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不易察觉的卵巢癌
2007年4月3日,亚洲女首富、慈善家龚如心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逝世,一时间引起华人世界一片震惊。龚如心所患的疾病就是晚期卵巢癌。
卵巢癌是起源于卵巢的一种恶性肿瘤。卵巢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高发年龄段在40~70岁,其中以45岁以上绝经前后的中年妇女最为多见。
卵巢深居盆腔,周围空间较大,即使有肿瘤生长也不易察觉。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已失去排卵和调经功能,即使有病变也不会造成功能异常。因此,卵巢癌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病变多属晚期。由此就决定了卵巢癌5年生存率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高(23%~27%),但死亡比例较高(47%)的主要原因。
【患病原因】
和许多癌症一样,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总的来看环境和内分泌影响在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此外还受地区差别、种族区分和饮食习惯等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卵巢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和家族史。家族中如有两个以上的直系亲属得了卵巢癌或乳腺癌,则患卵巢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许多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生率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
(3)内分泌因素。长期应用雌激素可能会增加卵巢癌发病危险,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并发卵巢癌,此三种疾病都对雌激素有依赖性。
(4)生活方式。未婚、晚婚、不孕、不育、少育、使用促排卵药、不哺乳、吸烟等因素可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险。
(5)饮食习惯。从发病地区看,欧洲的高胆固醇饮食明显增加发病风险,而日本因清淡饮食则发病率较低。
(6)心理因素。长期压抑、回避、忍让,不会适当地发泄抑郁情绪,也是卵巢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患者的痛苦】
在卵巢癌的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痛苦,一旦出现症状说明已到晚期。晚期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有下腹部不适、腹部增大和肿块、腹痛、月经紊乱、消瘦等。
当肿瘤生长到足够大时,可因腹腔脏器受压或牵拉而出现下腹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此时易误解为消化道功能紊乱而被忽视。肿瘤过大或/和伴有腹水可致腹部增大及触到肿块,这多是患者就诊的原因。邻近的组织如受到癌肿浸润或发生粘连,易引起腰腹部疼痛。部分肿瘤分泌的雌激素可引起月经失调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患者可因消化不良、体质消耗而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现象。
【诊断方法】
卵巢癌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即使稍晚一点也没有什么特异表现,所以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这正是卵巢癌不能早期诊断和治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其实,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就诊,还是有很多措施可以帮助及时诊断的。
B超检查不仅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损伤,而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磁共振检查可较准确地判断卵巢的良恶性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CA125、癌胚抗原等标志物检查可为诊断卵巢癌和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腹腔镜检查不仅能直视卵巢及周围脏器病变,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治疗措施】
卵巢癌可根据分期(早期、晚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及其自身意愿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总的原则是采取以手术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手术是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对早期患者要尽量做到完全切除原发灶和可能的转移灶。对晚期患者,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为下一步的化疗打下良好基础。
卵巢癌很容易发生转移,即使在较早期,手术治疗也很难保证没有肿瘤残留。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手术治疗的不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由于多数类型卵巢癌对放疗并不敏感,且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放疗常不作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对部分患者,放疗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措施也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高度敏感的无性细胞瘤可将放疗作为首选措施。
【预防要素】
因为卵巢癌的病因不明,所以一级预防很难达到满意结果。不过,如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营养、心理平衡、不滥用雌激素等,还是可以减少发病危险的。
不能指望一级预防,那就需要加强二级预防。这就要求每一个适龄妇女:一要有防癌意识,定期做相关体检;二要提高警觉性,及时察觉自身的微小变化,发现症状随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8.4妇科癌症第三魔头——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种恶性肿瘤。说起子宫内膜癌,大部分人觉得比较陌生,那是因为这个癌魔不在舆论关注的焦点上。其实,它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魔头,占据了20%~30%的构成。子宫内膜癌多发于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高发年龄为58~61岁。然而,随着发病率的有所上升,这些年来有呈现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已由原来的5%上升到14%。
【患病原因】
总的来讲,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相关的危险因素还是可以找出几个的,比如不育、绝经年龄延迟、卵巢功能不全以及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妇女都易患子宫内膜癌。那么,为什么有这些因素存在就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呢?
稍做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因素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中介,那就是雌激素水平较高或雌激素作用时间较长。终身不育的人主要是因为缺少了孕激素(怀孕时才产生)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绝经年龄延迟的妇女是因为雌激素作用时间延长;卵巢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因为内源性的雌激素产生较多;肥胖患者是因为大量的脂肪细胞可以产生内源性的雌激素,至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可能是多伴有肥胖之缘故。
另外,因为某些原因不适当地应用外源性雌激素,也可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雌激素本来是维持正常女性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激素,但如果它的作用过强过久,就可诱发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现今已知,雌激素在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都有不小“贡献”。因此,这些肿瘤又叫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患者的痛苦】
早期子宫内膜癌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稍晚期患者可出现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出血是患者的主要症状,很容易察觉,也是患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需要提醒的是,这种阴道出血在绝经前妇女常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忽视。阴道分泌物可以是稀薄白色分泌物,也可以是少量血性白带,甚至是合并感染伴有异味的脓性分泌物。
晚期患者可因肿瘤侵犯神经而出现下腹、腰及腿部疼痛。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
【诊断方法】
诊断子宫内膜癌首先要参考病史及临床表现做出疑诊,然后由妇科医生进行三合诊检查,让妇产科医师了解子宫的形态、大小、活动度等。接着可以做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等。B超检查方便快捷且无创,诊断相符率达80%,是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规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方法。
初筛以后,最有价值、最常用的就是分段诊刮术。与大家经常听到的刮宫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必要时可以进行宫腔镜检查,可在显示屏幕上直接观察宫腔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组织活检准确率接近100%。
近年来,影像和检验科室的发展也促进了疾病的诊治。现在的磁共振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电子眼,可在一定程度上透视患者的宫腔,直视癌魔。
肿瘤标志物CA125也可以协助监测癌魔的动向,一旦癌魔有生长倾向,指标升高,我们可以灵敏快速地做出相应的处理。
【治疗措施】
和其他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措施依然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只是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以及患者有无特殊要求来适当选择。
较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辅以其他治疗。对于中老年妇女和已经完成生育使命的年轻妇女,多采取子宫全切术。对于晚期患者,可采用手术、放疗与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但对于渴望做妈妈,并且病变仅限于子宫内膜的低度恶性肿瘤的年轻患者,亦可考虑采取以化疗和激素治疗为主的保守治疗。
【预防要素】
虽然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没有有效地阻止其发生的手段,但通过控制相关因素,还是可以达到减少发病率的目的。比方说,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细胞的雌激素产量;通过及时治疗卵巢功能不全,减少内源性的雌激素分泌;适当控制雌激素的应用,减少外源性的雌激素摄入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一级预防不尽如人意,我们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二级预防上。这就要求危险期妇女应有强烈的防癌意识,时时提高警惕。定期体检的作用毋庸置疑,关键是要付诸实施。及时发现早期信号也很重要。如果年轻妇女出现不易治疗的月经紊乱,绝经妇女再次阴道出血,都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做好子宫内膜癌的预防,需要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子宫内膜癌预防知识,开展定期防癌检查,注意消除患病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的筛查,这对从根源上预防和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在女性这四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不过庆幸的是,这两种癌症都比较表浅,加上已有有效的检查手段,很容易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达到满意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宫颈癌,有比较明确的病因,那就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只要能够避免这种病毒的感染,就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可喜的是,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针对病毒的预防疫苗。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预防癌症的疫苗。它的应用可以降低70%的宫颈癌发病率。从治疗效果上看,乳腺癌和宫颈癌也有相对于其他癌症比较高的治愈率。
总之,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可预防的恶性肿瘤,只要广大妇女能够提高警惕,及时接受必要的普查和体检,以及在不远的将来适时接种疫苗,做到没癌防癌,有癌早诊早治,完全可以避免宫颈癌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