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3460700000011

第11章 当退则退:不知退者难有大进境(3)

韩平原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听了以后,非常震惊,问为什么。馆客直言不讳地说:“宫中立皇后,如果您不同意,皇后将怨恨您;宫中立太子,如果您不同意,太子将怨恨您;您当政后,贤人君子,从朱熹、彭龟年、赵汝思以下,被斥贬逐放的不计其数,士大夫也一定十分怨恨您;现在同金人打仗,军队牺牲很大,将士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中,城乡中常能听到孤儿寡妇的哭声,如此,三军也会怨恨您。再说,边境的百姓死于敌人的掠夺和杀害,那么,四海之内的百姓怨恨您。您如此激起众怨,怎么能承担得了?”

韩平原沉默了许久,说:“你准备教我怎么办呢?”馆客不愿意说,他再三催逼,最后才说:“只有一个办法,只怕您不愿采纳。现在,皇上重病在身,无意于政事,如果你现在趁机立太子,学习古代尧、舜、禹禅让的家法,请皇帝让贤,让太子即位,那么,太子对您会由怨恨而转为感谢。这时,太后退而为皇太后,即使怨恨您也没有权了。以后,您可以辅佐新皇帝,一切从头开始。对从前被贬的诸贤士,已死去的增加抚恤,还活着的召回给予提升,同时派遣使者去聘请有贤德的人来执政,对外要消除积怨,请求和解,使边境平安无事。您还可以优厚地犒劳过去的军人,抚恤牺牲的将士,免去各种无名的赋税,解决好种种矛盾,使全国的百姓有新生之感。然后,您选择一位知名的儒士,把丞相之位让给他,自己请求告老还乡,优游于山水之间,如此,您最后就能转危为安,变祸为福。您也许会同意我的建议吧!”

韩平原听了,虽然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犹豫不决,想留他作自己的顾问,但那个馆客坚决不干,最后还是离去了。

不久,正如那位馆客所预见的一样,韩平原被加罪杀了头。

韩平原是个庸才,被杀是不足惜的。倒是那位馆客颇有宰相之具。即使今天看来,那位馆客所说的也都是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但当局者迷,就是当时者亦不易看清别人的处境。而那位馆客竟然能够分析朝野上下的情况,预知韩平原的未来,可谓是非常有见识了。

6.身退之后心也要随之而退

领导者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进的时候,也有退的时候。有时是策略性地主动退却,有时则是时势所迫地被动退却。不管是主动的退还是被动的退,如果身退心不退,就会造成莫大的祸患,实为领导智慧的大忌。

汉武帝时曾任丞相的窦婴失去了窦太后的信任,更加被皇上疏远,没有了势力,宾客们也渐渐离他而去,以至于对他怠慢起来,只有灌将军一人没有改变原来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同窦婴来往。窦婴心中极不舒畅,也少有人来访,他每天只是沉默不语,只有接待灌将军时才异常高兴。

却说这位灌将军名叫灌夫,由于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冒险立功而声名显赫,吴楚叛乱被平定后,他也名闻天下,并被任用作中郎将。以后他又相继做过丞相、郡守、太仆,位极显贵,但他又多次犯法丢了官,最后就在长安闲住,长安城中许多大人物没有谁不知道他的。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酗酒撒疯,不爱当面奉承。对地位在自己之上的皇亲国戚和那些有权势的人,只要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凌辱他们。有一次灌夫和长乐宫卫尉窦甫喝酒,由于礼节尊卑不恰当,灌夫醉后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弟弟,景帝恐怕窦太后处死灌夫,调派他担任燕国的丞相。几年后,他又由于犯法丢了官,回长安闲住。不过,灌夫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就越是敬重,跟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他常常推荐夸奖那些卑弱的幼辈,因此士人们也很推崇他。

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打抱不平,说话算数。凡是与他交往的人,无不是杰出人士或大奸巨滑。他的家财积蓄达数千万,寄食的门客有近百人。为了在田地园林里修筑池塘,他的宗族、宾客扩张权势,在颍川郡横行霸道。颍川郡的儿童于是唱道:“颍水如果澄清,灌家可以安宁;颍水如果浑浊,灌家就要灭族。”

灌夫闲住在家,虽然富有,但已失去了权势,达官贵人和宾客也逐渐疏远了他。等到窦婴失去了权势,也想要依靠灌夫去批判、谴责那些先前仰慕自己而后来抛弃自己的人。灌夫则希望依靠窦婴去交结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的名望。两人互相援引,互相依靠,来往亲密得像父子一样。他们彼此投合,非常高兴,亲密无间,大有相见恨晚之叹。

窦婴和灌夫虽然过从甚密,但只是两个没落贵族之间的对话,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这一年夏天,当朝丞相田羛娶燕王刘嘉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有令,列侯和皇族都得前往祝贺。窦婴去拜访灌夫,想要同他一起去。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酒醉失礼而得罪了田丞相,加之近来我们之间还有矛盾。”窦婴说:“事情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没事的。”硬是把灌夫拉去参加了宴会,哪知这一拉却拉来灭顶之灾,竟至家族受累。

宴会上觥筹交错,歌舞翩跹,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田羛异常得意。酒兴正浓时,田羛起身向来宾敬酒祝福,客人们都离开坐席,伏在地上,接受祝福。后来窦婴敬酒祝福,只有几位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半数以上的仍然双膝长跪席上。灌夫看到这个情况很不高兴,他也起身敬酒,轮到田羛这里,田羛双膝长跪在席上,说道:“不能喝满杯。”灌夫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苦笑着说:“丞相是贵人,喝干了吧!”田羛还是不肯,灌夫没有勉强。

灌夫接着依次敬酒,轮到临汝侯灌贤,灌贤正在跟程不识悄声细语,又没有离开座位。灌夫没有地方发泄怒气,这时终于憋不住火了,便骂灌贤道:“你平时把程不识说得一文不值,今天长辈向你敬酒祝福,却学着女孩子在那里嘟嘟哝哝!”田羛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即李广)同是东西两宫的卫尉,如今您当众侮辱程将军,难道就不给李将军留一点面子吗?”灌夫大声嚷道:“今天就是砍我的头,穿我的胸,也在所不惜,还顾得什么程将军、李将军!”客人们看到这个架式不妙,便纷纷起身托辞上厕所,一个个都溜了。

好端端的一场结婚宴一下变得冷冷清清,田羛好不恼火,于是说道:“这都是我平时让灌夫骄横惯了的过错。”窦婴出去时,示意灌夫赶快走,灌夫还没走出田宅的大门,就被田羛的卫士们抓住了,出去不得。籍福替灌夫道了歉,并按住的他的脖子让他向田羛道歉。灌夫越发火了,就是不肯道歉。田羛便让卫士捆住灌夫,并把他囚禁在客舍里,叫来长史说:“今天召集皇族,是有诏令的。”于是田羛弹劾灌夫大闹宴会,侮辱诏令,犯了“不敬”的罪名,又把他拘禁在特别监狱里。紧接着又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吏役分头追捕所有灌家的旁支亲属,并都判以杀头示众的罪名。窦婴觉得是自己害了灌夫,深感惭愧,于是出钱让宾客向田羛求情,但是没有得到谅解。由于不少官员都是田羛的耳目,所有灌家的人已是逃的逃,躲的躲,而灌夫又被拘禁,当时没有人告发田羛的秘密勾当。

窦婴不顾自己年迈体衰,一定要去营救灌夫。窦夫人劝他道:“灌将军得罪的可是丞相,那是在跟太后家作对呀!难道还可以营救吗?”窦婴说:“列侯的爵位是由我挣来的,如今又被我弄丢了,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再说到底不能让他灌夫一个人去送死,而我一个人活着。”于是他瞒着家里的人,偷偷地进宫去拜见武帝。武帝闻言,马上叫他进去。于是他当着武帝的面详细说明了灌夫酗酒胡闹的事,并觉得不应该被处以死刑。武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对,赏赐他在宫中进餐。接下来就是武帝派御史根据案卷追查窦婴所说灌夫的情况,却发现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窦婴也因此犯了欺君瞒上的罪名,被弹劾,拘禁在特别法庭的监狱里。汉景帝时,窦婴临死时曾经领受过皇帝的诏书,上写道:“遇到有不利于你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报告给皇帝。”等到他这次被拘禁以后,灌夫又犯了灭族的罪名,事态一天天紧急,大臣们也不敢再向皇上说明这件事。窦婴便让侄儿上报,希望能够再被武帝接见。报告呈送给武帝,可是检查宫内的档案,先帝没有遗诏(副本),诏书只收存在窦婴家里,由家丞盖印加封。于是窦婴又一次被弹劾,并被加以伪造先帝诏书的罪名,应当杀头示众。

窦婴想尽一切办法营救灌夫,到头来却是自己身陷囹圄。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十月间,灌夫及其家属还是被处决了。窦婴过了好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就愤怒不止,以致患了中风病,想要绝食寻死。后来有人打听到武帝没有要杀掉窦婴的意思,窦婴这才恢复饮食,慢慢疗病,朝会讨论也决定不对他处以死刑。但是田羛是不肯善罢甘休的,他让人制造谣言,恶语毁谤窦婴,并让皇上听到了,于是在这年的最后一天,窦婴在渭城被斩首示众。至此,田羛的两个对手被彻底消灭掉了,这场斗争最后以田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事易时移,当风光不再,哪怕心里有一万个愿意,也不能犯身退心不退的错误。也许今天犯忌的领导者不会再像窦婴、灌夫的结局那么悲惨,但不通时变、不知当退则退的做法依然会带来无法估量恶果。

7.领导者不能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嫉恶如仇、秉公办事固然是每一位领导者都应具备的领导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分清对象看对人,比如对于掌握你的生杀予夺大权的人,还是稍微退一步的好,如果对这样的人也不问青红皂白一路得罪下去,除了碰个头破血流,恐怕再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吴楚七国谋反后,汉景帝任命周亚夫担任太尉去攻打反叛部队。周亚夫的军队从京师长安出发后,到了霸上,他的部下赵涉遮向他提出忠告说:“吴王搜罗敢死之士已经很久了。这次他知道您将要前往,必定会在您所要经过的崤、渑之间的险要地带布下伏兵。再说,军队的活动最重的是神奇和机密,您为什么不从这里往右走,经过蓝田,通过武关,从这条路到洛阳,在时间上不过只晚了一两天,您却直接进入了洛阳,而那里是国家的武备重地。您直接进入国家的武备仓库,然后敲响战鼓。这样,叛乱的诸侯听到后,会认为您是从天而降。”

周亚夫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计策,到了洛阳后,他派人在崤山之间搜查,果然发现了对方设下的伏兵。

周亚夫在荥阳集合了各路军队后,坚守在壁垒中不出来作战。当时吴王正在攻打梁国,梁国的形势非常紧急,梁王请求周亚夫发兵援助。周亚夫坚守有利地形,并不出兵,想把梁国舍弃给吴国,不肯前去援救。

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太后又非常宠爱他,他便上书景帝,提出请求援助,景帝派使者带诏书,命令周亚夫援助梁王。但太尉周亚夫还是不接受援梁的诏命,而是派轻骑兵断了吴楚军队的后路,绝了他们的粮道。这样一来,吴国军队前进不成,粮食又运不到,被饿跑了。这时周亚夫派精兵出击,大败了吴军。

平安七国叛乱,周亚夫功劳很大,赢得了人们的一致称誉,汉景帝重用了他。但他也正是因为只重视国家大局,不顾太后的宠儿、皇帝的宠弟而终于埋下了杀身之祸的种子。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周亚夫被擢升为丞相,丞相为文官之长,帮助天子处理各项事务,职位是十分显要的,但弄不好也极容易把自己陷进去,像周亚夫这种性格,绝对干不长久。首先找周亚夫麻烦的人就是梁王刘武。刘武与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而且只有这兄弟两人。窦太后十分宠爱小儿子刘武,对他“赏赐不可胜道”,刘武自己也往往“入则侍景帝周辇,出则同车游猎”。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偏偏恨上了周亚夫,这恐怕就栽下了祸根。

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终使梁王怨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经常与母亲窦太后说起周亚夫,极尽中伤诬陷之能事。时间一长,假话也成真话,何况梁王所说并非假话,只是对事实的理解不合实际而已。窦太后听信了梁王的谗毁,经常向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因其母栗姬逐渐失宠,景帝就想废掉太子,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立太子是大事,因为将来国家社稷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都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稍一不慎,就会引起巨大的灾难,况且废长立幼一般是不允许的。周亚夫初登相位,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混乱。周亚夫秉性直爽,不懂劝谏艺术,对景帝“固争之”,与景帝发生了争执。后来景帝说废立太子是家事,不需外人插手,周亚夫这才无奈罢休。周亚夫的劝谏不仅未能说服景帝,反而使景帝觉得他太过张狂,太蔑视皇帝,因而深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