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策全鉴
3440500000024

第24章 魏策二

魏惠王死

【原典】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①。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

【注释】

①栈道:编木铺路。

【译文】

魏惠王死后,下葬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却逢天下大雪,积雪厚达数尺,破坏了城郭,只得准备修栈道来安葬魏惠王。大臣中大多数人规劝太子说:“雪下得这么大而举行丧礼,百姓会感到很困苦的,国家的经费恐怕也不足,请延期换个日子安葬吧。”

【原典】

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译文】

太子说:“做人子的因为百姓困苦和国家经费不足的缘故,就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这不合礼法。你们不要再说了。”

【原典】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译文】

群臣都不敢说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衍。公孙衍说:“我没有什么办法的,这件事恐怕只有惠公才能办到!请去告诉惠公吧。”

【原典】

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①,<亦水>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灓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②,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驰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驰期,更择日。”

【注释】

①王季历:指公季,周文王之父。

②及日:及时,此处指按原定日期。

【译文】

惠公听到这件事说:“好。”便驾车去见太子,惠公说:“已经确定下葬的日期了吗?”太子说:“是的。”惠公说:“从前王季历葬在楚山脚下,浸出的水冲坏了墓穴,棺木的头部都露出来了。文王说:“唉!先王一定是想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吧,所以让浸出的水把棺木冲了出来。’于是他把先王的棺木取出来放在朝堂上,设立大帐,大臣和百姓都来拜见,三天后重新安葬,这是文王的大义。现在下葬已经确定好了日子,但雪下得大到了深及牛眼的程度,几乎寸步难行,太子还是要按时下葬,是不是显得太急躁了呢?希望太子改日下葬先王。先王一定是想再留下来亲近他的国家,安慰他的百姓,所以才下这么大的雪。因此延期而择日下葬,这是文王树立的道义。如果您不愿意这样做,我会认为您是羞于效法文王吗?”太子说:“太好了。敬请延缓下葬的日期,重新择日安葬先王。”

【原典】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译文】

惠子不仅让太子采纳了他的主张,还让魏太子没有强行安葬先王,而且又阐述了文王的道义。向天下宣扬文王的道义,难道能是小功劳吗?

五国伐秦

【原典】

五国伐秦①,无功而还。其后齐欲伐宋,而秦禁之。齐令宋郭之秦②,请合而以伐宋,秦王许之。魏王畏齐、秦之合也,欲讲于秦。

【注释】

①五国伐秦:公元前287年,燕、齐、魏、赵、韩五国共同伐秦,屯兵于荥阳、成皋间,徘徊不行,没有获得重大战果。

②宋郭:人名,宋国人,当时在齐国做官。

【译文】

燕、齐、魏、赵、韩五国进攻秦国,没有成功就收兵了。此后齐国想进攻宋国,而秦国制止了他。齐国便派宋郭去秦国,请求与秦国联合进攻宋国,秦昭王同意了。魏王害怕齐、秦两国联合,也想和秦国讲和。

【原典】

谓魏王曰:“秦王谓宋郭曰:‘分宋之城,服宋之强者,六国也。乘宋之敝,而与王争得者,楚、魏也。请为王毋禁楚之伐魏也,而王独举宋。王之伐宋也,请刚柔而皆用之。如宋者,欺之不为逆,杀之不为雠者也。王无与之讲以取地,既已得地矣,又以力攻之,期于啖宋而已矣。’

【译文】

苏秦对魏王说:“秦王对宋郭说:‘瓜分宋国、制服宋国的是齐国。乘宋国疲惫,而与齐王争夺胜利果实的是楚国和魏国。请您对齐王说:‘不要制止楚国去进攻魏国。那么齐王可以单独灭掉宋国。齐王进攻宋国,请采取刚柔并用的办法。像宋国这样的国家,欺诈他不算是大逆不道,灭掉他也算不上结仇。大王不要和宋国讲和以求得到土地,已经夺得了土地,再加紧进攻,目的只在于灭掉宋国。’

【原典】

“臣闻此言,而窃为王悲,秦必且用此于王矣。又必且困王以求地,既已得地,又且以力攻王。又必讲王,因使王轻齐,齐、魏之交已丑,又且收齐以更索于王。秦尝用此于楚矣,又尝用此于韩矣。愿王之深计之也。

【译文】

“我听了这写话,私下为您感到悲哀。秦国一定会用这种办法对付大王,而且一定会用向大王索要土地来要挟大王,已经要到了土地,又会用武力进攻大王。它又一定要与大王协商求和,使大王轻视齐国,等到齐、魏两国的关系恶化,他又将联合齐国,更进一步向大王索要土地。秦国曾经对楚国用过这个办法,又曾经对韩国用过这个办法。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啊。

【原典】

“秦善魏不可知也已。故为王计,太上伐秦,其次宾秦,其次坚约而详讲,与国无相离也。秦、齐合,国不可为也已。王其听臣也,必无与讲。

【译文】

“秦国对魏国的这种友好居心叵测。所以为大王考虑,最好的计策是进攻秦国,其次是对抗秦国,再次是坚守合纵盟约假意讲和,而盟国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秦、齐两国如果联合,魏国就没办法了。大王应当听从我的,一定不要和秦国讲和。

【原典】

“秦权重,魏冉明孰,是故又为足下伤秦者,不敢显也。天下可令伐秦,则阴劝而弗敢图也。是天下之伤秦也,则先鬻与国而以自解也。天下可令宾秦,则为劫于与国而不得已者。天下不可,则先去,而以秦为上交以自重也。如是人者,鬻王以为资者也,而焉能免国于患?

【译文】

“秦国势力极强,魏冉又深知诸侯之事,所以有为大王伤害秦国的,也不敢公开表示。诸侯可以进攻秦国,但只是秘密发动而不敢公开进行。见到诸侯在打击秦国,就先出卖盟国而解脱自己。诸侯能排斥秦国,但只是受到盟国的胁迫,迫不得已相应的。诸侯认为不能进攻秦国,自己就会抢先背离同盟国,把秦国当做友邦以保全自己。像这样的人是在出卖大王,作为他自己的资本,这怎么能免除国家的忧患呢?

【原典】

“免国于患者,必穷三节而行其上,上不可则行其中,中不可则行其下,下不可则明不与秦两生以残秦。使秦皆无百怨百利,唯已之曾安。令足下鬻之以合于秦,是免国于患者之计也,臣何足以当之!虽然,愿足下之论臣之计也。

【译文】

“能使国家免除忧患的,必须深究三等策略,首先推行上等策略,上等策略不行就推行中等策略,中等策略行不通就推行下等策略,下等策略行不通就表明与秦国决不妥协,必须击破秦国。使秦国没有过多的怨恨与贪图,只有停止攻打魏国才能得到安宁。现在有人建议您出卖盟国而与秦国联合,认为这是使国家免于忧患的计策,我不知此计有什么可取之处!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大王考虑我的计策。

【原典】

“燕,齐雠国也,秦兄弟之交也。合雠国以伐婚姻,臣为之苦矣。黄帝战于涿鹿之野,而西戎之兵不至;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以燕伐秦,黄帝之所难也,而臣以致燕甲而起齐兵矣。

【译文】

“燕国与齐国是敌国,而燕国与秦国是兄弟之邦,让互相敌对的燕、齐两国联合去进攻燕国的盟邦秦国,我认为这是实在难以办到的。从前,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的盟邦西戎的军队不来支援黄帝;禹王攻打三苗,三苗的盟邦东夷人也不派兵接应禹王。如今要燕国去攻打秦国,这即使是黄帝、大禹怕是也难以办法的,可是我可以使燕、齐两国出兵。

【原典】

“臣又偏事三晋之吏,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周、韩徐为从而下之,恐其伐秦之疑也,又身自丑于秦。初之请焚天下之秦符者,臣也;次传焚符之约者,臣也;欲使五国约闭秦关者,臣也。奉阳君、韩余为既和矣,苏修、朱婴既皆阴在邯郸,臣又说齐王而往败之。天下共讲,因使苏修游天下之语,而以齐为上交,兵请伐魏。臣又争之以死,而果西因苏修重报。臣非不知秦权之重也,然而所以为之者,为足下也。”

【译文】

“我又辅佐侍奉赵、魏、韩三国的大臣,追随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韩徐为等人,谦恭而卑下,我担心他们对攻秦之事三心二意,又使自己与秦国的关系恶化。当初,要求各诸侯国与秦国断交的是我;联络诸侯五国结盟与秦国断交的是我;使五国结盟不与秦国交好的也是我。奉阳君、韩徐为已经同意进攻秦国,主张连横的苏修、朱婴都已秘密地住在邯郸,我又说服齐王去瓦解苏、朱的连横阴谋,诸侯共同结成攻秦的同盟,于是秦国就派苏修去说服诸侯,不要他们接受联合攻秦的主张,而把齐国当成牢不可破的友邦,并要求齐国出兵攻魏。我又拼死争取,并通过苏修西入秦国把齐不伐魏的消息报告给秦王。我不是不知道秦国权势大,但我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大王您啊。”

齐、魏战于马陵

【原典】

齐、魏战于马陵①,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②,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而朝。田婴许诺。

【注释】

①马陵: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南。

②变服:更换君主的服装。

【译文】

齐、魏两国在马陵作战,齐军大败魏军,杀死魏太子申,歼灭了魏国十万大军。魏惠王召见惠施告诉他说:“齐国是我的仇敌,我对他的仇恨终身难忘。魏国虽小,但是我想动员全国兵力去攻打齐国,您看怎么样?”惠施回答说:“不可以。我听说,为王者要适合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运用计谋。现在大王告诉我的话,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计谋。大王本来是先和赵国结怨,然后才派兵攻打齐国。如今战败,国家没有守战的准备,可是大王又想动员全国兵力讨伐齐国,这不是我所说的守法度和用计谋。大王如果要报齐国之仇,还不如脱下天子之服,以诸侯身分去朝见齐国,楚王一定会大怒。大王再派人去游说,挑拨楚、齐两国交战,那楚国必然攻打齐国,凭安定的楚国来攻打疲惫的齐国,齐国一定会被楚国击溃。这就是大王用楚国来征服齐国。”魏惠王说:“说得好。”于是就派人向齐国通报,表示愿意朝见齐国。田婴同意了。

【原典】

张丑曰:“不可。战不胜魏,而得朝礼,与魏和而下楚,此可以大胜也。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太子申,臣万乘之魏而卑秦、楚,此其暴戾定矣。且楚王之为人也,好用兵而甚务名,终为齐患者,必楚也!”田婴不听,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

【译文】

张丑说:“不可以。如果齐国没有战胜魏国,而得到魏国的祝贺之礼,跟魏讲和之后再共同攻打楚国,这可以说获得大胜。如今齐国已经战胜魏国,击溃了魏国十万大军,擒杀了魏太子申,征服了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轻视秦、楚两国,齐王一定行为暴戾。况且楚王的为人,喜好用兵而又很想出名,最后成为齐国忧患的一定是楚国。”田婴没有采纳张丑的建议,于是接纳了魏惠王,一连几次与他一起去朝见齐侯。

【原典】

赵氏丑之。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

【译文】

赵国感到这是奇耻大辱。楚王大怒,亲自率兵攻打齐国,赵国也派兵响应,结果在徐州大败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