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下)
3456200000007

第7章 1995华强北蜕变(1)

皇冠厂走出8万员工

皇冠厂衰败后,8万多员工不得不流入深圳,成为新的创业大军。这些打工仔、打工妹接下来在深圳打拼,留下许多艰辛而动人的故事。

如今车公庙工业区已是繁华的科技园区和商业区,土地售价最高达到了每平方米4万元。在最中心地段的泰然四路的皇冠厂整齐排列着4栋三层高的标准化厂房,还有8栋宿舍楼,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1987年,这些是在车公庙建成的最早的建筑,深圳美芝公司提供土地,日本著名的皇冠公司投资设备和技术,建成国内第一家镭射激光唱机厂,不但外商投资额居当时国内最大,而且还是高科技企业。到1989年,皇冠厂员工达到1.7万多人。后来,皇冠厂收缩转型,如今制造业务全部停止,厂房全部用于出租。

皇冠厂衰败后,当年厂里先后有8万多打工仔、打工妹流入深圳,而他们已成为深圳创业的一个群体和标本。

宋铁健从皇冠工程部出来后,有半年时间,他都一直在寻找机会。后来他看中了通信行业,于是买来一台法国配线设备,拆开研究,接着进一步创造,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卡接式配线设备。此前国内配线设备都是绕结式的,成本高,使用烦琐,影响通话质量。宋铁健以此项技术在南山一街道厂进行产业化,随后创办日海公司,之后又创立了华海公司。2007年,华海销售收入近亿元,并被苏州一家上市公司收购51%的股份。日海公司目前仍然是国内配线设备的主力公司,宋铁健的三个同事,后来也从日海出来,创办了世纪人公司,这家公司2007年被美国一家公司以当年销售收入的18倍全资收购,以现金支付4亿元人民币。

皇冠工程部是技术核心部门,当时有五六十人,大部分是大学生,素质较高。他们离开皇冠后一部分被挖到其他企业当经理人,现在大多是高级经理人。还有一部分选择创业,开工厂当了老板。而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员工,离开皇冠后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开小店。

巫旋龙和爱人之前都在皇冠厂上班。他当生产线主管,爱人做品检员,他们还在厂门口开了一个小副食店,用石棉瓦搭起一个小棚子,卖些汽水、纸巾、八宝粥之类的小商品,由巫旋龙父母打理,于是工厂员工就成了常客,其中还有很多他们的老乡。当这些小老乡离开皇冠厂时,巫旋龙就把开小店的经验教给他们。那时候深圳到处是工地,管理也不严格,哪里有工厂、工地,就到哪里开店,投资不大,不用技术,不用办什么手续,肯吃苦就行。皇冠员工大多来自广东和广西,吃苦肯干,副食店、小餐馆、装饰建材、水暖五金,各种小店开遍了全深圳。

巫旋龙离开皇冠后积蓄财力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餐厅,后来又开了食品厂。

还有不少员工离开皇冠厂后流向了华强北。吴永能就是从华强北起家的。1994年年初,他从姐夫那里借了两万元钱,在华强北租了个铺位卖电话机,一年下来10万元已赔得差不多了。1995年春节相聚,姐夫问他生意做得怎么样,他说学了不少东西,再有10万元,就能做起来。其实,他已经准备关门了。没想到姐夫又给了他10万元。他的周围都是潮州人,店面大,走货多。一台电话机进价40元,赚一块钱都愿意批发出去。吴永能走货少,一台要赚四五块钱才能不赔,于是生意越来越不好。这次他赌了一把:电话机进价40元,39元他就卖,赔一块钱。那些潮州人搞不懂了,就到进货工厂闹。工厂拿出合同,进价都是40元。潮州人就找到吴永能,要从他那里进货,一下子下了10多万台的订单。吴永能找到厂家,拿出订单,他已经是最大的客户。他要求签深圳独家代理协议,并要求把价格降到38元。做完这一单,潮州人再找他进货,他就开价42元,因为他是独家代理,大家也只能认了。

温彦飞是粤北人,没有潮州人经商的天分,但却有着广东人的刻苦。1986年初中毕业后,他参加了美芝公司的一个电子技术培训班,当了班长。结业时,当了工程部见习技术员,工资680元,比120元工资的一线工人高出很多。他特别知足,非常卖力。中日双方的管理人员都喜欢他。由于他肯钻研学习,很快升任机芯部件的技术小组副组长。他不但学技术,还跟着日本员工学日语。一年后,他升任技术小组长,日方宫越一光董事长亲自面试,面试通过,还特意给他加了每月300元翻译费,让他在需要时做翻译。

后来,温彦飞离开皇冠,一家日本企业要在深圳开办电子接插件厂,温彦飞日语说得好,又懂技术,就被皇冠的日本人推荐去当了厂长。在那个厂干了几年,1999年的一天,皇冠厂原来的一个翻译给他打电话,说他现在在旅游公司当导游,第二天有一个日本团到康佳参观,实在找不到导游了,让他去救一下场。这个翻译也算是他的日语老师,驳不过面子,第二天他就去了,临时抱佛脚,没想到发挥得很好,得到日本客人的夸奖。随行的旅游公司老总千恩万谢,说近几天还有几个团无人带,又拜托他。他正好休假,就答应了。带下几个团,旅游公司的老总就邀请他加盟,说做工业导游,他是最棒的。

导游是个挑战性极强的行业,深圳有一个日语导游创国内纪录,一天为公司赚了500万元,个人提成70万元。温彦飞的最高纪录是日收入5万元。

1993年,深圳市个体税收收入7.36亿元,比1992年增长134.3%,完成年计划186.4%。税收收入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比上年增长幅度和完成年计划幅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一。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纳税登记户达5万多户,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此后逐年大幅度增加。

在深圳30年的历程中,也有许多企业走向衰落,许多打工仔、打工妹从工厂走向社会,走向创业,在深圳扎根。深圳30年的历史,也是他们的创业史,他们以自己的艰辛和努力支撑起深圳社会的基础,他们的不屈不挠,也是深圳的奇迹和活力之源,当然,其中饱含艰辛,不乏悲壮。

万佳烧旺华强北

皇冠厂的吴永能等员工流向华强北开店,是因为那里的商业正要旺起来。而点燃华强北商业之火的是万佳百货。万佳在深圳历史上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开创了中国仓储式零售业;二是带旺了华强北。

1995年春节前,徐刚正式接任万佳董事长的职务。虽然之前,他只是一个操盘手,但在深圳零售业,他已威名大震。“把万佳带回家”这句广告语在深圳家喻户晓。

1985年1月,徐刚应聘到万科人事部工作,从一个低阶职员,一直做到人事部经理。1989年,徐刚向王石要求到企业工作,被派到万科与医科院合办的协和公司任总经理,这个公司的业务是进口医疗器械。当时,万科有30多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分支机构遍及乌鲁木齐、哈尔滨、成都等全国各地。当万科的不少贸易分公司的经营事故频发,有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甚至卷款潜逃时,徐刚领导的协和公司业务却开展得红红火火。1992年,徐刚被提拔为万科贸易公司总经理,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年的时间,徐刚跑来跑去,关掉20多家分公司,追回4亿多元应收账款。徐刚成了一个救火员。

1993年,万科贸易公司开始出现赢利,各项业务稳定下来。但到了11月,王石又找到徐刚,让他接手万科零售业务。徐刚并不情愿,王石就接连找他谈了七八次。最后达成的意见是徐刚兼任零售公司总经理。

徐刚不愿意接手万科零售业务,是因为这也是一个烂摊子,一个烫手的山竽。

1991年,万科进入零售业,在友谊城B座4楼开了家2000平方米的商店,取名万佳百货。立足未稳,万佳又在乌鲁木齐、武汉开了两家店。这还不算,万佳还要为珠三角的企业服务,开办连锁店,销售企业的商品。第一个连锁是在全国设立了16家连锁鞋店,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口,东到厦门,西到桂林,全国布局。但到了1993年,仅连锁鞋店就亏了4000多万元。万佳百货也办不下去了,只好关门,供货商涌到万科总部,天天堵在门口催要货款。

徐刚不愿接手,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懂零售。”

王石很干脆,不懂就学,到美国去,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照着人家学。

徐刚和王石就去了美国阿肯色州,参观沃尔玛总部,看到了山姆会员店,两人敲定,就开中国的山姆会员店。

徐刚当时对山姆会员店的理解是,面积要大,层高要高,商品要多得堆起来,地址选在城乡结合部,停车场要大。

回到深圳就四处看房找地址,标准是层高要够。总算在车公庙找到一栋厂房,层高够标准,四周也空旷。签好租赁合同,紧锣密鼓开始装修。装修投进去了800多万元,快完工时出租方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栋厂房是工业用厂房,不能转作他用。因为当时刚刚发生了清水河大爆炸,要求非常严格,改变功能的申请根本不可能批准。王石一咬牙:认了。不要犹豫,赶紧撤。

撤出车公庙,又撒网式地到处寻找,层高够标准的建筑确实难找。终于在华强北工业区找到了一栋建筑,是南京华联发开发的,一直空着,面积够大,层高十几米。去询问能不能转作非工业用途,回答是肯定的,看过有关手续,建筑的用途规定的确模棱两可。

1994年7月17日,华强北万佳超市正式开业。

这是国内首家自选超市,堆积的商品有8米高,堆满4200平方米的店面,价格低廉,销售方式新颖,喊出的口号是:“把万佳带回家。”顾客提着篮子、推着车子,可以到货架上随意挑拣货物,货物都清楚地标着价格,特别是店里还有鱼、肉、菜等副产品和家庭用的主副食品,购物后到出货口排队打卡收钱。没想到开业当天,就吸引了全市大量市民来观看和购买,第一天销售额就达到30万元。

华强北万佳半年销售额做到了一个亿,鼓舞人心。万佳制定了一个开店50家的宏伟计划。但是,在深圳很难找到合适的店面,直到1996年,第二家店翠竹万佳才开业,也非常成功,第一年销售额超过三亿元。随后,福田、宝安、南山、龙岗万佳相继开业,到1997年下半年,万佳已经成为广东省第一大零售企业。2001年年底,万佳并入华润时,年销售额30多亿元,排在国内零售企业前几位。

说起万佳对中国连锁超市的贡献,徐刚后来列出五点:

一、华强北万佳店是国内第一家大型自选超市。国内以前有这种业态,但大都规模很小,最多是在百货商场中租二三百平方米的面积。万佳开业以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外地百货公司的老总纷纷前来参观,万佳模式被推向全国。不但百货公司纷纷转型,而且深圳的一些开拓者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也到内地模仿万佳开起了超市。可以说,早些年国内开的那些超市,大都来华强北万佳取过经。

二、华强北万佳店创造了国内零售业单店最高的营业额。华强北万佳店面积4200平方米,年营业额最高超过3.5亿元。有的商场面积几万平方米,现在要达到这样的营业额也非常困难。

三、万佳带旺了深圳华强北。万佳开业时,华强北没有一家商场,开业后,吸引了全市市民来购物消费,特别是周末,人山人海,商业逐渐旺起来,到万佳租期满撤出华强北时,这里的商铺租金已经高得令人咋舌。今天华强北成了国内闻名的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和西单齐名的商业街,万佳有一份功劳。

四、万佳在应对国外零售巨头进入中国的市场冲击方面作出了贡献。1996年,沃尔玛开始进入中国。国内零售商没有国外巨头动辄数十亿元的产品采购量,折扣店没有优势,于是选择了“时尚百货+食品”的模式,区别于国外巨头“折扣商品+食品”的模式。万佳的模式,对整个中国的零售业都有启发作用。

五、万佳培养了深圳和国内一批零售连锁人才。2003年,万佳总经理何志东创业开办了万店通便利店;现任民润超市的总裁何健元曾任万佳副总经理;北京华堂超市副总裁边双全曾任万佳营运总经理。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在内的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的营运总监、人力总监、采购总监等中高层经理人,有五六十人都出自万佳。

阳光酒店保安员的奇遇

在徐刚到处找店址的时候,费国强也骑着自行车找到了华强北,他看中了一家印刷厂的厂房。1994年5月,早于万佳两个月,顺电在华强北开业。但它是做家电的,当时远没有万佳火暴。

深圳的富豪、老板在成功之后,很少愿意谈及他们的身世。顺电在入驻华强北之前是做什么的?曾经历过什么样的创业历程?费国强都闭口不谈。人们断断续续拼凑出一些片断。

费国强,上海人,家庭和教育背景不明。18岁时,费国强得到的第一份活是当搬运工,他在上海两个规模很大的采购供应站工作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