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3448700000035

第35章 轻轻松松——护理宝贝健康成长(10)

哪类血管瘤需要就医

先天性血管瘤:又称“红胎记”,为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之一。有的会自行消退,如橙色斑;有的不能自行消退,除影响美观外,无其他危害,如红斑痣(葡萄酒色斑);有的则会生长,危及健康。

毛细血管瘤:又称杨梅状血管瘤,多见于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对于此类有可能自行消退的血管瘤,宜尽早就医,让医生根据瘤体数目、大小及部位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呈紫红色,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严重时破坏正常组织,损容貌。一旦确诊要立即进行治疗。

蔓状血管瘤: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

要知道哦

若发现宝宝有红胎记,应及时就医,以确诊红胎记属于哪一种类型,是需要积极治疗还是暂时观察,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新生儿硬肿症的防治

新生儿硬肿症是以皮肤与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的宝宝,皮肤颜色一般发红,伴缺氧时呈紫红色,伴黄疸时呈蜡黄色。

要做好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工作:首先,做好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妊娠中毒症,预防出生低体重儿,避免早产和产伤的发生;其次,在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宝宝的保暖;另外,提倡母乳喂养,及早开奶,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父母平时还要注意在给新生儿换衣服、换尿布时,动作要快,以免新生儿受凉。

何谓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股骨头不在原来位置而脱出在髋臼外边,多发现于出生后一个月内。此病的发病率女婴多于男婴,左侧多于右侧,单侧脱位多于双侧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症状:出生后1~2周,患肢处于一种轻度内旋或屈曲的位置。两侧大腿内侧或臀下皮肤皱襞不对称(单侧脱位),患侧皱襞加深或数目增多。患肢明显缩短或牵拉患肢有弹响声。

新生儿脱水热的防治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2~4天时出现发热,体温38.5~39.8℃或更高,合并烦躁不安、啼哭不已、皮肤潮红、口唇黏膜干燥、体重减轻、尿量减少等情况,但其他情况尚好,无感染中毒症状,医学上称为“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发热,在天气干燥与炎热季节发病率较高,此外,人为地给宝宝创造高温环境同样可引起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只要多喂白糖水或白开水即可,此外,平时还应注意勤洗澡,常更衣,常换气,勿受凉。

新生儿捂热综合征的预防

新生儿捂热综合征又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蒙被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寒冷季节,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是儿科的一种急症,病死率高,后遗症也较多,必须紧急救治。

为防止捂热综合征的发生,父母不要给新生儿盖太多太厚的被子,更不能让其蒙被睡觉;应避免母子同被,不要紧拥新生儿,更不要边喂奶边睡觉;外出时,包裹不要过紧过严;此外,新生儿伤风感冒时千万不要捂汗,尤其不可蒙头捂汗。总之,该病的关键就是缺氧,所以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保证新生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新生儿体温过高或发热时的护理

一般,新生儿的腋下温度超过37℃,且昼夜波动超过l℃时即为发热。体温38℃以下为低度发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度发热,超过41℃者为超高热。

发热对于宝宝来说是常见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因宝宝在生理上有许多特殊之处,所以父母不要随便给他服用退热药,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低热时,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中度发热时,可将包裹宝宝的被子掀开,或给他换上较薄的衣被,以便于散热,也可以让他的头枕一个冷水袋降温。对于39℃以上的高热患儿,可用纱布蘸着温水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

在给宝宝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请医生确定宝宝发热的原因。此外,夏季降温的同时要注意给宝宝多喝白开水或糖水。

专家点拨

新生儿乳牙早萌需正确处理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有牙齿萌出,医学称为“乳牙早萌”。早萌的乳牙多为下门牙,这种牙可能是由于牙胚离牙龈黏膜过近而过早长出的正常乳牙,也可能是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这种牙齿因发育不全,牙根没发育好,或无牙根,常是极松动的,有脱落被吸入气管的危险。

因此,这些牙只要有松动自行脱落的可能性,就应及早请医生拔除。如无松动但很影响吃奶,或咬伤对颌黏膜而形成溃疡时,也应拔除。若无任何障碍,可予保留。若新生儿嘴里有多个乳牙萌出,则有可能与分泌或遗传等有关,应请医生检查。

不宜亲吻宝宝的脸颊和嘴

很多家人喜欢采用亲吻的方式表达对宝宝的爱意,用嘴去亲吻他的脸或嘴。殊不知,这一动作很可能使宝宝患上结核、脑膜炎、感冒等传染病。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上看不出来,通过亲吻却能把病菌带给宝宝。

此外,宝宝颊部有一对分泌唾液的腮腺,唾液管壁弹性差,经常受到亲吻,会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使腮腺和腮腺管收缩力下降,引起宝宝流涎,甚至引起腮腺炎。

宝宝“歪脖”要积极纠正治疗

在宝宝出生后2~4周,如果他的脸总是偏向一侧,另一侧脖子上的肌肉还有硬疙瘩,这就是先天性斜颈,又称“歪脖”。

引起新生儿斜颈的病因很多,如先天遗传因素、接生手法不当等,大多数是肌肉病变的结果。多见于臀位分娩或分娩时肩娩出困难者。

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因为脸部的变形会因治疗延误而加重。治疗上最主要的还是物理疗法,如发现较早,可用温热治疗和手法按摩;若发现较晚,肿块已经消失,就应采取被动式牵拉了。

新生儿的

启蒙训练

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功能训练,不但可促进宝宝视觉、听觉、大脑神经健康发育,还可增加宝宝的愉快情绪。家人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开展宝宝的视听觉训练。

新生儿视觉的五大规律

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光不太强,都会睁开眼睛。

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保持对环境有控制的、仔细的搜索。

在光适度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会对相当广泛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物体的边缘。

新生儿一旦发现物体的边缘,他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觉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觉跨越边缘,若边缘离中心太远,视觉不可能达到时,他就会继续搜索其他边缘。

新生儿偏爱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且偏爱轮廓或形状的边缘,而不是图案的内容。

新生儿视觉训练游戏

父母可将玩具系在绳上,在宝宝眼前先做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然后逐步过渡到水平与垂直方向交替进行,速度先慢后快,训练宝宝眼睛追逐左右、上下变化物体的能力。平时可在小床上方挂颜色纯正鲜艳的玩具,每隔几天换玩具,换位置,以训练宝宝改变视觉方位,协调左、右眼的灵活运转。

听觉训练宜在出生后两周开始

小宝宝的听觉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几乎发展成熟了,故当他一出生后,便能开始运用他的听觉。在宝宝出生2周左右时,可以让他听不同的声音,最好是柔和的轻音乐,以训练其对声音的条件反射,培养听音控制动作的能力。如为了催眠放给宝宝听的固定音乐,慢慢可以形成听音乐即睡眠的条件反射。用音乐来训练宝宝的听觉,声音要放到比人说话的声音稍大点。只要在宝宝醒着,环境不是很噪杂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此外,新生儿有天生感受节奏的本能,因为他们在胎儿期就习惯了母亲心跳的节奏,因此,播放乐曲最好相似于心跳的节奏,且比较明快、舒展、优美。

新生儿听觉训练游戏

训练宝宝的听觉可借助玩具,如音乐盒,摇铃,拨浪鼓等,宝宝清醒时,父母可以轻轻地摇动玩具,发出声响,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也可将绳子一端系在能响的玩具上,另一端套在宝宝的小手腕上,让他一动手,玩具便会发出声响。重复几次后,他便会体会到自己的动作,注意到声音。但家人离开宝宝房间时,要将套在宝宝手腕上的绳子取下来,放到较远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平时,父母要多跟宝宝说说话,逗宝宝出声,促进其听觉的发育。父母还可以拍拍手,学些小动物的声音等引逗宝宝,使他们做出向声音方向转头的动作。

此外,除了给新生儿丰富的听觉刺激外,还要接受视觉刺激,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感觉的接通,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听音乐不能代替成人的声音,也不能一直放音乐,应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几次,每次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不间断的刺激就失去了刺激的意义。

专家点拨

运动训练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用自己粉嫩的小身体来感知这个美丽而又未知的世界,运动在他的生活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对身心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

新生儿抚触操按序做

第一节,脸部抚触

在手掌中倒适量婴儿油,将手搓热,从宝宝前额中心处开始,用双手拇指轻轻往外推压。然后依次是眉头、眼窝、人中、下巴。这些抚触动作,可以舒缓宝宝脸部因吸吮、啼哭等所造成的紧绷。做6个节拍。

面部护理:

第一步,双手拇指放在宝宝前额眉间上方,用指腹从额头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

第二步,拇指从宝宝下巴处沿着脸的轮廓往外推压,至耳垂处停止。

抚触配合歌谣:小脸蛋,真可爱,妈妈摸摸更好看。

扯摸耳垂: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处,反复向下轻轻拉扯,然后再不断揉捏。

抚触配合歌谣:小耳朵,拉一拉,妈妈说话宝宝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