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秦无功
【原典】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赵欲构于秦①,楚与魏、韩将应之,齐弗欲。苏秦谓齐王曰:“臣以为足下见奉阳君矣。臣谓奉阳君曰:‘天下散而事秦,秦必据宋,魏冉必妒君之有陶也。秦王贪,魏冉妒,则陶不可得已矣。君无构,齐必攻宋。齐攻宋,则楚必攻宋,魏必攻宋,燕,赵助之。五国据宋,不至一二月,陶必得矣。得陶而构,秦虽有变,则君无患矣。若不得已而必构,则愿五国复坚约。五国愿得赵,足下雄飞,与韩氏大吏东免②,齐王必无召珉也。使臣守约,若与国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今韩、魏与齐相疑也,若复不坚约而讲,臣恐与国之大乱也。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踦重者矣。复合与踦重者③,皆非赵之利也。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秦制天下,将何以天下为?臣愿君之蚤计也。
【注释】
①构:和解。
②免:通“勉”,勉励。
③踦(yǐ)重:偏重。踦:通“倚”。
【译文】
齐、楚、赵、魏、韩五国进攻秦国,没有取得战果,在成皋休战。赵国打算和秦国讲和,楚国与韩、魏两国准备响应,齐国不同意。苏秦对齐王说:“我已经为您去见奉阳君了。我对奉阳君说:‘诸侯解散合纵联盟去投靠秦国,秦国一定会占据宋国,魏冉一定会妒忌您占有陶邑。秦王贪得无厌,魏冉妒忌成性,那您就得不到陶邑了。您不和秦国讲和,齐国就一定进攻宋国。齐国进攻宋国,楚国、魏国也一定会帮助进攻宋国。五国占据宋国后,不到一两个月,必然攻下陶邑。攻下了陶邑,再与秦国讲和,秦国即使有什么变化,您也不必担忧了。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和秦国讲和,希望五国仍然坚守盟约。各诸侯国都与赵国亲善,您又奋发有为,与韩国大臣一起向东勉励齐王共同推行合纵之策,齐国就一定不会召回韩珉。派我做盟约的监督人,如果盟国有背约的,其它四国就联合向他进攻。五国没有背约的,如果秦国来侵犯盟国,那五国就共同坚决对抗秦国。如今韩、魏与齐国互相猜疑,如果五国不坚守盟约而私下与秦国讲和,我担心盟国会发生内乱。齐、秦两国不再度联合,地位一定会有偏重。不管齐、秦两国是再度联合或是谁占上风,都对赵国不利。而且诸侯解散了合纵联盟去投靠秦国,秦国就控制了天下。秦国控制了天下,天下诸侯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我希望您及早考虑。
【原典】
“天下争秦,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天下争秦,秦王受负海之国,合负亲之交,以据中国,而求利于三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终不得陶,一矣。
【译文】
“天下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国会有六种举动,都是不利于赵国的。诸侯争先投靠秦国,秦国就会与背靠大海的齐国亲善,并与以前背叛秦国的其它诸侯恢复邦交,来控制中原诸国,以便向赵、魏、韩三国谋求利益,这是秦国的一个举动。秦国采取这个举动,不利于赵国,而您最终也得不到陶邑,这是其一。
【原典】
“天下争秦,秦王内韩珉于齐①,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②,复合衡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③,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不利于赵,而君又不得陶,二矣。
【注释】
①内:通“纳”。
②魏怀:人名,魏国人。
③王贲、韩他:人名,都是秦国大臣。
【译文】
“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王让韩珉去齐国,让成阳君去韩国,任命魏怀为魏国相国,重新组成连横阵线,与燕、赵两国恢复邦交。王贲、韩他这些主张拉拢韩、魏的人都再度被起用,掌握大权,这是秦国的一种举动。秦国采取这个举动,不利于赵国,而您也得不到陶邑,这是其二。
【原典】
“天下争秦,秦王受齐受赵,三强已亲,以据魏而求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齐、赵应之,魏不待伐,抱安邑而倍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韩必入朝秦,过赵已安邑矣,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必不得陶,三矣。
【译文】
“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王接受齐国接纳赵国,秦、齐、赵三个强国改善了关系,率兵攻打魏国而要求索取安邑,这是秦国的一种举动。秦国采取了这个举动,齐、赵两国都响应他,魏国不等进攻,就会献出安邑来增加秦国的地盘,秦国得到安邑,与魏国结成亲密的邦交,韩国一定会朝拜秦国,秦国再用安邑来威胁赵国,这是秦国的一种举动。秦国采取这个举动,不利于赵国,而您又一定得不到陶邑,这是其三。
【原典】
“天下争秦,秦坚燕、赵之交,以伐齐收楚,与韩珉而攻魏,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而燕、赵应之。燕、赵伐齐,兵始用,秦因收楚而攻魏,不至一二月,魏必破矣。秦举安邑而塞女戟①,韩之太行绝,下轵道、南阳而伐魏②,绝韩,包二周,即赵自消烁矣。国烁于秦,兵分于齐,非赵之利也,而君终身不得陶,四矣。
【注释】
①女戟:魏国地名,在今太行山西,临近韩国。
②轵(zhǐ):地名,魏邑,在今河南济源南。南阳:魏国地区名,在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以在太行山南而得名。
【译文】
“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国巩固与燕、赵的邦交,率兵进攻齐国来联合楚国,和韩珉一起去进攻魏国,这是秦国的一种举动。秦国采取这一举动,燕、赵两国就会加以响应,燕、赵进攻齐国,两军开始交锋,秦国就联合楚国去进攻魏国,不到一两个月,魏国一定被攻破。秦国占领了安邑,堵塞了女戟的要口,切断韩国的太行之道,直下轵道、南阳去进攻魏国,切断韩国,包围东周、西周,赵国自然就被削弱了,国家被秦国削弱,军队又被分散去进攻齐国,这对赵国不利,而您又终身得不到陶邑,这是其四。
【原典】
“天下争秦,秦坚三晋之交攻齐,国破财屈,而兵东分于齐,秦按兵攻魏,取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君按救魏,是以攻齐之已弊,与秦争战也。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国在谋之中,而君有终身不得陶,五矣。
【译文】
“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国巩固与赵、魏、韩三国的邦交去进攻齐国,赵国就会国家破亡,财力用尽,军队被分散在东边对齐国的战事中,秦国于是进攻魏国,夺取安邑,这是秦国的一种举动。秦国采取这一举动,您出兵去救援魏国,就是用进攻齐国已经疲惫的军队去与秦国作战。您不去救援魏国,韩、魏两国怎么能避免与秦国联合呢?赵国就在秦国的图谋之中了,而您又终身得不到陶邑,这是其五。
【原典】
“天下争秦,秦按为义,存亡继绝,固危扶弱,定无罪之君,必起中山与滕焉,秦起中山与滕,而赵、宋同命,何暇言陶?六矣。故曰君必无讲,则陶必得矣。”
【译文】
“诸侯争相投靠秦国,秦国于是打出主持正义,复兴已经灭亡了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家、巩固倾危的国家、扶助弱小的国家,稳定无罪的国君这样的幌子,一定会重新建立起中山国和膝国,秦国重新建立起中山国和滕国后,赵、宋两国就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怎么还可能去考虑陶邑呢?这是其六。所以我说您一定不要和秦国讲和,陶邑就一定能为您所有了。”
【原典】
“奉阳君曰:‘善。’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陶。”
【译文】
“奉阳君说:‘好。’于是停止与秦国讲和,并联合齐、魏两国,以求实现取得陶邑的愿望。”
赵太后新用事
【原典】
赵太后新用事①,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②,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③。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注释】
①赵太后:指赵威后,赵孝成王的母亲。
②长安君:赵太后的幼子,封于长安,所以称长安君。
③强谏:竭力劝谏。
【译文】
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寻求援助。齐国说:“一定要拿长安君做人质,才派出援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告诉她身边的臣下说:“有谁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要吐他一脸唾沫。”
【原典】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①,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②,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③,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注释】
①左师:官名,是优待老臣的荣誉官职。
②曾(zēng):副词,乃,竟然。
③郄(xì):通“隙”,欠,缺,此处指身体不舒服。
【译文】
左师触龙说他想要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他入宫时,很吃力地快走几步,到了太后跟前自己请罪说:“我的脚有毛病,竟然不能快走,很久没有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又惦记着太后贵体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想要来看望太后。”太后说:“我依靠车子走动。”触龙问:“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回答说:“只能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最近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就勉强地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渐渐地便想吃点东西了,这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太后说:“我可办不到。”太后脸上的怒色有所缓解。
【原典】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①,最少,不肖,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②,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③。”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注释】
①贱息:对自己子女的谦称。
②黑衣:当时赵国王宫卫士穿的衣服,这里借指侍卫。
③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国国君为王后,故称燕后。
【译文】
左师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器,可我老了,偏偏又很喜欢他,希望能让他做一名宫廷卫士,来守卫王宫,因此我冒着死罪来向您提出这个请求。”太后说:“没问题。他有多大年纪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岁数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之前让他也有个着落。”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女人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胜过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我疼爱燕后没有疼爱长安君那么厉害。”左师公触龙说:“做父母的疼爱儿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临别登车,握着燕后的脚后跟哭泣,想到她远远地离开了您,内心也为她感到悲痛呀。她走后,不是不想念她,祭祀时总要为她祷告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呀。’这难道不是考虑得长远,保佑燕后的子孙世世代代能继承王位吗?”太后说:“是的。”
【原典】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译文】
左师公触龙说:“从现在往前数三代,直到赵建国时,赵君的子孙凡受封为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存在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单是赵国,其他诸侯的子孙继承为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存在的吗?”太后回答说:“我也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也许是因为封侯者在位时间短的祸患就落在自己身上,封侯者在位时间长的祸患就落在他们子孙身上。难道君主的子孙封侯就一定都不好吗?这是由于他们地位显赫而没有功勋,俸禄优厚却没有劳绩,又拥有许多贵重的宝物啊。现在您为了使长安君地位显贵,封给他肥美的土地,并给他很多珍贵的宝物,倒不如现在就让他为国家多建立功勋,一旦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又如何能立足于赵国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少,所以我才说您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安排吧!”于是就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兵车,送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这才出动援兵。
【原典】
子义闻之曰①:“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①子义:人名,赵国的贤士。
【译文】
子义听说这件事后说:“国君的儿子是骨肉至亲,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勋而取得显贵地位,没有劳绩而得到优厚的俸禄,并拥有大量金玉财宝,更何况做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