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心理学诡计
345700000010

第10章 女孩可以世俗,但绝不可以流俗(2)

一个女孩面带微笑,远比他穿着一套高档、华丽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欢迎。因为微笑是一种宽容、一种接纳,它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喜欢微笑着面对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入对方的天地。难怪学者们强调:“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锋。”的确,如果说行动比语言更具有力量,那么微笑就是无声的行动,它所表示的是:“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笑容是结束说话的最佳“句号”,这话真是不假。

有微笑面孔的女孩,就会有希望。因为女孩的笑容是她传递好意的信使,她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没有人喜欢帮助那些整天愁容满面的女孩,更不会信任她们;很多女孩在社会上站住脚是从微笑开始的,还有很多女孩在社会上获得了极好的人缘也是从微笑开始的。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留下好感,这种好感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可以使彼此结成友善的联系。二十几岁的女孩在社会上就是要靠这种关系才可立足,而微笑正是打开愉快之门的金钥匙。

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证明微笑的魅力。

他给两个人分别戴上一模一样的面具,上面没有任何表情,然后,他问观众最喜欢哪一个人,答案几乎一样:一个也不喜欢,因为那两个面具都没有表情,他们无从选择。

然后,他要求两个模特儿把面具拿开,现在舞台上有两张不同的脸,他要其中一个人把手盘在胸前,愁眉不展并且一句话也不说,另一个人则面带微笑。

他再问每一位观众:“现在,你们对哪一个人最有兴趣?”答案也是一样的,他们选择了那个面带微笑的人。

二十岁的女孩,如果微笑能够真正地伴随着你生命的整个过程,这会使你超越很多自身的局限,使你的生命自始至终生机勃发。

用你的笑脸去欢迎每一个人,那么你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曝光”自己,提高你的身价

如今,“炒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捧红一个艺人需要炒作一下,湖南卫视对于“超女”的炒作则是将炒作发挥得淋漓尽致。捧红一个产品需要炒作,就像史玉柱捧红了脑白金、黄金搭档,虽然反复重播的广告让人有些反胃,但是在人们一边骂着垃圾广告的同时,总忘不了埋他们的单。就像自我炒作的芙蓉姐姐,算是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一个本是名不经传的草根阶层,却因为在网上大秀自我而出名。而出名之后的“后果”便是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身价倍增。所以,在炒作时尚里,二十几岁的女孩也要跟上时尚的步伐,努力“曝光”自己,show出自己的本色,才可能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今的社会不再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社会,纵然我们是“皇帝的女儿”,要想嫁出去,也免不了要走出深宫,主动推销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比我们聪明的人只有5%,而比我们愚蠢的人,也只有5%,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既然这样,我们靠什么理由去说服买家,证明自己比别人有更高的身价,更值得他选择呢?这里给你提供几个自我推销的技巧。

1、确定交往对象

请考虑一下:你在公司里喜欢与哪些人交谈?他们对你有什么期望?你有哪些特点能够对你的“对象”产生影响?请注意观察优秀同事的行为准则,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2、善用别人的批评

许多营销部门利用民意调查表,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好坏的评价。你也应了解别人对你的评价,应该坦诚地接受批评,从中吸取教训,应当注意言外之意。例如,如果你的上司说,你干活很快,那么在这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对你的批评。

3要善于展示自己

要尽量展示自己的优点。例如,你的语调是否庄重、胆怯或令人讨厌?语调与身体姿势、行走、握手和微笑一样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许多特性。

4、精心包装自己

超级市场的货架上灰色和棕色的包装为什么那么少?这是因为没有人喜欢这些颜色的包装。你要不想成为滞销品,也应当检查自己的“包装”——服装、鞋子、发型。要经常改变自己的“包装”,时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5、说话要明确

说话要言简意赅,不要用“也许”或“我想只好这样”等词句来表达。上司一般都喜欢下属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论对人还是对事。

6、占领“市场”,建立关系网

你在公司里的知名度怎么样?要使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例如在夏天组织一次舞会或与同事们一道远足。要与以前的上司们保持联系,建立一张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7、适当的表露自己的成绩

不要怕难为情,大胆地说出你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没有必要总是谦虚有些女性不喜欢显露锋芒,因此你得学会表扬你自己,尤其在上司面前显示自己的成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之天天挂在嘴边,那样会使人厌烦;找准时机,不显山不露水地提也,让别人注意就应适可而止。

8、不要害怕危机

如果你负责的项目遭到失败,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转而采取守势,而应勇敢地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紧张状态下头脑清醒、思路敏捷的人会得到上司的器重。总之,二十几岁的女孩要想提高自己的身价,就需要适时适地地“炒作”自己、推销自己。

在失意人面前,不谈自己的得意

人毕竟是人,是人都有人性。生活也毕竟是生活,是生活都有波折,所以,人活着难免有得意和失意之时。面对失意的人,你千万别说自己的得意事,更不要在因为失落而在情绪低迷的人面前显示你的优越,年轻的女孩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在朋友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没人愿意听这样的消息。如果你只顾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对方就会疏远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一次,萌萌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萌萌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处于人生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萌萌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提早离开了。萌萌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萌萌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多年前他也碰过低潮,而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那般,说不出的苦楚。

二十几岁的女孩与人相处时,一定要谨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诚然,人在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要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也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移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唾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是不善做人者的通病,为此常会败事。只有改变这一点,不被人讨厌,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找到成事的“切入点”。

别人的恭维像香水,可以闻不可喝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绝大多数都是笑脸相迎,相互恭维的。虚情假意也好,礼尚往来也罢,恭维的话语总是不绝于耳。大多数人都会沉浸在别人的恭维的话语里无法自拔,以为别人说的那些好话都是事实,却没有看到那些话语背后所隐藏的其他目的。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德国如果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国。他说:“没有对于战争的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有别的企图吗?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这时他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袒露之心犹如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那些有城府的人总是懂得潜藏隐秘,他们所以说的话大都只是些场面之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你把别人的这些话都当真了的话,那就只能证明你的天真和幼稚了。

张文在一国有单位任职,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

张文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说只有我最合适这个职位了呢?”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事实上,那位主管只不过说了一些应景的“恭维话”,而张文却天真地相信了这些话,并开始守株待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