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3469700000020

第20章 借用榜样的智慧,做一个不一样的女人(1)

全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或德高望重,或智慧过人,或富可敌国,或多才多艺,或仪态万方……她们犹如日月,光芒万丈,完全可以作为女人的楷模,永彪史册!

杰奎琳:社交力成就影响力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希斯,这个把优雅的法国时尚带进美国白宫的经典丽人,以其清新、文雅的高贵形象,当仁不让地成为20世纪70年代时尚界的临水照花人。

从她入住白宫成为肯尼迪夫人,到嫁给亚力士多德·奥纳西斯,再到成为一名编辑,她在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以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时尚风格,成为美国人眼中永远的第一夫人。

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件衣服都倍受关注——杰姬风格的窈窕裤装、蓬松的黑色外翻短发,还有迷人的微笑,如今都成了知性、简约的时尚法则,成为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让全世界都为之着魔。

1929年7月28日,在美国纽约长岛东汉普顿一座英式庄园里,晚产6个星期、体重8磅的杰奎琳出生了。

聪慧的小杰奎琳早在蹒跚学步时就充分显示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她经常给人一种“顽皮姑娘和可爱公主的奇怪组合”印象。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她总是扮演女王或者公主,手里拿着一顶王冠,那是父亲为她买的礼物。而她的妹妹却只能充当她的侍女。

那个时候,杰奎琳的外表并不漂亮。她母亲就常说她没有女人味,头发乱蓬蓬的,有一双大脚丫,肩膀太宽,瞳距过大,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丑小鸭”!好在杰奎琳的父亲并不这么看,在父亲的眼里,女儿们简直无可挑剔!

杰奎琳牢牢记住了父亲的建议:“要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你必须走到房间的中心位置,展露令人炫目的微笑,同时将你的下巴抬得高高的。”这种独特的姿势带来的风度不但弥补了杰奎琳先天的长相缺陷,还成就了日后光彩夺目的肯尼迪夫人。

杰奎琳13岁时,一直感情不合的父母离婚了,母亲嫁给了奥钦克罗斯,并带着她和妹妹住到了哈姆密尔斯庄园。在这里,杰奎琳度过了她一生中最美的时光,不仅生活似乎比以前稳定、轻松了许多,而且继父不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是称职的,不但有钱有势,而且慈祥和善。

1947年,杰奎琳18岁了。当时的美国上流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保持着一个成年“首进仪式”,就是把成年的女儿介绍给社交界。

在继父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杰奎琳的正式“首进仪式”在历史悠久的克兰贝俱乐部举行。当晚,因为继父的声望,许多社交界的名流都来了。

杰奎琳挽着继父的手,站在门口迎接客人,表现出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她穿了一件雪白的薄纱连衣裙,领口横开到肩膀,露出天鹅一样光润挺拔的脖子,虽然一双眼睛在人群中慌乱羞涩地闪烁,但却无法掩饰她那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潇洒和活力,在晚会上她可谓艳压群芳、光彩照人、超凡脱俗!

在座的宾客无不目不转睛地随着她打转,母亲们惶惶不安,父亲们忍不住地站了起来,他们的儿子们则兴奋得不得了,女孩们却在妒火中烧,赌着气准备退场……所有人都在想,是哪个细枝末节、哪种独到的格调使杰奎琳变得如此出众,如此引人注目?

而杰奎琳呢?她始终楚楚动人、仪态万千、风情万种,她一直妙趣横生、出语不凡、语惊四座。当有人恭维她,说她穿的礼服是那么别致、夺目时,她不禁莞尔:

我是在纽约跳蚤市场买的,只有50美元。

美国著名记者伊戈卡卡西尼,在随后的一篇报道中把那个晚上的杰奎琳誉为“本年度新入社交场的皇后”!

当选“社交皇后”的杰奎琳,被从天而来的荣誉唤醒了她那几乎处于沉睡状态的社交欲望。她兴奋不已:

刚一成年,就被人称为“皇后”,那未来的灿烂似乎离自己已经不远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杰奎琳在被冠以了“社交皇后”。

美誉不久,随后又在一次《时装》杂志社举办的第16届巴黎大奖赛征文比赛中力拔头筹,算得上是双喜临门!

一时间,杰奎琳名声大振,她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大批追随者,有些人还专门从纽约赶来,想一睹“皇后”的风采。

但是,知性的杰奎琳并没有因此迷失自己的方向,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阅读兴趣,从莎士比亚、威廉,到巴特勒、叶芝、萨特,甚至是迪派克、乔浦勒的作品……

她是那么喜欢看书,如果会有不同生活道路的话,她说不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她选择嫁给肯尼迪,就注定了她生命的不平庸。

1951的冬天,大学毕业的杰奎琳,来到《华盛顿先驱时报》工作。不久,她就在《查塔努加时报》驻华盛顿记者查尔斯举行的晚宴上邂逅了约翰·肯尼迪,并从此开始了二人之间的甜蜜约会。1953年9月12日,24岁的杰奎琳嫁给了这位大自己12岁的白马王子。

当杰奎琳31岁时,她的丈夫肯尼迪被选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她美丽的形象更为肯尼迪赢得了不少选票。带着3岁的女儿和刚出生的儿子,这对年轻夫妇搬入了美国最高权力的象征——白宫。

杰奎琳的魅力是如此的鲜明、充满智慧和富有创造性。时至今日,她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一个集美丽、才华和胆识于一身的旷世奇女子,她永远站在时尚的潮流之巅,勇敢地追求自由、美丽和幸福,并以迷人的风姿征服了全世界!

交际箴言

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女人,即使有知识、有技能,恐怕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聪明的女人,一定要从现在开始,积极构建自己、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离事业的成功更近一步。

特蕾莎:把爱心当作永恒的财富

哪儿有爱,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在现实中,也许你并不富裕,也还没有实现成功的愿望,但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只要怀有一颗真正的爱心,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有用的资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1910年8月27日,一名小女婴诞生在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农家,她的父母为其取名为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这名小女婴日后会成长为被人们称为“穷人之母”的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经常慷慨地款待贫民,并在饭桌上称呼他们为客人及亲戚。

等到特蕾莎稍大一点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人并非亲友,而是生活艰苦的贫民。

一天,一个可怜的老妇人上门乞讨,特蕾莎的母亲竟毫不犹豫地将准备晚餐的几个便士,全部赠给了这个可怜的老人。

当时,特蕾莎极其不理解,站在门旁边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母亲,喃喃地说:“我们今晚吃什么啊?”

母亲抚摸着特蕾莎的头说:“孩子,我们一次不吃晚饭没有关系,可是这个可怜的女人,如果再拿不到一个便士,就有可能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夜里死掉的。好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人要用一颗博大而真诚的爱心去帮助别人,那他会得到快乐和心中的安宁。”

在母亲的熏陶下,特蕾莎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学会把爱心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

在特蕾莎高中毕业那一年,有一天,教区的神父来到她家里,为劳莱德修道院的修女们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布道而募捐,顺便给特蕾莎讲起修女们在印度布道的种种情形。

与神父的这次长谈,点燃了特蕾莎长久积蓄在心中的意念:“一定要到印度去,为那里的穷人做点事。”

当特蕾莎向父母表白了自己的决定后,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同意,还得到了劳莱德修道院院长的支持。不久,特蕾莎就被送到印度的孟加拉传教区(加尔各答)的罗列特修道院学习,随后被派到印度大吉岭受训。那一年,她刚年满18岁。

结业后,特蕾莎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圣玛利亚修道院的学校教书。这所学校是一所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但是,在贵族学校之外却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加尔各答又多又脏的贫民窟,以至于加尔各答被印度总理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

对于在女子学校和修道院高墙内过着优雅的欧式生活的特蕾莎看来,周围那个凄惨破败、可怕肮脏的环境,那些瘦骨嶙峋、皮肤黝黑、衣不蔽体、臭气熏人的乞丐、孤儿、老弱、病人和穷汉,不但是不应逃避的,不应该漠视的,反倒是必须帮助的;不但是必须帮助的,而且是值得去爱的人!

于是,特蕾莎毅然放弃了既舒适又稳妥的修道院生活,来到最破烂的贫民窟,用自己仅有的几卢比租下了一间房子,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用以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

在这个小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

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人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这位老妇人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伤口布满了蠕动的蛆和虱子,特蕾莎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人,直奔医院。

这件事对特蕾莎震动很大,联想到每天早晨都有人推着车子像清理垃圾一样在街道上收集那些贫苦人的尸体,她沉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地走向死亡呢?”

为了让那些孤苦无依者有个安静面对死亡之所,为了给他们带去爱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尊严、感到自己被人爱,特蕾莎先后创办了“临终者之家”、弃婴之家、麻风病患者之家以及艾滋病患者收容所。

所有这些,深深地感动着全世界的人们,就连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曾经有一位老人,临死前,拉着特蕾莎的手低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

可是,特蕾莎修女却一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她没有袜子,只穿凉鞋;没有燃料做饭时,还吃过生小麦……

不仅如此,特蕾莎还要求手下的人只为受苦的人服务,绝不要操心金钱问题,因为“贫穷是我们的护身符”,“为了理解和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我们必须像他们那样生活。惟一的区别在于,那些人生来就是穷人,而我们的贫穷则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有一年圣诞节,因为没有足够的披肩供修女们做午夜弥撒时用,结果,那些没有披肩的修女不得不披着床单去教堂。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是靠着这种爱心,为穷人奉献了一生的特蕾莎修女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受到众多的总统、国王、伟媒巨头和企业巨子的仰慕和爱戴,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还把诺贝尔和平奖这项殊荣授予了这位除了爱心一无所有的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

虽然特蕾莎修女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她却是全世界最富有之人,因为她拥有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心!凭着爱心,她为自己赢得了多少黄金也换不来东西——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以及崇高的荣誉和奖项。

更为重要的是,特蕾莎的“爱心”还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永生——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传颂着她的名字,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交际箴言

请拿出你无价的爱心吧。你的生活才会充满令人心动的情感色彩,你的生命才得以在别人的感激和赞美中绽放恒久不灭的光辉。

劳拉:塑造自身的亲和力

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亲和力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它既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友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际资源,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机会与前途。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每个少年朋友都应该尽力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具有亲和力,从而为自己赢得杰出所必须的好人缘。

劳拉,20世纪50年代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的一个小户人家,是一边吃着汉堡,一边坐在车上看露天电影长大的一代。她父亲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建筑商和地产商,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没有玩伴的劳拉从小喜欢独处。

如果觉得孤独时,她会把自己的布娃娃们排成队,通过自己当布娃娃的老师来做游戏。等到稍大一点儿的时候,她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在不太繁华的街上闲逛,午饭就用一个大汉堡来填饱肚子。

劳拉的母亲回忆说:“她从来不哭,也很少生病,沉稳安祥的鲜明个性让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感到很吃惊。”

1950年,劳拉被送到了一家私立幼儿园。此时的劳拉依然没有改变内向害羞的性格,但她却非常珍视与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入学一周后,她就凭着自己超凡的记忆力记住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

8岁时,劳拉加入女童子军,并且参加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夏令营。夏令营在米德兰西南200英里以外的戴维斯山脉举行。营地在两座高原之间的美丽山谷里,从那里可以欣赏到主教冠峰无与伦比的美。营地周围的旷野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山狗、火鸡、兀鹰、小鹿和长耳大野兔等。

女童子军的野营使劳拉有机会了解自然,也让她学会了和小伙伴们互助交流,这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