射电辐射的星系,都可以叫作射电星系。一般的星系都有射电辐射。但是,射电星系通常指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比一般的星系强102~106倍)的星系,其射电辐射功率一般在1040~1045尔格/秒。射电星系大多数为椭圆星系、巨椭圆星系,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

人们发现的第一个射电源(利用射电方法观测到的天空中有强烈辐射的区域)是天鹅座α,是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全天最强的河外射电源,但其辐射功率并不算高,约为1043尔格/秒,射电源结构为双源型。1954年天文学家已把它证认为星系3C111,两个射电子源对称地位于星系的两侧。

(5)马卡良星系

马卡良星系是具有反常强紫外连续谱的一类特殊星系,又被称为强紫外辐射星系。苏联天文学家马卡良自1967年起,共发现800多个有反常蓝核的星系,故名为马卡良星系。但它们并不构成物理性质单一的一类星系,多数马卡良星系有一个明亮的核,这个核就是紫外连续辐射源,这些星系大多数是塞佛特星系。

(6)星爆星系

1983年,美国、荷兰和英国三国联合研制发射了能接收红外辐射信息的红外天文卫星,结果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星系具有强烈的红外辐射,即这些星系正在发射比一般星系强出几十倍以上的红外光,天文学家据此推测这些星系中正在孕育一批新恒星,这类星系被称为星爆星系,意为爆发式形成新恒星的星系。

(7)致密星系

致密星系是指光度几乎全部集中于核心区域的星系。这类星系的表面亮度很高,在照相底片上成像很小,刚好能与恒星成的像相区别。因是瑞士天文学家茨威基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星系和星系团表的过程中所发现,故又称茨威基星系。按致密程度还可分为一般致密、中等致密、甚致密和极端致密4类。致密星系并不构成物理性质单一的一类,它包含许多类型的星系,有的致密星系是正常星系,但表面亮度较高。

(8)蝎虎座BL型天体蝎虎座BL型天体简称蝎虎天体,因蝎虎座BL而得名。这个星座位于飞马座以北,肉眼看上去是一串暗淡的小星星,弯弯曲曲地排列着。这个并不起眼的星座暴露了宇宙的一大秘密,科学家在蝎虎座中的BL天体上发现了奇怪的射电信号,开始人们以为是一颗变星(光变时标为几十分钟到数天),后来发现这是存在巨大黑洞的星系,黑洞的洞口正对着地球,而且从黑洞中喷出的巨大能量流也是正对着地球。科学家们顺着喷流可以直接看到蝎虎座天体的核心,即可以看到围绕着黑洞的吸积盘发出的光和释放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