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一段名言。神秘星空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而且由此产生了一个学科——天文学。
1.学科特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及其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天文学以观测的天体信息和实际探测为基础,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也研究如何利用天体知识来造福人类。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早在原始农业发展时期,当人们发现季节变化与天文现象有关而开始有意识地观测天象时,天文学就诞生了。在古埃及,人们很早就把天体的出没规律与尼罗河河水涨落及泛滥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印度、古巴比伦这些古代文明发达的地区,几千年前的人们就观察天象,编制历法,指导农牧业生产,创造了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揭示宇宙奥秘的带头学科。16~17世纪,随着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望远镜的发明及牛顿力学的创立,人类认识宇宙发生了第一次飞跃,天文学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革命,推动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随着天体摄像和分光技术的发明,诞生了天体物理学,天文学产生了新的飞跃;20世纪中叶以来,电波望远镜开始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在1960年取得了被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的新成就;随着射电、光学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突破地球大气层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观测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波段的辐射,天文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进入了全波段发展的新时代。激动人心的发现不断涌现,新认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天文学空前活跃起来,成为自然学科中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在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二次飞跃中成为无可争辩的主角和带头学科。
(3)推动关联学科的进步。天文学是观测科学,观测手段、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常常是天文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先导。天文学的研究反过来又常会对技术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历史上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核聚变概念的发展,都对近代科技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现代天文观测和研究追求极微弱信号的探测、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极精准的空间定位和计时等,这些要求无疑会对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航天技术和产品也日益走进百姓的生活,大到航天发射特种技术、低温技术及加注技术等应用于汽车电子类、新能源设备等领域,衍生广泛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小到数码相机、微波炉、条形码、纸尿裤等这些便利我们日常生活的发明,最初都是为了航天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
(4)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天文学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宇宙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人类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以研究宇宙为根本任务的天文学自然就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方法最积极而有效的学科之一。天文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给愚昧和迷信以沉重打击。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创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对我国21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天文学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性任务中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人们强烈的求知愿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己在自然界和宇宙中的地位,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正确的世界观。
2.学科现状与热点问题
当代天文学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观测手段的迅速发展和全波段研究的开拓。近年来一系列大型的先进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包括口径十米级的光学望远镜、口径2.4米的哈勃空间望远镜、高灵敏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空间紫外、红外、X射线和γ射线望远镜、地面和空间长基线射电望远镜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使各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能力都有量级的提高,从而使各波段的观测资料第一次得到匹配,开创了天文学全波段研究的崭新纪元。
在探测手段和能力方面,当前国际上天文学的发展重点有四个:一是追求更高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二是追求更大的集光本领和更大的视场,以便进行更深的宇宙探测;三是实现全波段的探测和研究;四是建立资料更完善、使用更方便的数据库。
在研究内容方面,当代天文学的主流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天体的活动和演化。具体地说包括:①对太阳的研究,除了建立全球观测网对日震学开展深入研究外,突出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地空间和人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太阳活动研究;二是对太阳表面和太阳活动的基本磁元及其基本物理过程的高分辨率观测和研究。②对太阳系的研究成为十分活跃的领域,登陆行星甚至小行星的人造卫星计划已经或正在实现,这一方面是为了直接探测地外生命的各种形式,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了探明地外物质资源的分布,便于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③在恒星层次,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对恒星的早期和晚期演化及相关的物理过程和活动现象的研究。作为恒星演化的归宿和恒星层次最剧烈的活动,超新星及其前身星、中子星、脉冲星和恒星级黑洞等致密天体的研究是天体物理研究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④在星系和宇宙层次,探索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和研究宇宙早期物理过程的时代已经到来。银河系提供了关于星系整体的图像,对银河系核球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它为研究星系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占星系总数10%以上的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以其巨大的辐射能量、中心可能存在的巨型黑洞、奇特的辐射性质以及视超光速和喷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星系研究中的前沿热门领域。宇宙中星系大尺度结构的发现,加上微波背景的高度均匀性,向宇宙学的传统模型提出了挑战,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是假定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但暗物质的本质和来源又成为宇宙学和物理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宇宙参数的进一步测定又把宇宙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近年来,太阳系天体动力学是国际天文学研究中活跃的方向之一,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重大进展,解决了一百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未来非线性天体力学仍将蓬勃发展;天体力学、天体测量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应用天体力学,特别是卫星动力学将成为研究重点之一;亚毫米级和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工作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3.中国天文学的成就与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曾在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在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记录;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之久远、之详尽被世界天文界公认无他国可比。在仪器制造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诸如土圭、浑天仪等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古代根据观测结果上百次地改进历法,1280年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计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只相差26秒,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302年。我国还涌现出了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著名的天文学家。但在近代天文学陷于停滞,落后于西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天文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仪器设备研制、观测和理论研究到应用服务的较完整的体系。在国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大大增加,有些成果在国际上有较高的显示度和影响。我国天文学家还担任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和专业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我国天文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居前茅,在国际上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尽管我国天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天文学还同研究地球和空间环境息息相关。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的大气、海洋、地壳变形、自转等多种因素及其对天文因素的响应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环境。地球和空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臭氧层保护、厄尔尼诺现象、地震和旱涝的预测以及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监测等。卫星的监测、空间碎片的研究以及自主的时间服务系统可以为国家安全和航天器的安全提供保障。这些重大的问题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研究。
让天文学从神秘高深的科学殿堂里走出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达到净化精神、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目的,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天文学家、科普工作者以及具有天文知识的专家学者的崇高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